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6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6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 (第3/3页)



    “他早年因督抚辽东有功,被朕调回京师的。”

    “之后一直在京师佐政,后来被调去督抚山西,却死在山西。”

    “二十八,彭时。”

    “彭时不是朕的人,朕却高抬贵手,饶了他的性命,他勤勤恳恳的用一生来回报朕。”

    “二十九,周瑄。”

    “大明法制,俞士悦和周瑄居功至伟。”

    “周瑄执掌大理寺期间,鲜有冤案,民间皆说他是周青天。”

    “其实朕很讨厌这个名号。”

    “百姓推崇这青天大老爷,恰恰说明民间政治昏暗,百姓痛恨,所以才崇拜周青天。”

    “如果世间皆如朕所想这般,哪里还需要周青天呢?”

    朱祁钰苦笑:“说远了,说回来。”

    “第三十,俞士悦。”

    “俞士悦不该排这么高的,可他却健全了法制,重新修订的景泰版大明律,他居功至伟。”

    “就暂且排这么高吧。”

    “第三十一,吕原。”

    “吕原,是景泰朝最容易忽略的人,但朕将事务交给他的时候,朕会非常放心。”

    “这是吕原的能力,且吕原在朝时,朕非常放心。”

    “三十二,张敷华。”

    “张敷华的能力,朕始终认为,强于谢迁,他是能做首辅的,可是他为了朕,自杀而死,朕亏欠他啊。”

    朱祁钰叹息:“三十三,萧维祯。”

    “你对萧维祯的印象很淡吧,朕对他印象也不好,纵然有私心,但也算可靠。”

    朱祁钰笑道:“三十四,何文渊。”

    “那老头子七十多了,被朕逼着去督抚地方,但那老头子心性非常好,愣是活到了九十多。”

    “而且,地方被他治理得还算不错。”

    “这个名次,对他来说实至名归。”

    “三十五,薛瑄。”

    “薛瑄的成绩,主要在学宫上面,反而理政能力,他显得很一般,并不让朕十分满意。”

    “可他毕竟是理学大家,排在这个名次,可以了。”

    朱祁钰对薛瑄的印象很淡了。

    但他的学说,在景泰朝却是显学,因为皇帝喜欢。

    “三十六,马瑾。”

    “马瑾此人,你并不知道,因为他死的太早了。”

    “朕当年派重臣督抚地方的时候,马瑾、韩雍、项忠,是朕认为最有成就的三个人。”

    “马瑾排在他们两个之前。”

    朱祁钰道:“可见马瑾的惊艳。”

    “甚至,若论各省督抚,不要马后炮地看,就看当时的能力划分,朕始终认为,朱英第一,李秉第二,马瑾第三。”

    “当时他们的资历都差不多。”

    “可见朕当时对马瑾多么寄予厚望。”

    “可惜,马瑾英年早逝,不然韩雍、项忠,未必是他的对手。”

    朱祁钰有些唏嘘:“三十七,王来。”

    “王来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上马打仗,下马治国。”

    “朕视他为朕的闻仲。”

    “朕将任何一个地方交给他,都无比安心,朕派他去打仗,朕也不用担忧。”

    “可惜,朕启用他的时候,他年纪太大了。”

    “所以才屈居于此,不然王来绝对能进入前十五。”

    “三十八,李匡。”

    “李匡是朕最忽视的一个人才。”

    “朕启用他,是薛瑄的举荐,看他的履历,平平无奇。”

    “可朕让他督抚地方,他实在太让人朕惊艳了。”

    “他在贵州南四府,做的极好。”

    “后来督抚吉林,把吉林做的有声有色。”

    “可惜呀,朕没有慧眼识珠,提拔得太晚了,所以他的功绩没有特别多。”

    “第三十九,夏埙。”

    “夏埙你很熟悉,他的才能,无比显著,是朕都舍不得外放的人才。”

    “他做朕的秘书时,就处处为朕绸缪。”

    “在外统兵时,打下安南,他有大功。”

    “督抚一方时,又让朕十分放心。”

    “此人之才,仅次于韩雍,却也是我朝中流砥柱。”

    “可惜,近几年他身体不佳,逐渐退出朝堂,去年病逝,是大明的遗憾啊。”

    朱祁钰道:“第四十,刘大夏。”

    “你可以骂刘大夏贪图权力,但不可否认他的能力。”

    “他能去督抚藩国,震慑四夷。”

    “他能在地方,做得有声有色。”

    “回到中枢,处置事物有条不紊,这样的能臣,上去哪找?”

