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8章 皇帝正在夺走孩子们的童年,历史最强学生保护法 (第2/3页)

上下驳斥回来。

    何为义务教育,就是让孩子明礼懂事罢了,若逼着孩子们上大学,朝廷能给分配工作吗?能保证不失业吗?

    既然无法保证,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多读几年书呢?

    皇帝您希望民间多元化发展。

    那为什么要逼着孩子们走一条路呢?

    学习,不是未来从业的唯一路径啊,去工厂打螺丝,跟你学会高数有关系吗?

    读书是为了明礼,既然已经明礼了,何必苛求读十年书还是读二十年书呢?难道中枢还能强迫人读一辈子书本吗?

    这话让皇帝思索了很久。

    然后就开始了教育改革,把书本往实用性改革,把烹饪、打扫家务、口才、歌舞等全部纳入教育中去。

    又重新修订了课本,往实用性发展。

    弄得朝臣是既无语又好笑,本想阻拦皇帝继续搞义务教育,却不想,皇帝弄出教育改革。

    不过也不是坏事,增加一些选修科目,给孩子们增加兴趣爱好,也是好事。

    大明孩子是很忙的,从小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课外班都要报,每天学到半夜,天天跟书山题海作斗争。

    以前不是这样的,但皇帝喜欢读书啊,喜欢学习啊。

    天天变着法似的往书本里面增加东西,导致孩子们是越学越多,越学越乱。

    景泰五十年时,民间就有学者喊出给孩子们减轻负担的声音。

    中枢非但没减,还增加了光学、电学、电磁学等新课程,编入物理教材里面,小学生也要学物理。

    还喊出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

    每一年,中枢都会革新教材,题是越来越深,考合格是越来越难,孩子们玩乐的童年时光是越来越少。

    整个大明上下都很忙碌。

    父母们为了钱在奔波,孩子们为了学分在奔波。

    景泰六十年时,中枢官员都觉得应该保护孩子们的童年时光,提出保护孩子视力的口号,希望皇帝能够重视孩子的童年。

    皇帝提出,做两次眼保健操。

    一节课改为四十分钟,中间休息十五分钟,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两天一节体育课。

    大明是学分制。

    正常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也不用参加应试考试。

    结果,学分制比考试制还累。

    因为中枢对老师的要求很高,对于学分的给予是严格控制的,一旦老师乱发学分,或者收礼发学分,轻者辞退,重者流放北方,还实行连坐。

    从法律规定之后,就没有老师被辞退,全部被刺字流放,而知情不报的人,同罪。

    流放罪当中,最严厉的就是刺字流放,脸上会刻下你犯的罪,一辈子都别想洗刷清白。

    若是一般的流放,到了当地还是正常百姓,照样活着,无非换个地方罢了;刺字流放就不一样了,这种污点,会传两代人,儿子都抬不起头来。

    重处一批后,后面的老师可不敢随便发学分,几十年已经发展成体制。

    这就导致了,学分制比考试制还累。

    学生要是完不成作业,和老师布置的学业任务,就一定得不到学分,学生们只能玩命去学习。

    中枢倒是不担心民间缺老师。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民间共有义务教育阶段老师数额约五百万人,活跃在机构中的老师,约有二百万人,公办老师在二百万人,民办学校老师一百万人。

    而且,这个数据是递增的。

    看师范大学的报考学生数量就知道,小初高老师根本就不稀缺。

    华夏社会,本就非常尊重老师。

    从古至今,老师和医生,社会态度截然不同,老师那是最尊敬的人,医生呢,下九流。

    大明老师也不是什么人能干的。

    首先要经过品德考试,经过品德考试的人,才有资格做老师。

    那么,如果老师犯罪,在整体社会舆论的压力下,都不用朝廷罚,老师自己都会去死。

    同样的,老师不止社会地位高,薪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老师的薪资,明显高于吏员,高于国企工程师,高于私企职员。

    当老师,是社会上最体面的工作之一。

    所以,法律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师德,是最重视的一条。

    学校里的学分,看似是控制在老师手里,其实是控制在朝廷手里,朝廷只要收紧政策,学分就会落到实处。

    学生们叫苦连天,谁也没个快乐的童年。

    之前中枢也讨论过快乐教育。

    普遍认为,快乐教育只会把人养成废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才是华夏人的信条。

    从小就得吃苦。

    朝中官员,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上来的人才,小时候不吃苦,就是吃苦一辈子。

    所以,皇帝不断给孩子们增加学业,朝臣们是支持的。

    可架不住皇帝是年年增加啊,民间孩子的家长都叫苦连天,甚至景泰五十七年,诞生了第一个初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大疯了的新闻。

    皇帝却认为,孩子疯了,原因不是学业压力大,而是来自校园霸凌。

    所以,刑部出台了校园保护法,严厉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对于爱欺负人的孩子,进行严肃处理。

    当时皇帝圣旨一下,骂声一片,都骂皇帝无中生有,哪来的什么欺负,孩子们多童真啊,怎么会欺负小伙伴呢?皇帝就是摆脱责任,找人背锅!

