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诗圣杜甫 (第2/3页)
既自卑又狂妄的一面。
也正是年少时的经历,对杜甫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杜甫早年也去过很多地方,十几岁的时候就四处漫游,从小就有着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
“在他游历数载后,参与科举考试,没有中举。”
“后来杜甫依旧没有放弃观览大唐山河的心,四处游离,用心去观察,描绘出了一幅幅美好的蓝图。”
“那一年,他写下名垂青史的一首诗《望岳》。”
“那时的他站在山顶,看着山脚的美景,雄心壮志不禁涌上心头。”
“那时候的杜甫还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他把自己的抱负和雄心都寄托在这首诗中。”
“可以看出,早年的杜甫,并不是只顾游历天下的无业游民。”
“而是渴望站在山的顶峰,站到最高的地方,看着更宏伟的景观。”
“事实证明,杜甫有志向,也有这个能力。”
“只是他的一生太悲苦,也正是这个悲苦,造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杜甫为了他早年的心愿,再一次参加了翰林院举办的科举考试。”
“可是时运不济,当时杜甫去长安考试的时候。”
“宰相李林甫的权势炙手可热,如日中天。”
“李林甫出身非常显赫,仕途很顺,基本是一直晋升。”
“他是为张九龄代相,后来被加封了晋国公。”
“李林甫的权势非常大,当了19年宰相。”
“但是李林甫上任以来一直培植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
“在后期,李林甫大权独握,排挤贤臣和人才,反而重用安禄山等奸臣。”
“李林甫权势滔天,使得唐玄宗后期人才凋零。”
“当时杜甫参加考试的时候,李林甫嫉妒贤才,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所有学子全部落榜,当然杜甫也包括在其中。”
“杜甫这下子一下就沮丧了,自己辛辛苦苦,过着十年寒窗无人问的生活,却无法金榜题名。”
“这段时期,杜甫非常失落,他在长安待了十年。”
“这十年他一直都四处奔走,投奔权贵,可是没有人搭理他。”
“他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不稳定,温饱都成问题。”
“这段时间,他非常郁郁寡欢,被困在长安。”
“发现无论是讨好权贵,还是科举都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非常的忧郁。”
“杜甫依旧没有放弃,在天宝九年,他献赋给唐玄宗看。”
“唐玄宗看了之后,觉得杜甫是个可造之才,想对他委以重任。”
“可是官场非常的勾心斗角,李林甫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于是李林甫就设计了一场戏,杜甫仍然没有得到重用。”
“天宝十四载,杜甫被李林甫授予河西尉这种小官。”
“但是杜甫觉得授予他这个官职是对他的侮辱,于是不愿意为了那五斗米折腰。”
“朝廷又将杜甫改任为参军,也是一个官职不大的小官职。”
“杜甫也在自己的诗里提到过自己曾经担任过参军的事实,其实这些官职也只是有名无实,虚职而已。”
“杜甫当时已经44岁了,来到长安10多年,他慢慢学会了接受现实。”
“当初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只会让自己一家老小陷于贫寒和温饱都成问题的困难中。”
“因为杜甫的官职基本是虚职,而朝廷也大多拜高踩地。”
“杜甫每个月很够领到的俸禄也是少得可伶,连一家人的温饱都成了严重问题。”
“那一年,杜甫的小儿子饿死在家中。”
“杜甫为此写了一首著名的《石壕吏》,让人非常心碎。”
王安石:杜甫在长安时期和李白的相遇,堪称中华文学史上伟大的相遇。
杜甫和李白实际的交往其实很有限,但却很有意义。
杜甫和李白真实相处的时间,集中在天宝年间。
杜甫陪李白渡过黄河去了趟王屋山,拜访得道高人。
秋天又一起到宋州寻访大诗人高适,登台饮酒。
第二年秋天,两人又在兖州重逢。
兖州之会后,两人虽然再无相见,但杜甫经常有诗来表达想念。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被卷入永王的军事行动中,因此下狱。
杜甫牵挂不已,连着好几晚梦到李白,并为此作诗留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白是杜甫精神世界的一个参照,甚至就是杜甫另一个自我的投射。
杜甫在诗里说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似乎更像是在说自己。
对于杜甫来说,李白出现在他最迷茫的时候。
让杜甫求取功名利禄的世俗压力下,看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
自古以来,在同一领域的巅峰人物,有很多终生难以相遇。
只有李白和杜甫,同处一个时代,并且他们彼此相遇了。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是文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是太阳与星星的相遇,或许只有老子和孔子的相遇能与之媲美。
李白具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这一点正好与杜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