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六章贷款  大明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贷款 (第3/3页)

,怎能不被来往?

    翌日,他在乡间徘徊,走动,看着昔日的家乡,心中感怀。

    一口本地方言,无人怀疑他的身份。

    只见,乡间百姓们的衣衫相差无几,都是破棉袄将就,黢黑的脸蛋似乎怎么也洗不干净。

    忽然,人群开始汇聚,惹得于成龙来了兴致。

    匆忙而行,挤入人群中,终于获知了其原委。

    原来,镇上某个商人进行放贷,其年息超过了三成,达到了五成。

    某个人急着用钱,硬着头皮借下,但过几个月后就反悔了,立马告状,言语其违反了明律。

    然后,乡老们开始汇聚,公开进行审核。

    祠堂旁,三张桌子并排而立。

    中间坐着的,乃是乡长,四十郎当,精神抖擞,他负责一乡赋税、徭役事;左侧是乡老,六十来岁的年纪,是镇上有名的公正人。

    而坐在右边的,则是挎刀的乡警,虎背熊腰,威风凛凛,脸上有个刀疤,使得其越发得雄壮,他负责整个乡的治安。

    乡长见人越聚越多,咳嗽一声,道:「今个是王老三状告本乡的杨朝贵,由于同为一乡人,就免得去县衙叨唠县尊大老爷,今个就咱们几个审下。」

    老迈的乡老主持着局面,开口就问:「王三,你告杨朝贵什么?」

    「小的告这杨朝贵散钱放贷,利息高达五成,我家徒四壁,为了救老娘,只能向他贷款,后来获知他违法了……」

    王三倒是一五一十地述说着。

    杨朝贵则愤怒道:「你小子,当初你娘病得快入土了,求我借钱治病,今个就想反悔了,还告我,真是白眼狼。」

    围观群众纷纷点头。

    但是王二却不以为意,昂首道:「朝廷规矩,年息不得超过三成,你违法了,自然要告你——」

    乡老则叹了口气:「没错,杨朝贵,你小子是没看过报纸吗?减租减息,违者必究。」

    杨朝贵无奈地低下了头。

    王二则骄傲抬头。

    「根据规矩,杨朝贵违背了法律。王二欠他的钱财不需要还了。并且杨朝贵还得挨三十大板,以儆效尤。」

    很快,两个大汉将其压住,放置木椅上,棍子不断地落下,血肉横飞。

    随后,乡老在大庭广众之下继续审案。

    什么鸡毛蒜皮的都有,偷鸡摸狗,打架斗殴,数不胜数。

    于成龙见之,心中感慨万千。

    旁人则附声说着:「每逢初一、十五,乡老们就得出来主持公道,忙得厉害着呢——」

    减租减息,乃是朝廷国策,也是皇帝贯彻落实的主要政策,报纸上长年累月的介绍普及,在民间引起不少的争议。

    但却无人敢违背。

    于成龙捋了捋胡须,老怀开慰。

    这几个乡老,倒是合格了。

    事毕后,众人准备散去,忽然乡长阻止了大家:

    「朝廷准备修一条从太原至绥远的国道,你们若是想去,就尽量言语,我报给衙门……」

    「包吃食,每天四十个铜子,大概要修个一年半载的,家里壮丁多的可以报名……」

    此时绥远,九原府。

    作为阴山以南的城池,九原府不仅是绥远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

    大量的牧民编户后,都热衷于来到九原干活,采购商品,售卖牛羊。

    据统计,绥远太平十余年,牧场的划分齐全,使得民间纠纷大量减少。

    同时,贮青的施行,导致牛羊饲料大增,牧民们定居下来,但却导致人口不断地滋生,向城市聚集。

    绥远省衙粗略估计,绥远的人口从开国初期的三十万,扩充至如今的五十来万,人口几乎翻了一番。

    在这种情况,为了以防万一,绥远巡抚上报朝廷后,决定学习察哈尔,举办那达慕大会,筛选人才入军,亦或者入京。

    由此,从察哈尔、绥远,偌大的漠南地区,都将举办那达慕大会,蒙版科举,拉拢精英人士,从而维持社会稳定。

    家中待了数日,来不及计较太多,就匆忙来到九原府。

    路上,于成龙急赶慢赶,终于抵临九原。

    作为首府所在,九原的规模极大,聚集了数万人众,来往的蒙古人根本就数不清。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