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章 廷推  朕乃一代圣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廷推 (第2/3页)



    皇帝一身明黄色的龙袍,手掌攥着个有些发皱的奏本,看得出来捏了几天了。

    朱厚照现在和当初王鏊刚和他禀报李广的事情时一样的态度,入脑入心不出口。

    “鞑靼小王子屡次扰边,西北三边(延绥﹑甘肃﹑宁夏)半年来发了多少的奏本?朝廷廷推了几次,就真的连个三边总制官都推不出来了吗?”弘治皇帝悠悠的发问,听得出来多少有些烦躁。

    大臣们心想,不是我们不推举,是推了四五个,您老都不同意。

    朱厚照往下听,慢慢的就了解了事情的起因,

    这事儿说起来,是弘治十年,鞑靼小王子先是侵犯潮河川,随后纵兵犯大同,朝廷也有官兵迎击,只不过效果都不好,或者干脆的说吃了败仗,因而京师震动。

    所以有人提议恢复三边总制官,避免三地有警不相援的尴尬情况。

    更深的背景是明弘治时的边防形势较为紧张,

    一则是开中法作用不再,边疆地区日益缺粮。

    二是北方鞑靼小王子(达延汗)少年继位,励精图治,先是向西驱逐了瓦剌,然后开始了对东蒙古的战争,他能征善战,能力不凡,聚拢了很强的军事力量,在朱棣死后八十年,北方草原又长出了一头雄壮的饿狼。

    至于那个大名鼎鼎的杨一清,

    朱厚照想着……他大概还在陕西当按察副使,也就是电视剧里常说的‘臬台大人’,还是个副的,管的是一省的刑名。

    现在,

    在乾清宫会被提及的名字,叫王越。

    如果了解明史的人,会知道,此人是明中期时的名将,颇有能力!

    成化年间立了不少军功。

    有明一代,拢共有三位文人封爵的,王骥、王越、王阳明。

    这事儿非常不简单,所以王越不是无名之辈,王阳明都以他为偶像。

    可惜就是这性格,不是很好。比如他会觉得自己功劳大、赏赐浅,而且表现出来,叫自负豪杰、性故豪纵。

    还有他曾经和成化年间的大太监汪直关系比较好,他自己还是个进士出身,这就非常不受文人待见了,在朝中的声誉也不大好。

    成化十九年,汪直倒台,王越也跟着倒了,还把自己军功挣来的威宁伯的爵位给弄丢了。

    到弘治时,李广成了皇帝跟前儿的红人,权势如日中天,李公公想要在外朝找些外援,王越想要东山再起,

    正好两人一拍即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