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前明史》编修  大明世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前明史》编修 (第3/3页)

    三步并两步,搀扶起一面走来的老人。这是他的长兄,朱启明。在八岁亡父之后,长兄如父一般抚养他长大,可谓是劳心劳力。

    以武官之俸禄供养他读书,是极为辛劳的,所以他一直感怀尊重。

    “兄长,你一把年纪了,怎么还如此乱来。”朱之瑜责怪道:“快先坐下。”

    “有事慢慢说。”

    “嘿,这不是有好消息嘛!”朱启明身材魁梧,但却拄着拐杖,七十岁的年纪,脚下生风。

    “你是不知道,朝廷准备征召你为官呢!”朱启明脸上堆着笑,握着朱之瑜的手就不松开。

    “兄长,你怎么也来劝我?”朱之瑜无奈道:“官场浑浊,我不适合为官,就不要再来举荐了。”

    “这次非同一般——”朱启明声音骤然洪亮,他盯着自己的弟弟,认真道:“朝廷要编修《前明史》,想要征召你为史官,这可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啊!”

    “你名士风流我不管,但这般光宗耀祖的机会,可推脱不得。”

    “什么?”朱之瑜一愣。他万万没想到,这般的机会竟然砸在了自己的头上。

    这些时日以来,他可是听说不少人,冒着风寒想要北上落名,不曾想他人在家中,朝廷却征召他。

    思索良久,他张了张嘴,刚想要拒绝,话还未说出口,就被大哥打断。

    “之瑜,老幺,你任性了几十年,从小就是读书的种子,你大哥我辛苦供养你,结果不当官。”朱启明厉声道:“我也由着你的性子,只要你快活就成。”

    “但现在老都老了,儿女成群,我可不能再由着你放肆,立马给我收拾,后天就出发去北京。”

    “不,就是明天——”听到这,朱之瑜只能苦笑拜下:“唉——”朝廷这一次可真是打到他的七寸了。

    而这时,在陕西华山脚下,有一座华山镇,正在举行一场热火朝天的室内讲课。

    篝火烧的热烈,所有人都席地而坐,身着厚衣,但却满脸的激动。在所有人的前方,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

    他身穿黑色的绵衣,端坐着,背脊挺直,粗糙的脸上泛着黝黑的光泽,厚实的眼袋则显示其疲劳已久。

    一双倒八字眉挑起,塑造其威严的形象。

    “万历以来,世久积弊,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比比皆是,乃至出现了有田连阡陌,而户米不满斗石者;有贫无立锥,而户米至数十石者……”

    “故而,万历之末,建奴起于辽东,天启之间,民乱丛生,内外夹击之前,朝廷焉有不败之理?”顾炎武侃侃而谈,流利地述说着朝廷弊病:“为人上者,只图其利,勾结劣绅巧取豪夺,以致造成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养兵而匮兵,取财而乏民,愈求之,则财愈乏……”

    “以至于不得不开征新税,饮鸩止渴,遂有甲申之乱。”

    “先生,不知如何才能使得国计富盈而不扰民呢?”忽然,坐下一读书人,忍不住举手问道。

    顾炎武淡淡一笑:“无他,藏富于民尔——”

    “善为国者,必藏之于民,只有这样,才是真知其本末。”

    “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

    “朝廷如今轻徭薄赋,减免三饷,厘清赋税,将天下之钱粮分为三等,这就是藏富于民。”

    “而尽矿之财与民,疏运河济行南北,倡海运而省人力,也可为通财。”顾炎武笑道:“此时再重征商税,依靠那些商贾之利来官用,四民皆悦,谁敢言不?”一番问答,有理有据,不得不让人叹服。

    一堂课罢,众人纷纷起身,准备离去。这时候,忽然就有衙役闯入,把所有人都惊到了。

    顾炎武则淡定不已。他虽然乡试不中,但到底还是秀才出身,即使是知县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果然,华阴知县堆着笑而来:“亭林先生,我这向您道喜了。”

    “见过县尊——”顾炎武不解道:“我在此讲课,不知喜从何来?”

    “陛下闻见先生学问扎实,召见您入京,编修《前明史》呢!”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