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6章:有难你们当、有福我独享  大隋主沉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6章:有难你们当、有福我独享 (第2/3页)

生恐怕没有几十个人,面对这等实情,如果每个州都开州学,纯粹是对资源的浪费,于是经过大家商议,在第一批县学学子尚未毕业之前,州学暂时不用办,把具备入读州学的学子统一到甘州的州学来读,如此一来,凉州大学应运而生,而如今杨集执掌凉州大学的,便是名满海内的大儒刘炫、刘焯。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这个,而是凉州大学开门当天,凉州总管府属官代表推崇法治的人群与代表儒学的刘炫、刘焯,就以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辩论。

    那是年后二月初二发生的事情,由于朝廷事先配合在大兴城各坊公告墙张贴这场辩论的简报,使不少名士、文士冲着二刘名头,纷纷从关中奔赴甘州,参加了这场大辩论。

    以往杨坚虽然也召集天下大儒召开大辩论,不过辩论的内容都是儒家经典义疏,为“万法归一”做准备,而这一次却是上升到了法治、德治的层面,不仅与儒法两派有关,而且与治国方针有关。故而这一场辩论举世瞩目,堪称百年来最精彩的一场辩论。

    二刘这一方执德治主张,引入了董仲舒“独尊儒家”的思想和观点,并旁征博引的将儒学对历朝历代的贡献阐述了出来;而执法治的总管府属官这一方,却是以先秦之时商鞅变法为例,说明了法治给秦国带来的好处,同时又以推崇法治的大隋王朝为例,阐述法治给盛世大隋带来的好处。

    其实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之争由来以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学术界的大师其实都知道谁也离不离谁,但很多时候出于个人、家族、得利势力考虑,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最终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认同谁。哪怕我辩不过你,可我就是不服你,你谁如何?

    但是凉州大学广场上的辩论却很理性,虽然谁也赢不了赢,可最终却辩出了以德治心、以法治行的结果。

    大家认为德治思路偏执于对个人道德的教育,使天下人变得自律,以劝导力、道德观、个人荣辱观、名利观来影响和提高百姓的道德觉悟,以左邻右里的舆论来约束百姓的行为,增强道德责任感,使百姓意识到,自己如果不能履行道德义务、违反道德要求,就会受到舆论谴责和天下人批评唾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性情和行为,改善风气,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但是太过理想化,毕竟没有那么多道德圣人,如果没有约束天下人的规则,如何得了?

    而法治是以行当的方式,给所有人树立一条警戒线,让人们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只要不过界,那么律法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是法治的前的提是有律可依,其次是要保证官员队伍廉洁、保证监督机构公正,比起德治,法治投入惊人,但同样,取得的成绩也会同样惊人。

    德治是内在约束,法治是外在控制;德治是高度行为倡导之治,法治是低度行为规范之治;德治教化之治,法治是国家强制之治……

    德治令人们多了廉耻心,减少犯罪案件的发生,而法治是以暴力的方式,强行把想要罪犯的人拖回来,只有德法结合、德法互济,方能令人们从内心、从行为上,不去想要犯罪。

    这样一个不是结果的结果,无非就是把“内儒外法”明朗化而已,对于大隋王朝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却把凉州大学、拥有数量众多书籍的大学图书馆的名声打响了,令不少名士涌向甘州,在大学之中教书育人的夫子。

    同时因为有二刘大儒坐镇,也使许多求学困难的寒士纷纷涌来甘州求学、阅读书籍。

    寒门可不是真的穷人,寒门是家有资产的地方豪强、地主老才,要么就是新崛起的暴发户,最不济也是富农、富商,这些人不是没钱,而是没书。

    寒门士子求学之路可谓是坎坷之极,他们为了能够求学,不得不承受世家子弟、所谓名士不屑的目光。但是寒士却又只能乞求高高在上的世家门阀才有书可读、有师解惑,而这些人未来出人头地之后,往往会想着融入世家门阀这个圈子,利用世家门阀的力量来升迁,而非站在世家门阀的对立面。如此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