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2章卫道者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2章卫道者 (第2/3页)

立储之事,虽然看重嫡庶正统,但对长幼顺序并没有那么在意。

    何况此时的特殊情况,只是也有很多人心中暗藏担忧,毕竟这已经为将来的皇储之争埋下了隐患。

    刘志为两个儿子分别取名璟瑜,即兄长名为刘璟,弟弟为刘瑜,合而为玉之光彩,常用来代指品德高尚之意。

    安阳公主刘华充分发挥了她作为长姊的责任感,在母亲生病期间,每日照顾两个弟弟,就像个小大人一般。

    邓猛见她如此辛苦,不由得十分心疼,出了月子,便立刻担负起作为母亲的责任。

    一切又回归正常,刘志对之前参与救援皇后的医师和输血者,都进行了赏赐。

    尤其是邓远,封了青乡侯,从白身一跃成为君侯,让人眼热不已。

    不过因为兄长承恩公邓演不在京城,邓远担心母亲孤单,并未开府另住,还是住在承恩公府。

    刘志对他也比较照顾,毕竟感念他对皇后的真挚情谊,且邓远为人豪爽却不失精明,是个做生意的好材料。

    如今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大汉的商贸越来越发达,将来可能在国家所占的比重会更大。

    所以也是时候慢慢培养一批懂得商贸的能臣了,因为将来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这方面的需求肯定会暴增。

    他已经开始考虑要在高等学府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以为国家输送各类专业人材。

    目前唯有医学院是独立于太学和官学之外的,但随着国家各方面的飞速进步,显然还远远不够。

    如今在几大高等学府中,依然以传统的经学为重,其余算学和易学也属于传统学科。

    当时的君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也。

    也就是演礼的技能;乐德、乐语、乐舞的技能;射箭的技能;骑马驾战车的技能;书写的技能;计算的技能。

    之前刘志已经在此基础上进行过一些改革尝试,将地理和历史单独成课,并对算学的比例进行了加重。

    并将礼划给了启蒙学堂和中等学府,礼仪这门课程本就是越早越好,才能深入骨髓,成为行为习惯。

    现在他想再次加大高等学府的改革,进行专科划分,他先找来翰林院掌院胡广征询了一下意见,但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刘志只得扩大征询范围,向几位当世名儒征求意见,其中包括了自己的老师马融,可无一例外地碰了壁。

    这些人都是经学大家,誓死捍卫传统观念,认为刘志此举有悖儒家思想,十分危险。

    搞得刘志十分恼火,最近几年来,他已经很少遇到如此挫败的时候,原以为潜移默化之下,大汉人的意识形态已经有了变化。

    没想到这些卫道者们思想如此顽固不化,根本难以通融。

    也是他自己太激进了,几百年的思想,怎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颠覆了呢。

    看来只能另辟蹊径了。

    表面上刘志放弃了这个计划,但他却在私下里筹谋,既然不能在太学和官学上动脑筋,就效仿医学院,开设单独的专业院校,也未尝不可。

    什么专业最容易让士大夫们接受,而不会遭到反对呢?

    关注公众号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在征询了多位士人和官员的意见之后,刘志打算先开个农学院试试水。

    毕竟,在封建思想中,农为国本,他们对农业技术的研究,更能够接受。

    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儒生们从骨子里瞧不起商人和手工业者。

    认为他们重利轻义,奸诈成性,为了追逐利益而放弃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社会风气败坏的根源之一。

    但每个名士心中,却都有个田园梦,能歌能赋,傲啸山林,是隐士的标配。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当仕途不顺或者理想无法舒展之时,躬耕于田垄之间,是他们最后的坚持。

    所以刘志亲政之初,除了科举制度改革,就是编写,完善农官结构。

    当时的尚书,如今的户部尚书杨秉,主持了这场大型编撰,朝廷上下难得一致支持,一片叫好声。

    所以,他如今也从农业科技入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