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四章 宰相的交易  我在现代留过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五百零四章 宰相的交易 (第1/3页)

    赵煦对李雍案,根本不急。

    他连这个案子的真相都不关心!

    他只关心一个事情——怎么利用这个机会,把探事司的人,塞进开封府、大理寺。

    进而,完成对开封府、大理寺的控制、掌握。

    只要做成了这个事情,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这些天,石得一已经在探事司里选拔出了合适的人选,而且也已经开始培训了。

    就等着蔡京兼掌大理寺的机会,利用李雍案对开封府、大理寺的清洗,塞人进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李雍这個案子还挺有意思的。

    赵煦想着傅尧俞目前查出来的那些卷宗以及根据安惇审出来的口供。

    他嘴角微微翘起,在心中说道:“确实很有趣,不是吗?”

    “此案的细节,若是被完整的记录下来,并流传到后世,那么,单就第一阶段的案子来说,简直就是一部形象的大宋时代官府压榨富商行径的教科书!”

    赵煦在现代,跟着自己的老师,做过类似课题。

    所以啊,他一看卷宗,再看口供。

    那味就窜到了他鼻子里了。

    太熟悉了!

    要不是被告是官员,而且被告的儿子还在都堂当官。

    那这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宋官府利用司法,压榨、盘剥富商的标准流程。

    这种事情,一般多见于地方军州的争产案。

    地方上的胥吏和官员们,最喜欢的就是争产的案子了。

    地方官们一会判原告赢,一会又判被告赢。

    打来打去,知州、通判,换了一个又一个。

    每个人走的时候,都能美滋滋的带上一大笔钱。

    而原告被告的财产,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慢慢掏干。

    最终什么也剩不下。

    这李雍既拿得出三千贯这样的巨资给自己买官,还敢进京告御状。

    那就说明他的财产,远多于三千贯。

    自然,他被盯上很合理。

    所以,开封府的那些离奇的操作和让人震惊的判词,还有那个叫李雍的富商,能在汴京一直死磕,就有了解释了。

    开封府的那些家伙,只是单纯的不想让李雍放弃。

    他们在PUA李雍。

    他们是故意在拉长官司,故意在拖着这个案子。

    目的就是要榨干李雍的财产。

    搞不好,那个李雍在开封府打官司的时候,可能还得到过很多‘有良心’的官吏的帮助、指点和同情。

    就是……

    赵煦还没有搞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胡及怎么会这么蠢?

    下面的人会为了几千贯而动心可以理解。

    穷措大的眼睛,素来只有钱眼大。

    可胡及却是朝官,而且前途远大。

    他怎会为了几千贯不一定到手的钱财,自毁名声?

    这里面,必然藏着东西。

    第二,则是那个李雍到底是在入京前,就已经被人看上了,他是特意入京来当这个过河卒的?还是他是在汴京城,被人发掘出来,选中的?

    这个问题很重要。

    关系着,这朝堂上有没有野心家!

    若是前者……

    这个人,断不可留!

    你今天都敢布局长远,算计起宰执、待制了。

    明天是不是就敢以朕为棋子,算计朕了?

    目无君父!

    赵煦脾气再好,再宽宏大度,也绝容不得这样的人。

    ……

    都堂上的宰执,当然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

    若是这样,他们也就不配当宰执了。

    特别是韩绛、吕公著,这种在宫里面,有着无数消息来源的老臣。

    几乎是在傅尧俞出庆寿宫的时候。

    有关庆寿宫里的粗略细节,就已经有人送到了两位宰相案头。

    再迟上半个时辰左右,其他在都堂的执政们,也都拿到了各自渠道的消息来源。

    在大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看文官们天天骂内臣,动辄就重拳出击,拿几个倒霉的内臣开刀,以宣示自己的地位。

    可实际上,只要屁股坐到了待制甚至宰执的位置上。

    大家就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交好的内臣。

    特别是现在这种少主在朝,两宫听政的特殊局面下。

    内廷和外廷的往来,正在日渐亲密。

    宫里面如今也不会干涉内廷和外廷之间的这种往来。

    因为这是在取信于外廷。

    表明宫中没有隐私!

    不然,外廷的宰执,就会疑神疑鬼了。

    这也是现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格局所导致的。

    帝党势大!

    偏生,官家年少,不能御殿听政,大权落在两宫手里。

    这个时候,倘若外廷的宰执们,连宫里面的事情都不能及时掌握的话。

    难保有人疑神疑鬼,进而脑补出什么东西来。

    那就不好了。

    所以,现在对大宋的文臣们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光。

    一方面,天子年少,两宫听政,而两宫对庶务并不熟悉。

    大量过去属于天子的权柄,现在落到了宰执手里,东西两府权柄大涨!

    两位宰相,更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那些想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天子虽然年少,可在心智和能力上,却不是个少年人。

    所以,他可以兜底!

    像是涉及变动法令、政策这样的大事,禀到他面前,他没有反对,大家就可以放心去做。

    出了差子,这位官家甚至不会甩锅宰执。

    相反,他会重新部署、调整。

    这就太棒了。

    这也是帝党日益壮大的原因,甚至现在朝中,已经有声音在悄悄的说什么:今天子聪俊、仁圣,年虽幼冲,却已颇具祖宗法度,人君威严,堪比成王矣云云。

    话里话外的潜台词,都是——天子应该赶快亲政!

    也就是那位官家,从未表露过想要亲政的意思。

    就连暗示性的动作也没有。

    不然,可能现在汴京城里,就有一大堆人在日思夜想着,怎么让两宫撤帘,回到大内安享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