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8章固执己见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8章固执己见 (第2/3页)

力,但回报也十分丰厚。

    尤其是大运河,当时国家才刚刚发展起来,还不是很富裕,修建这个浩大的工程,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才完成。

    其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即便像陈寔这般务实之人,也觉得不堪回首。

    而且到现在也只能说完成了主体构架,其余的细枝末节,一直都在完善中,估计还要持续许多年。

    但大运河的功绩,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水利工程那么简单,他更是一个连通了整个中原和南北,贯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道路。

    这条路承载了帝国的主要运输任务,也连通了海外疆土,更延伸到海上贸易。

    可以说大运河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区域性的,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意义重大。

    而涿州城,对国家来说,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作用,不仅仅让原先边远的冀州迅速发展繁荣起来。

    更使得整个东北地区,从之前的蛮荒之地,变成了东北的江南,鱼米之乡。

    使得国家又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粮仓,还使得东北对中原的认同感迅速增强。

    当然,反过来朝廷对于东北地区的掌控,也迅速深化。

    正因为有这么多有力的原因,所以当年陈寔顶着朝廷部分反对派的压力,一力坚持,坚决的站在了皇帝这一边。

    事实也证明了皇帝的高瞻远瞩,具有着多么正确的长远布局能力。

    但花这么大的代价,发展西北甚至更偏远地区的水利,怎么想都有些弊大于利的意思。

    可皇帝既然隆而重之的提了出来,就一定有着他的道理,所以陈寔决定先听一听刘志的理由。

    这些年来,大汉在气象预测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再结合周易八卦学说,断定未来百年内整个西北地区会有持续不断的大干旱,对于此时的大汉人来说,也不是那么的难以接受。

    而且,最近几年,已经有了这个苗头,西北地区的雨水确实一年比一年少,道离干旱还有一定的距离。

    作为皇帝未雨绸缪,也确实说得过去,但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力又不发达。

    更重要的是,在中原文明眼中,他们都是些胡族蛮人,为了这样的地方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得不偿失。

    陈寔由于出身贫寒,已经是朝廷大臣中,最顾及民生的一位了,如果连他都反对,这个计划很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陛下,臣觉得现在就提出修建计划,为时过早,不如先派工部的专职官员,前去实地勘测考察。

    再让当地官员,详细汇报本土情况,结合他们所说进行评估,看看到底值不值得修。”

    尽管刘志知道,大旱灾确实存在,但却没有充足的证据,说服自己的臣子们。

    自从掌权以来,刘志还从未遇到这样的时候,虽然他可以强制下令,但如果整个朝廷都呈反对状态的话,这些工程也一样无法顺利展开。

    “朕再想想再说吧。”

    距离召开大朝会还有两天的时间,刘志想再继续征求意见。

    紧接着,刘志召见了自己的几位主要心腹,大部分人都对此事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少部分人更是公开反对。

    总结起来理由不外乎西北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地理条件又差,修建水利工程难度太高,划不来。

    何况那边是以游牧为主,并不需要大量的水来灌溉,只要能够保证饮用水足矣。

    见到无一人赞成,刘志心内焦急,不趁着他身体还好,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等到大旱灾之后,就更难以启动了。

    想了想,便派人将太子刘瑾叫了过来,这几天刘志的动静,并没有刻意瞒着东宫那边,所以刘瑾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

    刘志一开口,他就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父亲,孩儿认为,此事要想说服朝廷众臣,就必须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毕竟工程太大,所付出的代价又太高,这几年中原也不太平,灾害频发,都希望把精力用在这方面。”

    即使本身并不同意这个工程,但作为儿子,刘瑾依然毫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