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同 (第1/3页)

    民国时期,在纺织业与食品业方面,就不得不提荣氏兄弟了。

    即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二人,他们后来号称在“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荣家到了后世也挺厉害。

    荣家在抗战期间也很有民族气节,宁可烧了工厂,承担巨大的损失,也不把东西留给日本人。

    目前荣家已经坐稳面粉大王的称呼,历史上他们要到一战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发展纺织业。

    上海福新面粉厂,李谕见到了不到四十岁的荣德生。

    “您就是实业协会李会长吧,要开会,我们自己过去就是。”荣德生客气道。

    李谕说:“正好来看看你们的厂子。”

    提到自己的产业,荣德生立刻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在江浙和上海拥有多家工厂,甚至于现在国内的麦子都不够我们用,需要进口。”

    李谕转而问道:“我看资料,你们多年前就有了在纺织方面扩展业务的想法,为啥一直没有建厂?”

    荣德生说:“张謇部长的大生纱厂经营不是一直很红火嘛。”

    李谕笑道:“国内这么大的体量,再多10家纱厂都不够,更何况还有对外销售的庞大市场。”

    “对外销售?”荣德生还没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李谕说:“日本货能往外销,我们怎么不可以?”

    荣德生说:“纱厂的生意运营起来并不难,不过想做好不容易,历来江南富庶人家多有经营纺织者,但也多毁于纺织。”

    胡雪岩当年就是因为纱厂运营的巨额亏损而倒台。

    李谕说:“现在时代变了,新时代有新气象,人们更要有新形象,大家对衣服的需求必然会持续很久。”

    荣德生不久前刚剪了发,想想觉得有道理,“我会与哥哥商量此事,最主要先解决资金筹集之问题。”

    李谕说:“资金上不用过分担心,我可以使用德国借款帮你们填补空缺。”

    荣德生有点警觉:“德国借款?可不要让他们控制了我们的厂子。”

    李谕说:“放心吧,不会有德国人掺和经营,仅仅是借款,股权都是伱们的。”

    荣德生肃然起敬:“先生不愧实业协会会长,懂得我们最缺什么。既如此,我必尽快兴建起纺织厂。”

    李谕嘱咐道:“越快越好。”

    随后,李谕又联系了上海总商会的多位大商人,大家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在各种行业里尽可能扩大经营。

    辛亥时,很多商人看不清形势,一直收着手脚,后来发现仗没有打起来,才放宽了心。

    从今年起,一直到一战结束的接近十年间,是民族企业扩充的极佳时间段。

    等一战打起来,欧洲列强对海外的控制力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削弱,同时整个欧洲的生产都陷入停滞,大量订单飘向海外,是个不可多得的契机。

    李谕也没忘了自己的无线电、发动机等重要的产业。

    反正现在握着大量德国借来的钱,花起来别提有多美,李谕大手一挥,就在上海建了无线电、汽车配件工厂。

    德国拜耳公司的药厂也在上海如火如荼地开始建设,拜耳还是蛮重视的,希望以此为基础,辐射整个东亚市场,所以投资很大。

    用不了半年,药厂就可以投入生产,那时候上海便有了生产西药的能力。

    拜耳目前在医药领域的能力相当强,要比一百年后强得多,毕竟此时还没有那么多巨型药企出来。

    民国时期,西药在国内的生产十分落后,导致抗战期间平白无故多了大量伤亡。国内肆虐的一些传染病,比如疟疾等,如果多点药厂,降低药价,也可以大大缓解。

    关键是一旦对德宣战,这间药厂就会像拜耳在美国的药厂一样,被强制没收。

    李谕届时就可轻而易举获得这座药厂的完全控股权。

    虽然有一点点小“卑鄙”,不过对列强来说,这点招数他们自己应该更熟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实业上进展迅速,上海的这所大学在经过多年的人才储备后,终于可以开始招生。

    一起兴办大学的是当初派去美国留学的胡敦复,也就是物理学家胡刚复的哥哥。

    胡敦复去年就回了国,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