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一五章 越过非军事区界线;不归路  后明余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一五章 越过非军事区界线;不归路 (第2/3页)

不等人。

    从十一月初八开始,由数十艘驱逐舰、扫雷舰、登陆舰、驳船组成的舰队“逼近”了苦叶岛的东北部,开始实施虽然仓促但已经相当贴合未来实情的登陆演习。

    相比起大明还能比较从容不迫的进行各方面的战备工作,欧洲的局势已经完全陷入了混乱。

    或者说,一天一个样的迅速演变。

    情况变化之快很多时候完全超乎了预计,所以各国不得不临机应变——而这又恰恰是最考验素质、最容易出岔子的。

    十一月十一日,一个在后世被视作购物狂欢的日子,如今却是德社的国庆节。

    在评估沙俄发生的内乱在短时间内无法平息以后,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大批德军云集于非军事区界线以西。

    似乎是为了庆祝诞生一样,他们选择了在这样一个欢欣的日子里正式跨越界线,完全无视了《鹿特丹条约》的限制。

    在基尔港,起航的舰队搭载着两个步兵师前往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

    即便凡尔赛和约并未被承认和履行,但作为当年困顿境况下不得不妥协的产物,鹿特丹条约同样让德社受到了诸多限制。

    德属波兰、或者说波森地区虽然依旧是德社领土,但是被定为了非军事区——在这两大地方只存在有警察单位,不允许出现成建制的军队和重武器。

    东普鲁士亦是如此。

    这一次,沙俄的内乱给予了德国人一个绝佳的理由来践踏、无视曾经的条约限制。

    早晨,在通往波兹南的公路上,满载着士兵的摩托车和卡车飞速驶过,一辆接一辆。

    虽然站的高看的远,但是维修电线杆的工人即使站在几米高的电线杆上边,却依然望不到长长队伍的尽头。

    平民的小轿车、卡车、拖拉机都急忙停到了路边,目光复杂的人们望着不断经过的军队,心情堪称五味杂陈。

    十几年了,将近一代人的时间,这片土地上终于又迎来了自己国家的军队。

    第6摩托化步兵师打头的侦搜营很快就全部通过了,紧接着是下属的第37摩步团、第18摩步团、第7摩炮团……

    那一门门敦厚的se.FH34型150㎜榴弹炮看着就威猛无比,在汉诺玛格SS-55型柴油牵引车的拖拽下缓缓驶过。

    这些战争之王轰隆轰隆的经过的时候卷起一团团飞扬的尘土,人们只觉得大地都在微微颤动。

    稍后,当辎重单位经过时,坐在卡车车篷下的官兵们随手向路边观望的人们抛洒巧克力和糖果,然后挥手致意。

    但摩托化步兵师的动作还是比较慢的,此刻由空军负责运输的第11步兵师的两个营都已经快到波兹南机场了。

    天晴云稀,在Bf-109战斗机的护航下,数十架Ju-52运输机飞临了波兹南城郊。

    从地面上抬头看去,这样的机群规模其实就堪称遮天蔽日了,因为市民们十多年来通常只能见到偶尔飞过的一两架客机而已。

    比空运过去的部队慢一些的是装甲单位,他们经由铁路运输前往波兹南。

    BR50蒸汽机车有着红色的车轮,它那锃亮的车漆在阳光映照下油亮无比,在它强劲动力的牵引下,后边数十节平板车哐当哐当的快速驶过。

    作为新时代技术的直接体现,应用了新设计的水管和通风系统的BR50机车绝对称得上是世界一流,它的锅炉效率比老旧的德制火车头提高了20%之多,力量充沛。

    在波兹南火车站的站台上,身着黑色、灰色夹克或毛袄的市民们正在候车。

    十一月的波兹南已经有些冷了,白日气温不过8℃左右,怕冷的人凑到了火炉旁边。

    相比起时髦的法国人,德国人的日常穿搭尝尝被人吐槽,他们往往就是一件套一件,短袖、衬衫、毛衣、外套,男女皆是如此,颜色往往就只有黑白灰绿,说好听些是低调沉稳、说难听些是单调乏味。

    在推崇节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德社,这一特色就更为鲜明了。

    然而这时候,火车站广播却传出了预料之外的播报:

    「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