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16 故国神游(77)三合一  敛财人生之新征程[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16 故国神游(77)三合一 (第3/3页)

大清除了广州那地界,他们没来过别的地方。于是带着人,雇了当地的向导,坐着马车一路进了京城。

    乾隆怒就怒在,大清的门户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今儿是一个洋人带着老婆孩子坐着马车来了。那赶明儿呢?这些洋人是不是得带着坚船利炮直接给闯进来。

    为什么要设立口岸,就是为了要统一对这些洋人进行管理。可现在呢?自由出入如入无人之境。怎么管理的?大清国的沿海,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漏洞。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乾隆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查!给我往清楚详细的查,这里面有多少是下面私设的口岸。若是查不清楚,那就干脆禁海。大清地大物博,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依然有。与洋人贸易,非必要之行。”

    呵呵!话是这么说的。您是皇帝,别管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您的日子都是一样的。

    但是依靠贸易而生的商家和从业百姓,他们乐意吗?

    这话当然就传出去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洛连一家也被扣住了,关押了,外面传的可邪乎了,说是要杀头。

    这一杀头,洋人哪有不怕的。

    栋喜脑门都大了,之前谈好的生意,现在对方持观望态度。那边一犹豫,之前跟厂子里预定的货,自己是要还是不要。这一单都难说,那以后还能不能要厂子的货他也说不好。厂子的货出不去,给工人的俸禄就发不下去。老百姓家等着银钱买米好过日子呢。你说这人心怎么能不乱。

    人心一乱,一入冬,折子入纸片一般的飞到京城。各地陆陆续续的出现了罢工和罢市,还有好些百姓自发的,沿途往京城赶,要进京跟皇上请愿,要皇上听听民间百姓的疾苦声。

    这消息不仅是官府的折子上有体现,各地的驻军也有相应的反馈过来。

    乾隆皱眉,“没有人在背后指使,事情能迅速发展成这个样子?”

    不可能!

    吴书来在边上磨墨,“万岁爷,这要是人都涌到京城,那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京城就这么点地方,供养不了那么多人吃喝的。这若是供养不足,是要乱的。京城若是起了乱子,可就坏了。”

    是杀还是不杀!

    乾隆给沿路的驻军下旨意,若是发现异动,格杀勿论。

    可就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往京城去,沿途不偷不抢的,这也说不上是异动吧。百姓没去京城的权利吗?

    所以,杀是杀不得的。

    可要是真这么进了京城,人多没有吃喝,怎么会不起乱子。那时候若是杀人……怕是南边要乱!

    “拦!”乾隆下令,通往京城的各个路口重兵把守,不得放人靠近京城。

    可这也不是个事呀!人拥堵在城外,城外的百姓跟着遭难。本来不乱的人心,随着这些进京请愿的人,也会跟着乱起来。

    书院是在城外的,之前派来的多出一倍的兵力倒是有了用处。分出一半去守好医馆。尤其是女子医馆那边,别叫人给冲撞了。

    随着涌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乾隆彻底的睡不着了。傅恒进宫到,“万岁爷,再这么下去,只能开仓取粮了。这粮食一旦用了,这些请愿的百姓若是再出乱子,咱们可连最后的储备都没有了。”

    京城就真的不攻自破了。

    可要是不给粮食,这是马上就要出乱子的。

    人多,不让进城。天气却一天天的冷了,夜里寒气重,再加上下了两场雨,好些人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吃不好睡不好风餐露宿之下,能不病倒吗?

    三伢子挤出人群,跑到周围的村子里,周围的百姓不敢开门,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一有人敲门就拿着刀斧在里面小心的应对。

    三伢子只是想要一碗热水,因为三叔病了,躺在泥地上,高热不退。他把三叔托付给同乡,过来讨要一碗热水。

    这家人先是小心的问,然后从下面卸掉门槛,一碗热水是从门槛里递出来的。里面的人恶声恶气的,但三伢子知道,他们也害怕。

    他想说,我其实也是好人,我从没干过一件坏事。我生的笨,啥也学不会,但好歹靠着一些苦力,做点运输的活计,还能养活家里的老娘。后来,因为干的好,厂里愿意要他,只要有活就去扛活,一个月怎么说也有一二两银子的收益。这些银钱,小日子就能过了。可谁知道,朝廷不让跟洋人做生意了,要杀了洋人的头,厂子办不下去了,自己当时就没活干了。不仅自己,整个城的人好似大半都清闲了下来。

