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九章 函夏考文苑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五百四十九章 函夏考文苑 (第1/3页)

    乔治·伊士曼虽然定了在上海开店的想法,不过他本人肯定不能留下来,准备回到纽约后另派一名管理人员常驻上海。而他之前运过来的相机胶卷啥的则暂时存放在李谕的豫园中。

    消息已经有人知道,张元济这天便带着人来找李谕先行购买。

    乔治·伊士曼给第一批照相机定的价格很低,一台十五元,基本就是成本价。当然这里面满满都是商业策略:柯达毕竟是卖胶卷为主,只要消费者爱上摄影,疯狂拍照买胶卷,他们必能大赚特赚。

    李谕以为张元济他们也是想买照相机,没想到张元济指着一人说:“这位小兄弟叫做郑正秋,最近刚刚成立了新民影戏公司,想要拍摄一部电影,特地找疏才兄弟买胶卷。”

    目前胶卷全靠进口,供应确实相对紧张。

    郑正秋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编剧并参与执导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现在这位电影之父只有24岁,他拱手尊敬道:“久仰先生大名!”

    “不必客气,”李谕说,“胶卷我也不懂,库房里有不少,你自己看看哪些能用上。”

    郑正秋道:“多谢。”

    他今年刚开始组建新民影戏公司承接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拍摄业务。

    亚细亚影戏公司是一家洋人投资的企业,老板为俄裔美国人布拉斯基,他是第一个被允许进入紫禁城拍摄纪录片的洋人。

    这个老外很会经商,在国内电影界首创洋人投资、国人办事的操作模式,十分超前。

    如此做的好处很多,本土影视从业者必然更懂国人口味,而且可以积累拍摄经验;他们投资商赚的钱只会更多。

    类似的模式在后世更常见。

    郑正秋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胶片,看了看后说:“我们也是第一次使用美国胶卷,迫不及待想试试效果如何。”

    李谕问道:“之前用的胶卷是哪国产?”

    郑正秋回道:“一般是德国产。”

    李谕心想,难怪一战时期他们的影戏公司几乎停业,原来是因为买不到德国出口的胶卷。

    李谕好人做到底,把之前从美国拷贝回来的传奇摄影师迈布里奇的《奔跑的马》借给他观看,同时提供了那时买回的电影放映机。

    郑正秋必然晓得迈布里奇的大名,就像后世所有人都知道雷德利、卡梅隆一样。

    郑正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院士先生竟然有如此珍贵的东西!”

    李谕笑道:“好东西就应该拿出来让懂行的人发挥出更大价值。”

    “感激之心情难以言表!”郑正秋高兴道,“幸亏今日造访先生府邸,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也是从前人影片中受益,我不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谕轻松道,然后又问,“阁下准备拍摄什么类型的影片?”

    郑正秋说:“我一直认为影戏应作为改革社会,教化群众的工具。当下民国新立,我想拍摄一部讽刺婚姻包办制度的影片。”

    李谕说:“好创意,希望先生拍摄工作一切顺利,成功上映。”

    国内电影拍摄起于晚清时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即谭鑫培出演的《定军山》。不过四年前丰泰照相馆突然遭遇大火,就此一蹶不振,上海顺势接过了电影中心的地位。

    民国前十年,国内拍摄的电影大都质量一般,只能算是学习摸索阶段。要等一批优秀的电影人以及演员出现,民国电影业才会绽放辉煌。

    好在即便现在拍摄水平和影片质量都比较初级,但电影作为新事物,基本上拍什么出来都有人看。电影公司要是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就不至于亏损,还能越做越大。

    ——

    去武昌见了黎元洪、然后在京城见过袁世凯的章太炎转了一大圈,回到了上海,同行的多了一人——创办复旦大学的马相伯。

    他们两人现在都是袁世凯总统府的高级顾问。

    章太炎先找孙黄两人聊了聊,结果不用多说,自然谈崩了。

    现在南方革命派已经铁了心要二次革命,就连此前持有保留意见的黄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