    结果,学校却炸了窝了。

    很快就有新闻爆出来,欺负真的存在,不止存在,还很多。

    几天内,就报道出来几千条新闻。

    在朝野上下引起轩然大波。

    皇帝下旨,先砍了几个校长的狗头,所有涉事地区的教育官员、校长、老师全部停职,整个学校关停整改。

    将所有施暴者,抓进管教所,教育七天,再送去工地上做工七天以示惩戒。

    其父母祖父母,游街七日。

    皇帝认为,施暴者是教育缺失,而教育缺失在于他们的父母,他们父母有错,他们的祖父母也有错。

    那就让他们来承担责任。

    并下旨,要求各地教育官员进行自省自查,发现的一概按照这个标准处罚。

    圣旨一下,天下震动。

    皇帝向来出手狠辣,这次怎么看都有点高高抬起轻轻放下的意思。

    可是。

    地方官员,把涉事祖父母和父母抓起来,脱了游街七天!

    有多少人在游街路上被打死、被羞辱死的。

    这些施暴者,为什么敢欺负别人?

    无非是仗着家世背景!

    那就把他们的家世背景全都赤果果的公之于众,让天下人都看看,一点都别藏着掖着,看看谁高贵。

    施暴者,在学校肯定不会是一个人,必有一群狗腿子。

    他们也别想跑。

    本人不罚,他们爹妈都得跟着上街,热闹热闹。

    果然,只要一挖,就挖出一群,然后大街上就热闹了。

    一台台照相机,把他们游街的照片拍下来,在媒体上公之于众,永久都别想洗刷掉的屈辱。

    此刻,所有人才惊呼皇帝够狠够绝。

    而中枢又下了圣旨,对于游街自杀的人,全家除以极刑,不许自杀,得活着!

    在玩弄人心上,皇帝是做到了极致。

    为了让民间百姓彻底有记性。

    皇帝要求各地都得抓出一个典型来,鼓励媒体去报道,然后把这件事写进县志里,写进教材里,让所有人恐惧。

    皇帝一个人都不杀,却能让天下人恐惧。

    手段如此酷烈。

    却引起民间一致叫好。

    朝堂当中却有不同声音,认为皇帝做法太狠了,因为有官员被波及了。

    老皇帝让反对的官员,把子女隐姓埋名,送去学校里,看看会不会被欺负。

    然后这种声音彻底消失了。

    只剩下一片喝彩声。

    同时,最强未成人保护法公布。

    将责任放到学校,一旦再出现这种事,学校全责。

    对于查实的学校,如果该学校仅有一起,校长免职流放,学校管理人员流放北方,老师停职,吊销教师证。

    如果是两起及两起以上,校长、校管处死,老师流放北方。

    皇帝再次重申,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是学生们学习的净土,心灵上的寄托。

    同学之间禁止拉帮结派,禁止引入学校外的不良活动,针对中小高学校,全部进行封闭式管理,社会闲散人员不许靠近学校。

    香烟、槟榔等不良嗜好,不许进入校门。

    不良书籍、刊物,未分级的书籍,不许进入校门。

    不许社会人员接触学校学生。

    不许男校区和女校区学生接触。

    等等,皇帝一口气规定了三十个不许。

    这是景泰五十七年,最重要的一件事。

    从那之后,霸凌确实还有,但已经很少很少了,出现了类似案件就进行处置,一抓一个准。

    从景泰六十年开始,游街加入外公外婆,变成六个人一起游街。

    倒也出现了学校往死里压事的情况。

    只要被中枢查实,学校关停,相关责任人员一概处置,按大明律办。

    为了消弭教育从业者的不满,皇帝再次提升了教师待遇,要求老师不要有私心,因材施教、一视同仁。

    他一直宣称,教师是一份圣洁、光辉的工作,老师带给学生的不止是知识,还有圣洁的未来。

    皇帝重申,大明的未来在孩子们身上,保护孩子,就是保护大明的未来。

    对于那些犯过错的孩子,要给他们认错悔过的机会,不许另眼看待他们,要一视同仁。

    对于学习差的学生,不能只靠打骂,老师要找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

    老师不止是传道受业者,更是孩子们心灵的港湾。

    皇帝将农历九月十五,定为教师节。

    孩子们要知道感恩老师。

    至于老师打骂学生,这几年民间也有反应,但老皇帝却觉得很正常,父母也打骂儿女,那是为儿女好,老师打骂学生,是希望学生上进,无可厚非。

    但儿女要是记仇,那就是儿女的不是了,只要孩子长大,就会发现老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