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代国公和王爵封号含义(转载)  大隋主沉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古代国公和王爵封号含义(转载) (第3/3页)

、中山郡王、北平郡王、河间郡王、江夏郡王等等。他们也可以简称为例如常山王、零陵王、琅琊王、中山王、北平王、河间王、江夏王等等。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对于一些功劳非常高的宗室成员,或者一些归降过来的义军首领或少数民族领袖,中央王朝有时候会给一些非常好的郡王封号,来拉拢人心。例如唐初的赵郡王李孝恭和燕郡王李艺(其实就是罗艺,赐姓李),他们的简称就是赵王和燕王,看起来和亲王一样,实际上他们是郡王。

    国公这一级的封号来历就多了,至少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和上面一样,按照这个人的功劳和威望来选择封地,例如功劳很高的可以封为魏国公、赵国公、楚国公等等,功劳较高的可以封越国公、代国公、鲁国公等等。

    第二种可以是受封者的老家,比如你是山东人就封你作鲁国公,你是河东人就封你作晋国公,你是南方人就封你作越国公或楚国公,你是河北人就封你作赵国公,等等。

    第三种是取美称,一般人没这个待遇,只有功劳极高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封号,特别是集中在唐朝和清朝,例如唐朝的卫国公李靖(所以世称李卫公,有兵书《李卫公问对》)、英国公李勣(就是徐世勣,字懋功)、宿国公程咬金(后改为卢国公)、翼国公秦叔宝(后改为胡国公)、褒国公段志玄、勋国公殷开山等等。郡公以下的封号。大多数都是以县的名字来封授的,当然县之间也有差别,像比较富饶的县一般给了比较重要的人。

    一般来说,爵位是和军功挂钩的,因此历代开国的时候,文武功臣都可能拿到国公的爵位,往后再拿国公,在正常情况下就很难了(尤其是文官),比如前面提到的唐初这些开国功臣,上了凌烟阁的24人里,除了宗室李孝恭(郡王)和纯文人虞世南(县公)以外,别的都是国公;没上凌烟阁的开国功臣,像于志宁、陈叔达、宇文士及一类的文官,因为有开创之功,也都封为了国公;但那些没赶上开国的人,再有本事也不行,像岑文本只是个子爵,欧阳询和阎立本都是男爵,许敬宗本来也就是个男爵,因为帮武则天除掉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才好歹混了个郡公;哪怕是薛仁贵、程名振、梁建方这样的在边关屡立战功的猛将,最后也只是郡公。这些人,能力一个个都很出色,但想当国公,那真是太难了。再比如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封了一大堆公爵,像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信国公汤和、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等(虽然后来朱元璋自己又处死了其中的很多);但到了后来,哪怕是文武全才王阳明,在世的时候只封到伯爵,去世后才追封个侯爵。清朝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到头来都是侯爵而已,曾国藩的“曾文正公”是人们对他的尊称;像张之洞和林则徐这样的重臣,连个侯爵也没得到。没赶上开国还想封到国公这种级别的爵位,就得趁着大的变故,立下类似郭子仪那样“手提两京还天子”的绝世奇功才有可能了(郭子仪甚至被封为了郡王),比如两宋之交有保驾南迁、延续国祚之功的中兴四将,除了提前冤死的岳飞以外,另外三人在世的时候都获得了极高的爵位,刘光世是国公,韩世忠和张俊是郡王,后来主张北伐的宋孝宗把四个人都追封为亲王。同时期的其他名将比如杨沂中、刘錡、吴玠、吴璘等也都被追封为王。当然,像唐末藩镇那种不正常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另外,南北朝的北周还发展出另一套“勋官”系统,和“爵位”系统平行,都是彰显荣誉的,包括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护军、都尉等等,一共十一级,本来是北朝府兵的军衔名号,但后来虚名化,成为了象征荣誉的虚衔,后来这套制度一直传到明朝,中间修修改改,名称变了不少,但总体来说性质变化不大。勋官制度和爵位制度以及唐代形成的散官制度有一点相似之处,但都互相不同,不要和爵位搞混了。与爵位不同的是,勋官制度虽然出自府兵制,但不一定要和军功挂钩,文武百官都有机会得到,甚至到了明朝,还出现了单独的文勋官序列。

    清朝的制度和前面的朝代们相比差别比较大,同样是宗室和外族分流的,但比较有满族的特色。清朝宗室的爵位有:和硕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一共十二等,俗称“宗室世爵”;对于外族,爵位有: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一共九等,俗称“民世爵”,其中后四级是直接来自明朝的勋官序列;而勋官序列本身在清朝被废弃了。这里面的镇国、辅国和奉国都是固定的,并不是国名,这和隋唐的国公封号不一样。而所谓的“不入八分”,简单说就是不享受某些优待的意思,与“奉恩”(即“入八分”,享受某些优待)对应。清朝的具体封号也比较特别,在封王爵、公爵的时候,多取美称而淡化国名,比如恭、怡、端、奕、忠、庄、勇、瑞等等,其中公爵在清前期没有名只有爵位,比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后来少数有了名字,也是取美称。侯爵也一样,比如曾国藩是一等毅勇侯,就是等级加美称。

    既然前几位说的是明代,就说一下宋代的,宋代国公分为三等,大国,次国,小国,它们的名字来源于春秋战国的封建国家。大国国公比如说魏国公,鲁国公这样的,次国国公比如说卫国公,郑国公这样的,小国国公比如说舒国公,温国公这样的。当然还有更尊贵的两国国公,高宗皇帝曾经就想任秦桧为秦,魏两国公。当然还有一些是不会封给臣子的,比如说赵国公(国姓不封),宋国公(国名不封),梁国公(国都不封)还有一些就是皇帝之前任过亲王的郡国不封。当然,如果还想要深入了解这些的话,推荐看一下《玉海》卷十八里的郡国,这是景佑三年章得象上疏确定,再经后世发展形成的。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