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72【采玉章】  民国之文豪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72【采玉章】 (第2/3页)

面对自然灾害如此,面对外敌入侵同样如此。

    只要保有这种凝聚力,中国永远不会沉沦,迟早迎来崛起的那一天。

    周赫煊离开上海的时候,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杜月笙专程拜访——抗灾募捐。周赫煊听说杜月笙捐了3万元,他也跟着捐了三万,同时拍电报给美国洪门那边,希望能购买20吨玉米运来做救灾粮。

    等轮船抵达天津,周赫煊发现天津也淹成一片,海河水涨起来,已经漫到距离三乐堂大门外20多米远。

    北平和天津的慈善组织,听说周赫煊已经回津,立即派人过来募捐,显然周先生的慈善美名早已传遍全国。慈幼总会、红十字会、黄十字会、红万字会……周赫煊又足足掏了20万大洋出去。

    这次南京政府的赈灾力度很大,或者说,看起来力度很大——其实远不如1931年的赈灾投入,因为政府没钱。

    但既然是中央政府,那么不管有钱没钱,样子必须做足。特别是赈灾乏力的时候,就更需要做好表面功夫,于是大力褒奖民间慈善人士,各种树典型、宣扬好人好事。

    南京政府甚至组织人手,仔细了各大城市的个人历次赈灾捐款数额。比如杜月笙的1935年赈灾数据为:自捐款在5万元以上,奔走劝募在20万元以上。

    政府表彰也很给力,特颁发给杜月笙“三等采玉勋章”,并由国家领导人赠送亲笔题词,常凯申题词“乐善好施”,汪兆铭题词“仁民爱物”。

    但凡是那些名声在外,又筹款、捐款众多的慈善人士,都获得了中央或地方政府褒奖。只上海和南京两地,“采玉章”就一次性颁发了近10枚,简直跟批发大白菜一样。

    一切都表明,中央实在无力赈灾,只能仰仗民间力量。

    天津和北平的慈善统计也很快出炉,并在各大报纸上详细刊登。周赫煊以26万的年度捐款额高居榜首,国府派专员前往天津发奖,顺便还带来了常凯申、汪兆铭等人的题词。

    那简直就像是一场闹剧,天津街头的洪水还没完全散去,受表彰者就云集在天津市政府官邸,无数记者前来拍照报道。

    表彰大会结束后,天津市政府还安排了晚宴。介于老蒋提倡新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