    “第四十一,李侃。”

    “李侃你也不熟悉,他从土木堡之变中,被抓做俘虏,逃了回来。”

    “景泰早期,他名声不显。”

    “可督抚朝鲜之时,他跟开了窍似的,触类旁通,成为朝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胡豅去世之后,他督抚吕宋,把吕宋督抚得井井有条。”

    “此人之能,朕只恨早没发现。”

    “他本该能位居阁部高位的,可他偏偏扎根地方,朕常常嘉奖他,示意对他的喜爱。”

    “正因为过度操劳,所以死得比较早。”

    “景泰朝可惜的人物很多,李侃就是其中之一。”

    “第四十二,罗绮。”

    “第四十三,程信。”

    “这两个人,可不是朕的人啊,”

    “都是正统帝的人。”

    “朕本来极为讨厌他们。”

    “让他们去朝鲜做间谍。”

    “他们,却用整个朝鲜,换取朕的信任。”

    “大明能快速收复朝鲜,此二人居功至伟。”

    朱祁钰道:“所以,他们也进入紫金阁功臣之中,实至名归。”

    “四十四,马昂。”

    “马昂的能力,无可指摘,只是此人心眼太小,做事犹犹豫豫的,缺乏果断大气之意。”

    “而且,他善于逢迎。”

    “官声不好。”

    “但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可以说,朕非常依仗他。”

    “朕说过他心眼太小,要改,不然不会长寿的。”

    “可他改不了,六十岁就死了。”

    “他能在朕眼皮子底下,过了近四十年,且屡有升迁,你就知道他的能力了。”

    “第四十五,王伟。”

    “王伟此人,是于谦举荐给朕的,他着实有兵法之才。”

    “可却是纸糊的兵法。”

    “纸上谈兵谁也说不过他,真正打仗啥也不是。”

    “不过,他却是个练兵的好材料,交趾水师,就是他一手组建的,而且练得非常好。”

    “大明海军的远征军,都出自他的麾下,可见他的练兵之能。”

    “他应该榜上有名。”

    朱祁钰道:“第四十六,谢迁。”

    “朕把谢迁,排在这么远,有谢迁尚在的原因,也有谢迁的能力,着实不如刘健和李东阳的原因。”

    “第四十七,高明。”

    “高明的能力,朕始终认为比杨廷和、杨一清更高。”

    “可高明此人善于明哲保身,看似没有功利心,其实就是欠揍。”

    “朕这是年龄大了,不揍他了,不然没他好果子吃。”

    “朕把他留给你,你好好用他,他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第四十八,杨一清。”

    “杨一清能力有,就是私心太重。”

    “他敢拿藩国做实验。”

    “等朕没了之后,他就敢拿大明做实验。”

    “不过,他的能力确实高绝,等杨一清病逝之时,估计排名还会往上走一走。”

    “朕能驾驭他,希望你也能。”

    “四十九,杨廷和。”

    “杨廷和也是,能力绝佳,等他寿终正寝的时候,排名会提升的。”

    “第五十名,项文曜。”

    “项文曜也是于谦的人,你对他不熟悉,因为他督抚福建,而且死的比较早。”

    “但不可否认,项文曜能力不错,你在福建现在看到的橡胶园、大批的茶树园、花圃等等,都是项文曜的功劳。”

    “项文曜督抚福建,是真的造福福建。”

    “他死的时候,整个福建痛哭很多天,家家戴孝,这可不是安排的,项文曜确实做了很多有利于民生的好事。”

    “的确,他对中枢功绩没那么大,但对地方,功绩是非常大的。”

    (待续)

    后面还有一章,早晨醒来的时候就能看到了

    (本章完)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