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三章 牵牛胃  我的1995小农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一百七十三章 牵牛胃 (第1/3页)

    凌晨的夜风呼呼的吹着,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凌乱的点缀在夜空,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随着风的吹拂在不断闪烁。微熹的星光洒在树木的柴垛上,犹如披上一层朦胧的薄霜。

    陈凌换上大衣出门,跟着陈泽两兄弟出门往村北四奶奶家行去。

    四奶奶是赶年爷爷家的。

    就是那个从狼嘴里捡回来一条命的陈赶年。

    也是村里妇女小队长王秀华的婆婆。

    两位老人以前待后辈是很不错的。

    只是被繁重的体力活累垮了身体。

    四奶奶腿脚不便,这两年已下不来床。

    陈赶年在以前精神上也出过问题。

    因此平日里儿孙就不怎么让他们出门, 一天三顿饭往老屋送着。

    没想到,这才没几年,就要不行了。

    都是老陈家的。

    红白喜事于情于理都不能缺席。

    四奶奶居住的老屋与陈三桂家相邻,院房后是个土山坡,有枣树陈刺等杂树生长,洪水后老屋已经过修缮,只是没补建院墙和院坝。

    三人到了之后, 院子里灯火通明,来了不少人, 共同守在老屋前,低声说着什么,大儿子陈永胜还在泪流满面的闷声哭着,空气弥漫出悲伤的气氛。

    “俺娘她啊,昨天晌午还好好的来着,还吃了一大碗面条,咋说不行就不行了……”

    “不过前几天做梦说,阎王爷来叫她了。”

    “这几天也是明白一阵糊涂一阵的,净说些鸡呀狗呀的小时候的事。”

    “倒是修了个痛快,没受罪。”

    明显,这个时候,四奶奶人已经走了。

    身为大儿媳的王秀华,抹着眼泪走出来准备操办丧事。

    王秀华胆小, 生来怕鬼。

    自从四奶奶倒床之后, 便伺候的周周到到, 生怕四奶奶在心里念她的不是,死后变成鬼回来找她。

    这样以来, 倒是让村里人都说她贤惠。

    现在她已经取出事先备好的寿衣, 趁着婆婆还有体温进屋去给换上。

    她丈夫,四奶奶的大儿子陈永胜则仍跪在老娘身旁,接过本家叔伯递到跟前火纸,边哭边一张张的烧着。

    这些火纸要九斤四两,也是提前称好备好的。

    因为只有这个斤两的,死者才能带走,这叫上路钱,马虎不得。

    火纸烧完了。

    便开始放炮,深夜三声炮响,向村民宣告有人去世。

    陈凌他们这些年轻的后辈,基本上就是干这个的。

    有的提溜着二踢脚去院外放炮,有的则去当八仙。

    八仙就是八个青壮汉子,四位把棺材里外擦洗干净,另外四位将人抬进棺内。

    但是按照本地的习俗,入殓是不能过子时,也就是过了夜里十二点就不能入棺了,要等第三天才可入殓。

    而现在已经凌晨两点多了,所以八仙就将四奶奶放到了灵床上,便算完成。

    陈凌和陈泽他们很多是孙子辈。

    孙子辈第一晚需要帮忙做的不多,八仙轮不到他们上,也就是放放二踢脚,帮忙收拾收拾家里,把堂屋客厅杂物清理出来,设置成灵堂等。

    但是陈凌跟其他孙子辈的人还是有点不一样。

    他这半年表现比较令村民认可,觉得他有本事了,愿意叫他一块帮着多分担点。

    这在很多长辈看来,是重视的一种表现。

    所以放完炮就被陈大志喊去跟着找裁缝置办孝服去了。

    其他人则去喊村里的扎纸匠,把纸钱、纸花、过门吊等物带过来。

    忙活一通后,凌晨四点全部准备完毕。

    院外挂上了过门吊,也就是吊纸幡。

    “咚”、“咚”、“咚”的炮声便再度响起。

    陈家的男女后辈通通披麻戴孝。

    按着辈分排成长队,跟在送魂的老人身后,趁着夜色,边哭边往村西走。

    送魂的老人,挎着竹篮,装着剪刀、火纸、香烛、炮仗,领着队伍走出村子,到达土地庙的附近,剪几刀烧纸,燃香点烛,放炮,跪在地上又是一通路。

    这叫“送纸”,也叫做“报庙”。

    但在许多农村,甚至这个传统的来源上。

    最常叫的还是“压纸”。

    压纸去时哭,回来不哭。

    揭纸去时不哭,回来哭。

    传说,唐朝初期,药王孙思邈以四海为家,为穷人治病,他会使人起死回生。

    为了不让百姓往返找他,他对病人说:“你们不要到处找我,只需将病人的名字、地址写在纸上,压在十字路口,我路过见到,就到家去医治。”

    众人都照药王的话办,果然很多病人得到了医治。

    人们一般去压纸时悲痛欲绝,回来时还觉得有望;揭纸去时充满希望,回来幻想破灭。

    由于体现了生死无常,慢慢就演变成了乡下丧葬的习俗。

    这趟走完之后。

    陈凌和陈泽两兄弟解下白色的孝帽,各自返回家中。

    明日天亮,各家婆娘也会上门吊丧,也会分给不同样式的东西。

    农村办丧事行孝也是有讲究的。

    如孝帽的样式,孝巾、孝带的长短,依据子女、堂兄弟、姐妹,出嫁的姑娘、媳妇等辈份也是各有区别的。

    有的东家往往考虑不周,为了一点孝礼,当场吵闹的事也是常有发生的。

    乡里有句话:叫“孝薄人”。

    容易闹笑话。

    次日。

    陈凌等王素素跟老陈家的姑娘媳妇吊完丧回家,就把碗筷桌凳打上记号,帮忙给抬了过去。

    之后,就蹬上自行车出了村。

    这次四奶奶的辈分大,是本家的陈三桂来管事,王来顺和陈国平也去帮忙记礼单。

    而陈凌本来是让他当厨子的。

    他不乐意干。

    这红白事厨子村里专门有人做,能得不少好处,他没事抢人家的活干嘛?

    这活又累,平白无故的还得罪人。

    最后陈三桂只好让他去给各个地方亲戚上门报丧。

    这倒是不错,不用在跟前捆着了。

    迎着秋风,陈凌蹬着自行车一路翻山梁,过水桥,率先抵达了金门村。

    金门村依山而建,不过两三百户人家。

    陈凌从桥上骑车入村,没几步远,便遇到了二妮儿小夫妻俩。

    两人正在院外挖红薯井呢,看到陈凌便停下手头的活,露出笑脸。

    “富贵叔,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啊,要是不忙,就去家里坐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