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不改初衷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不改初衷 (第2/3页)

是太慢了。

    种暠戍边多年,劳苦功高,这次回来述职,刘志打算将他留在京师,做自己的左膀右臂。

    具体担任什么职务,还要与他谈过后才能决定。

    “陛下肯花费时间听臣胡言乱语,臣感激不尽。”

    种暠是有感而发,早在顺帝时期,他就以敢言而闻名,不顾位卑言轻,频频上疏陛下。

    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民族政策,解除边境的隐患,但却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

    虽然因为这个原因,他多次被罢免,但却不改初衷,继续为国为民奔走呼号。

    眼看着岁月蹉跎,老之将至,幸好还遇到了刘志这个知音,不仅非常重视他的意见,还很诚恳的与自己探讨。

    短短一年的时间,边境形势大变,虽然很多事情短时间内不能凑效,最起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相信十年之后,又是一番新天地。

    有生之年,自己若还能看到边疆各族和平共处,再无狼烟四起的时候,于愿足矣。

    “景伯,坐吧,朕想与你好好谈谈,这次从凉州回来,有何感想?”

    种暠谢过座,立即两眼放光,侃侃而谈。

    “陛下的胡汉杂居政策,已经初见成效,虽然彼此间还是有些排斥,短时间内不可能通婚,但关系已经大有缓和。”

    胡汉杂居政策,到现在都有很多士大夫和经学家反对,认为此举混淆汉民血脉,背弃祖宗。

    他们也不想一想,当初轩辕黄帝时代,天下的民族有几个是正统,如今不都是汉室子民吗?

    也没见谁排斥反对?还津津乐道,引以为荣。

    若是他们能够像他一般,看到两千年后的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融洽相处的样子,就绝不会如此担忧了。

    “而且有许多羌人都把族中子弟送入学堂了,开始学习汉家文化,也开始学着耕田纺织。”

    文化的认同感,才是民族融合的关键,而且,凉州一带许多地方也不适合放牧,会造成土地严重沙漠化。

    趁着如今那一带还水草丰美,气候温和,正好保护起来,否则等到变成黑戈壁或者黄沙滩,再想治理可就难了。

    “景伯做得很好,凉州如今已不再是北疆,要在思想上转变过来,把自己当成中原人。”

    “中原?”

    还别说,尽管凉州已经成了事实上的中原地带,可当地居民却并没有意识到,依然把这里当做边陲之地。

    这种想法显然桎梏了他们的思想,对于凉州的后续发展很不利。

    同样的,并州和幽州的情形也是一样,数百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兵荒马乱,随时提防着异族入侵。

    从来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生产上,遍地的坞堡便是明证。

    坞堡这种东西,完全就是大汉特殊的边境形势造就的,一座坞堡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城池,里面不但有奴仆、附属和私兵,甚至还有田地池塘,可以自给自足。

    坞堡的四周修建了岗楼,日夜有人负责放哨,随时准备抗击前来侵犯的异族士兵。

    这种警惕性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脉中,短时间内让他们放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几族之间长年累月的战争,也积攒下了深厚的仇恨,让那些失去亲人的人,突然认同对方,于情于理都不现实。

    所以,政策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还需要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关系才能真正的缓和下来。

    “景伯,你在边疆戍守多年,辛苦了,这次回京师,可有想过要留下来帮我?”

    刘志笑眯眯地抛出了橄榄枝。

    “这都是臣份内之事,谈不上什么辛苦。”

    种暠稍事沉吟,便摇头笑道,“臣觉得这把老骨头还是适合在边疆,不过这次臣请求调往辽西都护府,那里才是真正的北疆。”

    刘志微微有些失望,没想到别人求都求不到的好事情,种暠连考虑都没有,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希望去苦寒边远的地方戍守,确实令人感佩不已。

    其实刘志也明白他的意思,生性耿直激烈,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