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陪都长安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9章陪都长安 (第3/3页)

五月,称帝后的刘邦在都城洛阳的南宫,设宴款待跟他征战东西的文臣武将。

    期间建信侯刘敬建言,都城的首选应该是长安。

    刘邦当时半信半疑,此即里所说的“上疑之”。

    因为刘邦的属下大多数都是今苏北一带人,便建议立都洛阳,认为“其固足可恃也”,实际还有洛阳离苏北老家近的心照不宣想法。

    深为刘邦青睐,有“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第一谋巨张良,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

    张良认为,都城应建在关中平原上的长安,理由就八个字“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刘邦认为张良说的很有道理,正合心意,遂接受了张良的建议,不久正式定都长安,开基肇始。

    即使公元8年王莽篡位,建立短命的“新朝”,也未能更改长安的首都地位。

    仅将名字上作了变化,易“长安”为“常安”,称为“西都”,同时仍设洛阳为陪都,称为“东都”。

    王莽在始建国四年的诏书中,是这样为首都和陪都作定义的:“京畿连体,各有采用”。

    然而风水轮流转,千年陪都洛阳,在建武元年迎来了好运,转正为东汉的首都。

    这一年冬十月,刘秀与王莽的更始政权公开决裂,在鄗登基称帝,为表正统和刘氏重兴,仍以“汉”为其国号。

    刘秀定都洛阳,封为“东都”,同时设长安为陪都,称为“西京”。

    刘邦设首都于长安,而立陪都洛阳,刘秀却反其道而行之,设都首都于洛阳,而将长安定为陪都。

    看似都城互换,实际不那么简单,这是周武王实施的东进战略,在东汉的继续,更确切点说,这是时局和经济发展的选择。

    刘邦选择都长安而陪洛阳,是顺应时势。

    当时秦朝的旧势力并未根本上消失,都城设在长安,有利于控制秦朝旧势力,有利于稳定国势,传统的堪舆术上,称这是“压王气,镇龙脉”。

    而刘秀选择都洛阳而陪长安,同样正确。

    长安乃刘姓汉朝开基肇始之都,不忘旧都即不忘本,这在古代讲究正统的环境下,是相当重要的,可以更广泛的赢得民心。

    王莽之新朝之所以失败,跟他不是正统,而是通过政变夺权有莫大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关中的物产资源已不能够支撑长安作为首都的消费。

    以谷物来说,当时各供长安各政府部门的粮食,主要从洛阳所在的关东地区漕运进来。

    据记载,由于人口膨胀,军用开支加大,加上贵族高消费,长安对谷物的需求量大增,从每年的几十万石,暴增至六百万石。

    武帝时,只好开凿长安与黄河之间的渠道,增大漕运能力,加强首都与陪都的联系。

    所以,刘邦和刘秀在陪都的选择上都是正确的,与时俱进,符合时宜,玄机不在于风水,而在一个“稳”字——稳定的需要。

    不过此时的长安,早已没了昔日的辉煌,四个城门都焚毁于王莽末年或稍后的战争中。

    唯有宣平门例外,它的三个门道,一直作为一个完整的城门被沿用着。

    占据全城面积一半以上的五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桂宫虽然毁于战火,但仍有部分宫室存在。

    其中桂宫保存的部分最多,修缮之后作为了皇帝的行宫所在。

    而明光宫和北宫早已破坏殆尽,不过短短百多年的时光,便已经无迹可寻,真可谓是沧海桑田。

    最让刘志唏嘘不已的是,在当年的长乐未央二宫之间原本有个规模宏大的武库,它的四周有夯土筑造的长方形围墙。

    围墙内现存有库房遗址七处,每一库房又分隔成若干间,用来分置各种兵器。

    至今断垣残壁中尚有刀、剑、矛、戟、镞和铠甲等铁兵器的残片。

    由此可见,当年的西汉在武力上有多么的强大,这一点要比东汉强了太多。

    到他即位时,东汉军力已大有日薄西山之相了。

    。手机版网址: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