    没有收入来源,又积蓄的还好过。家里孩子多人口多的人家,当月挣的当月花,说揭不开锅就真扛不住揭不开锅了。本来好好的日子,上面一句话下面就过不成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家还有几两银子,可娘亲病了。撑不到两月,就得断顿。他把娘托付给婶婶,和三叔一道儿来了,就想来求求皇帝老爷,给大家一条活路吧。

    可谁知到了地方了,皇帝老爷不见,把大家拦在外面,吃的没有,喝的没有,住的没有。要什么没什么。大家带来的干粮来的路上都吃完了,带了些不多的银子,是回去的盘缠。这几天在这里,还是花用了一些的。说实话,在这么下去,大家返乡的银钱都不够了。这是要一路讨饭回去吗?

    可讨饭一定能活着到家吗?到家了,家里也断顿了,上哪找办法去?

    许是留下来,留下来总还有一条活路也不一定。

    有人不停在人群里给大家打起,说朝廷肯定不会看着大家聚在这里不管的。就算不想理他们的死活,难道城中的百姓的命也不要了吗?这现在京城跟围城了一样,进不去也出不来,那么多百姓能不急吗?

    于是,三伢子就留下来,他也信之前的传言,说百信是个好皇帝,爱民如子。皇子的名声那么好,怎么可能不管百姓呢。

    谁知道撑了几天连下了两场秋雨,说真的,这几年他都不曾受过这样的苦楚了。三叔病倒了,同乡们之前的情绪开始蔓延。他端着水回来的时候,一路都是谩骂声。

    骂来骂去,都是骂皇帝的。

    说皇帝是假仁善,其实就是一昏君。

    他挤过去,想着实在不行,就真得豁出命去找郎中给三叔开药去了。

    正说着,远处就喧哗起来了,说是惠民处开设了粥棚,叫大家别乱别慌,肯定不会看这大家饿死的。紧随其后,医馆每日里有人不断的熬汤药和热水,分了好些个地方。

    三伢子端了热粥和汤药,眼泪吧嗒吧嗒的掉。他想起那给他盛药的大娘说的话,“别谢我,谢谢老娘娘。老娘娘慈悲,没有老娘娘,就没有惠民处,就没有医馆。”

    是啊!是啊!

    三伢子把粥和药都给三叔喂下去,看这三叔沉沉的睡过去,不一时竟然退热了。他心里压着的大石头一瞬间松了下来,然后人就哇的一声哭出来了,“谢老娘娘恩典!谢老娘娘恩典。”

    情绪瞬间就被传染了,有些人呜咽出声,有些人就道:“老娘娘是好娘娘,为什么不管一个皇帝儿子。”

    “你懂什么?皇帝不是老娘娘亲生的。”

    “皇帝不是老娘娘亲生的,总也是老圣人亲生的。老娘娘管不了皇帝,难道老圣人还管不了皇帝?”

    这话一出,边上的人就愣住了:对啊!找不到皇帝,可以找老皇帝的。

    谁家不是这样?儿子惹事了,第一个找的都是儿子的爹。叫当爹的管教儿子,错了吗?

    不知道谁又呼喊了一声:“老圣人就在书院,书院就在城外。”

    对的!不让进城我们就不进城,我们去找老圣人去。

    一传十十传百,乌泱泱的人群朝书院的方向涌去。

    人还远呢,德海把消息已经送到四爷的案头了,“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有人在引导。”

    一路没出乱子,没抢没打没砸,没有作奸犯科,连踩踏庄家的事都少有发生,这不是有人组织的才见鬼了。

    林雨桐就皱眉,“谁安排惠民处和医馆的施粥施药的?”她并没有下这样的令!

    德海低声道:“和婉公主请两位大格格给安排的。至于施药……是蔡姑娘给安排的。”

    和婉和蔡宝仪!

    四爷点头朝德海摆手,“你忙你的去。”

    德海一走,林雨桐才皱眉看四爷:“弘晖搞什么鬼?”

    “额娘!”弘晖掀开帘子,“非乱不能治!”

    林雨桐看他,你现在就往上上,是不是有点太急躁。

    弘晖笑了一下,看向他阿玛,“您和阿玛躲在庄子上,一直也没能再踏进紫禁城!凭什么?那里才是您和阿玛的家。儿子就是要叫朝臣要叫天下人,抬着您和阿玛,光明正大的走进紫禁城!”

    乐文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