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天下诸道、诸州、诸国 (第2/3页)

离大唐太近,都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在进度,几乎每十几年,就能翻一番。

    从夏商那种形态,最终走进大唐这种形态,不会超过百年,朕深深担忧啊。”

    国师竟然和天子说了有关于这些,理藩令闻言沉吟道:“陛下,国师所言的确是有道理,这些年和番人接触时,几乎已经和汉人无异,但臣以为,现在这种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大唐的边境相比较过去所有朝代,都更加安稳,几乎没有和那些番部发生战争。”

    李世民伸手制止了理藩令的后续发言,“朕自然知晓,现在的政策几乎是最好的,但朕觉得,如果能够往上,再多加几道保障,那就更万无一失了。

    自古以来,论对地方管控之强,就没有胜过分封的。

    秦朝最后的希望就是帝扶苏册封诸王侯,如果不是遇到昭圣王、项王、汉高帝这些神人,秦朝未必会亡。

    汉朝的诸侯也成功的镇压了地方百多年。

    到如今,我大唐已经相继建立了秦国、燕国、齐国这三大王国。

    在中原以内,实际上一直都存在着一些王命难以到达的所在,诸卿都知道,比如黔中,比如南诏之地,还有岭南,从秦朝就已经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管控。

    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平地上,才建立了郡县,在那数不清的山中,还有不知道多少土民,不遵从王命,甚至时常围攻县衙。

    在北方番部中,还时常会有争端,况且如果有一天,大唐君王没有能力控制番部该怎么办?

    三大王国,秦国太远,而且现在还没有送回信来,燕国和齐国,以及西域高昌旧地,以及西燕旧地,如果有不轨的想法,该要如何呢?

    朕记得在汉朝的时候,有侯国建在王国中,有侯国建立在郡县中,有侯国建立在蛮夷中,这是朕想要效仿的。

    辽国公世镇辽州,便是朕的尝试。

    朕想要将这种制度推行下去,在皇命难以抵达所在,将功臣、宗亲等封过去。”

    李世民停下讲述后,殿中诸宰相相互交流一番,洛玄辰心中微微叹息,这一分封,科举制度基本上百年内,要直接被打死。

    因为贵族出镇,需要的反而不是文人了,或者说,文人的地位会很低,地位低,就不能吸引人。

    社会在向上走,之前洛玄辰认为科举将会改变天下局势,是因为他看到了,其他诸如当兵、经商,等等都不如读书科举。

    但贵族,讲究的是血脉传承,讲究的是门生故旧来维持地位,文人只能是处理一些刀笔之事。

    但分封,这是大唐国策,他不能说什么。

    房玄龄沉吟问道,“陛下所言,是如今赋税能够覆盖开支的州,保持不动,以及位置关键的州,保持不动,然后将那些难以控制的州,世袭分封,让功臣镇守。”

    “然也!”

    李世民望着众人,诸宰相也在望着他。

    ……

    八月的大唐,热闹非凡,一辆辆车,一艘艘船,来自各州的刺史,纷纷进京述职,驻守各地的都督也都回到京城,李孝恭和洛玄云这四大都护府的高官,也从诸大都护府返回长安。

    长安城极少同时云集这么多的高官,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召集群臣,长安,不,大唐一定是有重大变动,所以天子才会将这么多高官召集回京。

    这些年大唐变动大的让人有些目不暇接,从秦王出外就藩建立王国开始,整个天下就一件大事接着一件大事,就仿佛是天子在着急做什么一样。

    数百名四品及以上的高官出现在长安,上百个国公,整座大唐,几乎九成的高官显爵都在这里了。

    这可让长安城中的士子兴奋不已,或者说,现在全天下的士子都在往长安赶。

    虽然现在大唐在推广科举制度,但贞观这些年,传统贵族的力量在不断复苏,所以举荐制度,反而比科举更加兴盛,而且在大唐发展的过程中,士族高门,以及传统关陇等高门,立下功勋的同时,攫取了大量利益,上上下下几乎把持了七成官位。

    这几乎是注定的,毕竟打仗一赢,就要封赏,这一封赏,就是让贵族集团不断膨胀,如果不是辽东国由李世民亲自挂帅,会膨胀的更加厉害。

    士子门都在努力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某些权贵的赏识,进而直接进入仕途,如果能够从品级官开始,那就更好了。

    长安中的喧嚣,端坐在皇宫中的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他很高兴,站在宫墙上和李治笑道:“这就是大唐,人才层出不穷,未来你的主要职责,就是将人才从这些人中选拔出来,然后将国事交给他们,知人善任,这就是君王所应当做的。”

    一波波的高官出现在长安,长安百姓还会对这些来自不同州的官员评头论足,有的嘲讽寒酸,一看就是穷州,有的诸如苏州、扬州这一类,就会引来啧啧赞叹。

    旧有诗歌唱“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如今天子高坐明堂之上,进入皇宫的人却不止数百,仅仅是官员就有数百人,还有郡公以及国公级别的宗亲、外戚,还有许多已经不理事的功臣,此刻都出现在了宫中。

    纵然是宽阔的太极殿也站不下这么多人。

    从太极殿中,一直站到了殿外,无数人影憧憧,各色的官服,分列站着,在这些人中,往日被前呼后拥的高官,现在只不过是最低阶的官员。

    震撼最大的莫过于州刺史,上州刺史从三品,当然,上州不多,即便是下州刺史,也是正四品下的高官,尤其是刺史掌握一地政务,是当之无愧的一方大吏。

    在民间,县令就被称之为百里侯,在一个县中,拥有几乎绝对的生杀大权,至于监察,就算是姬昭所在的时代,很多时候都流传不出去,更不用说在古代这种通讯条件下,能够监察到,基本上全凭运气,县令尚且如此,更不要说管理至少几个,乃至于十几个县的刺史。

    但往昔风光的刺史,在此刻却只能排在队列的最后,在这里,天子说什么几乎都是听不到的,只能由传唱官复述。

    太极殿前的那一级级台阶,上面站满了人,那台阶在此刻,就仿佛白玉阶一般,散发着光芒,那光芒代表着权力,谁更靠近那座宫殿,谁就拥有更多的权力。

    在那座宫殿的终点,则是至高无上,拥有几乎无限权力的皇帝。

    只要能够获得皇帝的信任,就能够如同魏征那样,从一介白身,一跃成为宰相,成为天下权力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咚!”

    一道清亮的声音在宫中响起,那是象征着朝会开始的钟声,刚才还在交头接耳的众人,纷纷安静的站回行列中。

    千牛卫穿着宿卫服,手持弓矢和刀枪,守在殿前以及殿下,威势凛凛。

    大明宫的太极殿御座之上,李世民正对着大开的大门,他的目光遥遥望向排列在殿外的群臣,数量之多,数都难以数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