第334章 诗圣杜甫 (第3/3页)
的人生理想相契合,所以他们一见如故。
李白爱憎分明、行侠重义的高尚品格,更是深深感召着杜甫。
而最终使他们灵犀相通,不能相忘于江湖的,是他们对诗歌的探讨。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许都需要一个偶像,需要去膜拜,需要去仰望。
杜甫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这个偶像李白。
并且他的偶像完全接纳了他,在真心地喜欢着他。
因为对偶像的倾慕,所以思念。
因为思念,所以写诗。
终其一生,杜甫为李白一共写了十五首诗。
不知李白初见杜甫的时候,有没有料到,这个和自己如此投缘的年轻人,有一天会和自己在诗坛齐名。
毋庸置疑的是,杜甫和李白遇见以后。
李白对杜甫的肯定和欣赏,给了杜甫将诗歌继续写下去的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杜甫晚年,安史之乱爆发,人心惶惶,此时的唐玄宗选择逃跑。”
“在这一年,太子李亨即位,为唐肃宗,此时的杜甫也在避难。”
“杜甫听说了唐肃宗即位,国难当头,杜甫想要为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
“可是在途中,杜甫被叛军所俘,押到长安。”
“叛军并没有把杜甫放在眼里,可是杜甫一直都在忧国忧民。”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两篇用血泪造就的文章,字字珠玑。”
“文章表达了自己报国的忠贞和忧国忧民,可是他依旧怀才不遇。”
“到了国难关头,杜甫依旧没有放弃为国效力。”
“这时候,他偷偷逃出来,想投奔唐肃宗。”
“杜甫依然不受重用,被授予左拾遗这个官职。”
“这是他为国效力,实现自己志向的开端,可是没想到不久后还是被贬了。”
“杜甫被贬后心情十分忧郁,此时的杜甫年事已高,看尽了世态炎凉。”
“因为杜甫为人说情,唐肃宗下令终生不再任用杜甫。”
“在安史之乱的有一次战乱中,杜甫目睹战乱对百姓身心的摧残。”
“他在忧心之下写下了被后世歌颂的三吏、三别,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疾苦,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那时候正值战乱,朝廷赋税重,青壮年都要被抓去服劳役,剩下妻儿老小孤苦伶仃。”
“杜甫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他不再对朝廷抱有任何幻想。”
“也不再奢望能通过做官,达到治世救民于水火之中了。”
“他厌恶了仕途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他的心境再也不像当中站在山顶时的热血沸腾了,只剩下无奈和慨叹。”
“于是他辞去了官职,在友人的帮助和接济下,来到了成都建立了一座草堂,史称杜甫草堂。”
“后来,好友不停地给杜甫推荐官职。”
“杜甫在此期间也担任过很多官职,但是都比较小。”
“杜甫几次辞职,生活极其艰苦。”
“那一年,杜甫想要回乡,乘舟远行,正逢大乱。”
“杜甫想投靠亲戚,但是又逢大水,饿得几天没有吃东西。”
“后来得贵人相救,洪水依然没有退去。”
“后来,杜甫在回乡的途中去世,时年59岁。”
“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品德高尚,可是怀才不遇。”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杜甫的经历也非常的坎坷艰辛,也是他的辛酸往事造就了悲壮忧郁的诗风。”
“晚年的诗中突显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所以诗风大多沉郁顿挫。”
“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它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
朱棣:杜甫的死因有很大的争议,但真实的死因应该是病死的。
杜甫的死因说法不一,有饮酒过多而死,有吃东西撑死,有失足落水溺死,有食物中毒而死。
但杜甫的真实死因,早就在自己的诗文《登高》中明示过。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里的百年多病是杜甫形容自己多病,而在其他诗词中也多次提到自己有病。
杜甫之所以病逝,或许与自己一生的悲惨经历有关。
唐代重科举,读书人经常为了仕途夜读。
杜甫也经常看书到深夜,长期夜读除了会影响视力,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唐人爱饮酒,杜甫的好友李白就是个酒坛子。
唐朝的诗人喝酒,几乎不吃饭,仅以行酒令等游戏助兴。
这样长期空腹喝酒,对身体的损失极大。
杜甫具体有多爱酒,从他的诗中就可窥见一斑。
杜甫青年中年时期,曾因经济苦难长期性饿肚子,长此以往难免会留下病根。
杜甫得知自己已经落下病根后,也一直未做医治,反而还坚持饮酒作乐。
如此一来,他的病情便也一步步恶化,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去世时。
唐朝终于不再动荡,他所牵挂的黎民百姓也终于再次过上了安稳日子。
想来,杜甫临死时,应当已经瞑目。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