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5章此风不可长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5章此风不可长 (第2/3页)

    想不到刘瑾小小年纪,便已经很有想法,刘志心中高兴,却不露声色地继续试探。

    “我尝读史书,无论是一名顾命大臣,还是数名顾命大臣,其实结果都差不多,只会促生野心膨胀。

    所以我认为,不能直接交给大臣或者宗室来接管,而要交给某几个机构联合执政。”

    果然不愧是他看好的接班人,想法居然与他不谋而合,看来这与他曾经灌输的各种思想,不无关系。

    “我曾听闻一种议会制度,倒与你的想法有些契合。”

    接着刘志便将二元君主制的核心内容,向刘瑾详细地解说了一遍。

    刘瑾的目光越来越明亮,“父亲这个想法,真是妙不可言,乍听起来与罗马国的制度很有些相似,仔细听来却又不尽然。”

    由于古罗马与大汉之间来往频繁,所以大汉这边对他们的国家制度,也十分了解。

    实际上大部分的汉人都对古罗马制度不屑一顾,认为过于自由散漫,而且对于元首的限制太多,不符合封建思想的主旨。

    二元君主制则完美解决了这个缺点,所以更让人容易接受。

    当年刘志初亲政之时,事事亲力亲为,没日没夜的泡在中德殿,感觉永远都处理不完政务一般。

    时间长了他才发现,并不是一个事无巨细都揽在手里的皇帝,才是个好皇帝。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一个人的思想难免会偏颇,全部都由自己处理的话,就无法做到公平公正。

    明朝的朱元璋,刚开始设立了丞相之职,权力很大,只需要向皇帝一人负责。

    到后来因为丞相的权力过于庞大,甚至影响到了皇权,所以他一怒之下,反其道而行之。

    取消了内阁和三省制,让六部直接向自己负责,结果又把自己累得够呛。

    刘志亲政以后,也曾经走过他的老路,但事实证明这样是行不通的。

    虽然后来他逐步放权,不再事必躬亲,但制度上仍然有很大的漏洞,完全靠着自己个人的威望在维系。

    一旦自己出现意外,所有的制度都将崩溃。

    历史上其实也有无数的英明皇帝,意识到了这个症结所在,但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都没能想出妥善的解决之道。

    可他一个现代人,见多识广,如果还像他们一样无能为力的话,那也太窝囊废了。

    父子两个就二元君主制的观念达成了统一,又就一些细节进行了商议和讨论。

    自从刘瑾被确立为皇太子以后,这还是他们之间关系最亲密的时候了。

    按照刘志的计划,等到刘瑾十八岁就可以亲政了,在那之前必须要把二元君主制的改革彻底完成。

    然后以禅让的方式,将政权平稳过渡给儿子,而他自己将做一个逍遥太上皇。

    毕竟他的身体做过开颅手术,元气大伤,他很担心自己年纪大了以后,大脑会萎缩,变得糊涂起来。

    到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会干出什么昏庸蠢笨的事情,所以他必须在自己头脑清醒的时候,将这种可能性完全掐灭掉。

    历史上许多寿命比较长的皇帝,都会出现前期英明神武,后期昏庸不堪的现象,想来都是因为老糊涂了吧。

    所以对于一个皇帝来说,寿命悠久却又一直不退休,对于国家来说完全就是个灾难。

    对了,这一点要不要也写入制度里面?当一个皇帝到了六十五岁以后,或者因为疾病导致身体不佳,便应该启动禅让制度。

    只是他愿意激流勇退,舍得放弃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的子孙后代,又能做到吗?

    这一点谁也不敢保证,但又无法启动强制禅让,因为那样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到时候煽动太子夺权。

    看来要完美解决,还需要另外想办法。

    父子二人商谈了半天,达成了初步共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刘志又分别将袁盱和陈蕃、李膺、王畅等大臣召入宫中长谈。

    逐渐取得了这几位重要臣子们的支持,至于翰林苑的胡广,此人没什么政治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