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文治  大明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文治 (第3/3页)

啊!”

    到了这时,卫匡国哪里不明白,在东方的传教事业,将会因为这则法令而停滞,甚至是毁于一旦。

    但没办,这是整个罗马的决定。

    虽然耶稣会的势力很大,但却无法颠覆教皇的决定,除非自己中也出个教皇。

    但这是困难重重的。

    翌日,灰心的卫匡国,带着南怀仁,求见皇帝陛下。

    朱谊汐这时候也没闲着,罢手道:“让他们先等等。”

    此时,皇帝陛下正在接见太医院的医正。

    早在十来年前,皇帝就命人编撰了一本《绍武医书》,就如同后世的赤脚医生手册一样,上面记述着大量的常规病症,以及解决方法。

    可以说,通过这本书可以解决90%的常见病,对于百姓们来说实在是大大的有利。

    不像是本草纲目,极其笨重,根本就起不到普及的效果,只能是珍藏。

    随后,皇帝还下令所有的县城,都设医馆,专门负责免费诊治百姓,但却不负责抓药。

    养一个医生,对普通的县衙来说负担并不大,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极大的善政。

    “陛下,绍武医书迄今为止,已经刊印了八十万份,每个县城都有,每个大书肆也会有——”

    医正感慨道:“天下的大夫,也因此多了不知凡几。”

    “这是善政,百姓们感激涕零,恨不得亲自来京城叩谢皇恩。”

    “好了,不要再吹捧了。”

    朱谊汐摇摇头,随口道:“我只是想让你告诉我,整个顺天府有多少医馆。”

    “这……”

    “那整个京城有多少?”

    “微臣惭愧——”

    “民间医师难得,光靠印书有什么用,光靠那些官方医馆又有什么用?”

    皇帝颇为气恼,但却摆手道:“下去吧。”

    “是。”

    他当然知晓,自己都是无缘无故牵连人。

    作为太医,他哪里管的了地方的大夫,哪里能知晓此事。

    培养中医,实在话太难了。

    这些年来,虽然鼓励太医们带学徒,但成材率实在不高,一年也不过几十人,对庞大的人口来说,根本不济于事。

    “不行啊,若是继续下去,绍武医书只会出现在后世的书本中了,根本效果不大,对我的文治影响也不大。”

    至于修史,那是常规操作,根本就无法挂到皇帝的头上。

    垃圾一样的元史,重新编撰,但也不过是五十来万字,重不到百斤,二十来册。

    总耗费差不多要了三十万块银圆。

    至于《前明史》,修了十几年了,还在继续。

    即使人员增加了一倍,达到了百人之巨,但三百年王朝,留下的史书资料浩如烟海,如果真的要编撰成良史,还真得要二三十年。

    同样,《前明史》也算不得他头上,这是文臣们的功劳。

    皇帝文治武功,还得是编书,编一本类似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那样的类目集。

    说实在的,这样的书籍,朱谊汐不屑为之。

    除了能够彰显文治,消耗钱财,对普通人来说根本就毫无用处,因为他们根本就用不到。

    对于朝廷来说,它甚至是一个负担。

    例如,朱谊汐为了保存永乐大典,生怕遇到火灾,这几年又找人誊抄了十来份,动用了上千人,耗费几十万块钱,可谓是劳心劳力。

    毕竟不多备份几份,要是真是一场火的话,那就完犊子了。

    所以,文治并不能用华而不实的东西来欺骗自己,而是要真真切切的利国利民。

    朱谊汐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东西——康熙字典。

    如今康熙已经不会出现了,这样的字典自然太可惜。

    而他,造一本《绍武字典》,那就不水到渠成了吗?

    想到这,朱皇帝越发的精神起来。

    伴随儒童启蒙的字典要是造出来,那可真的是流芳千古了。

    不过,字典都出来了,拼音也应该不远。

    普及识字率嘛,多好的事。

    “陛下,卫神父求见。”

    “来得正好,来的正是时候啊!”

    朱谊汐大喜,拼音这件事怎么会少得了传教士呢?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