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攒一攒家当  朕乃一代圣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攒一攒家当 (第2/3页)

 的政治人物带来相当被动的局面,虽说他是太子,弹劾不了,但一旦冒险导致败退,对他的威望打击很大。

    而除了弘治十三年、十四年,

    十七年和十八年鞑靼人也都有较大规模的入侵。

    历史上,这几次大明都是以守住为主,也有人提议过要打出去,比如陕西巡抚王勇,他曾提议要在开春的时候扫荡在河套地区驻牧的鞑靼人,但刘大夏任兵部尚书之后,一味以守为主,朝中的大臣也不支持王勇,害怕因此而遭致更大的失败。

    朱厚照坐下来,略一思量后开始动笔,朝廷的边关防御之策在近年来应仍以稳妥为主,因为敌人快速、灵动的优势及我方缺少优势兵力的事实,所以我军不应过分强调作战的勇气与意志,而让官军在不利的条件下战斗。但军学院走出的将官应在几次实战中了解、摸索、亲身体验鞑靼人的战斗风格,朝廷也要积蓄力量,以准备在适当时候给以致命一击。

    这些话,他是要带给那些学员的。

    话说回来,政治家一旦有军事行动的胜利,他将无往而不利。

    比较一下,近期出击、风险大、后果严重,迟上三四年,把握更大,获利更多。

    还用想么,这几乎不算什么难以做出的选择。

    所以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攒家当,

    梅可甲起解运到京里的银子应尽数封存,攒起来,作为数年之后的军用。

    在此过程中,应当尤其官牧马场的管理情况,尽可能的多培育马匹,若现实情况确实不够,那么在弘治十五年、十六年就需要扩大茶马贸易规模,从西域提前购马。

    而粮食……

    其实弘治皇帝虽然也有湖涂的时候,但他确实是认真治国的君主,

    弘治二年,前任刑部尚书白昂受命治理黄河,

    弘治五年,前任工部尚书徐贯受命治理江南苏松河,彻底解决了江南水运的淤泥堵塞,而以往水患多发的江南大地,从此水灾顿渐,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里,几乎是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弘治六年,刘大夏受命治理淮河,

    大规模的水利治理使得弘治朝的岁入达到了二千八百多万石,这个数字是明朝中期的一个巅峰。前几任的皇帝岁入基本都在两千五百、两千六百万石之间。

    现在有韩文作为户部尚书,朱厚照也推动着政务向务实的方向发展,只要务实,弘治皇帝也算靠谱,那么国力自然不会下降,想必几年时间攒出下一次大军出征的粮食也还是够的。

    当然,到时候几十万民夫管后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封建王朝,不可能发动战争,百姓还一点不苦。但不论如何,也不能让鞑靼人如此嚣张。

    其实不把他们打废,导致北方的军事压力巨大,边关各镇都陈兵几十万,这才是沉重的负担。

    而这样的话,梅可甲那边就需要再多坚持个几年,

    朱厚照觉得,东南的事,与其在战前做,不如在战后做,多等几年可以多备些银子,且一旦战胜,携大胜之威,东南还有人能挡住他?

    自古以来只有种田的造反,没听说商人能掀起什么风浪的。

    而一旦海禁能开,海贸的利益能从外部进来,这个局就活起来了……

    朝局、军队、商人、银子、教育……

    两年的时间,在各个方向都有所进展,只不过每个方向的成长都还需要时间……

    包括朝局也是,说实话他这个岁数再长大几岁,或者登基为帝,那么对朝堂的掌控力度还是和现在不一样的。

    【讲真,最近一直用@

    这样说起来,也就到了该‘安稳发育,的时候,先前么,主要是马匹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