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七章:改造苏轼计划,归心似箭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改造苏轼计划,归心似箭 (第3/3页)

  爬山?

    就在这时,苏轼忽然想到,方才卫渊说的一句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卫帅对诗词一道的研究不输于我,真是文武双全,令人叹服。”

    “也不知卫帅那里可有完整的词,改日再见到他,定要问一问。”

    傍晚,苏轼一行人在一处空地上安营扎寨。

    他坐在篝火前,准备好文房四宝,望着夜空那轮皎洁的明月,不知在思虑什么。

    忽的,众人只见他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边军集》三个字。

    又在边军集三个大字下方写了‘卫渊传’三字,后来又觉得直呼卫渊名讳不妥,又被他改成‘卫公传’。

    坐在苏轼身后侧的书童见了,疑惑道:“卫帅不是说了,他不希望先生将他写在话本里,先生您怎么还写?”

    苏轼笑道:“卫帅说,所有大人物的成就,都建立在小人物的兴衰上。”

    “在很多年之前,卫帅也是一个小人物。”

    书童好奇道:“他是怎么一步步成为大人物的?”

    苏轼笑了笑,“想知道?”

    书童点了点头。

    苏轼并未着急落笔,而是头枕地,脸朝天,翘着二郎腿,一手握笔,在手指间转来转去,一手垫在后脑勺上,喃喃道:

    “这还要从武襄公去世,卫侯爷弃笔从戎时开始说起。”

    “武襄公又是谁?”书童年龄还小,对于武将人物,多有不解。

    苏轼道:“武襄公啊,他是韩相公年轻时代的传奇人物。”

    书童恍然大悟,“跟现在的卫侯爷一样?”

    苏轼点了点头,“卫帅是我们这一代人里的传奇人物,此后百年乃至千年,或许都不会出现像他这样的人物了。”

    不管一些士大夫承不承认,就凭卫渊现在展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来说,只要他还身居高位一日,还在中枢一日,就能保大周太平盛世一日。

    自苏轼走了以后,卫渊便一路向东,沿着返回汴京的道路前行。

    当日深夜,他与满甲营的将士们在晋州黄河一带落脚。

    人虽然还未到汴京,但卫渊已经开始着手写‘改制延边军事劄子’了,这份劄子是想给赵祯提前打个预防针。

    王安石在改革吏制,他这边也不想闲着。

    等到若干年以后,王安石因改革吏制之功,使得后起之秀都成了他的门生故吏。

    卫渊岂能落得好?

    大帐里,萧逾明一直站在卫渊身后,看着他写那份劄子,将劄子写完之后,已经过去足足两个时辰了。

    萧逾明问道:“卫帅是否还要用夜食?”

    卫渊摇了摇头,将写好的劄子递给萧逾明,道:“八百里加急送到汴京。”

    “诺。”萧逾明恭敬地接过劄子之后,问道:

    “官家能同意咱们改制吗?”

    卫渊叹了口气,“官家若是想让延边长治久安,别无他法,唯有改制。”

    “若是官家担心边将做大,那这转守为攻的总略方针也就成了儿戏。”

    萧逾明道:“凭借卫帅传授给诸多边将的十六字要诀也不行?”

    卫渊正色道:“这天底下没有百战百胜的战术,若仅能凭借这区区十六字就可无敌天下,还需招兵练兵作甚?”

    “再说,那十六字,最多只能做到袭扰敌军,将来想要打大规模的歼灭战,必须要将固有军制更改。”

    萧逾明不在多言,抱拳退下。

    待其走后,卫渊喃喃道:

    “种谔与其说是我的人,倒不如说,我与他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

    “彭孙这个人可以重用,有他在延边,贺兰山一带,就是我说了算。”

    “接下来,就看顾廷烨这厮能否在延边立足了,最好将渭州的兵也带成想种家军那样。”

    “至于这个康国公,倒是让我感到有些意外”

    要说延边一行,最让卫渊看不懂的人,就是康国公了。

    “如果苏轼能写出几首边塞诗,或可让百姓深知边将之苦,这对于边军将士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离家这么久,也不知壮哥儿与静姐儿这两个孩子如何了.”

    此刻,卫渊归心似箭。

    (本章完)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