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七章:法统  我是刘病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法统 (第3/3页)

国,斯文扫地了。

    但没什么人

    鸟他。

    因为,现在的汉室,本质上就是一个半军国主义半封建制度的政权。

    当政诸公,从上到下,基本上人人都有军旅经历,就连外戚贵族也不例外。

    后世庞大无比,连皇权都要低头的文官集团,此刻不过是个依附在列侯外戚利益集团下的小不点。

    他们的声音,基本上没什么人关心。

    况且如今的形势,在吴楚之乱后,武将集团,就再次兴盛。

    朝廷之中,三公九卿,有七成都是武将背景或者家族有人是武将。

    剩下几人,如袁盎、晁错,他们的盟友也主要是武将集团。

    只是……

    诏书下达后,刘询自己也有些后怕,对记录诏命的尚书令韩增感慨道“朕怕是要放出一头可怕的怪兽了,卿且帮朕看着些,拾遗补缺,不可铸成大错!”

    汉室自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后,就一直致力于向文官政府迈步。

    尤其是以魏相的输粟捐爵政策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都旨在削弱和降低武夫的力量以及地位。

    但刘询这道诏书,却是一脚把原本已经开始向文官政府前进的汉室,踢回了军国主义的怀抱。

    而且,刘询做的比秦朝还绝。

    亭长、里正,虽然看似不起眼。

    但,稍微有点见识都知道,这地方的亭长、里正,等于是一个旱涝保收的金饭碗。

    只要稍微用点心,必定能让一个家庭从此过上小康生活,手段厉害些的,甚至就是地方的土皇帝。

    从前,这些职位,都是郡守、县令等层层官员私相授受。

    基本都是由各自的亲信心腹乃至于狗腿子担任。

    也是各级官员,丢出去激励手下的胡萝卜之一。

    而刘询此诏之后,亭长、里正等职位,就要被武夫集团包圆了。

    那些列侯、将军乃至于都尉、校尉,谁没有个亲兵或者过命的兄弟?

    战场上刀枪无眼,难保伤残乃至于阵亡。

    以前,伤残士卒、阵亡同袍,大家最多只能给其争一争抚恤待遇,关系近的,最多照看一下后辈,接济一二。

    像赵充国,徐相如等,他们的俸禄和封地食邑之钱,大半都是拿起接济阵亡士卒的遗孤以及伤残者的生活了。

    而现在,此诏一下,这些人恐怕也要按耐不住,光明正大的给自己的手下谋福利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而随着地方上的亭长、里正,逐渐为伤残、退役士卒将官把持。

    整个汉室,也就将变成一个比秦王朝还恐怖的战争机器。

    刘询对此有着无比清楚和清晰的认知。

    但他也没有办法!

    中国自古就是皇权不下乡。

    像秦王朝那样的怪胎,只得一个。

    就连汉室,其实基层的官府也只到乡一级。

    再下去,就要仰仗三老和地方乡绅的配合。

    甚至,就连两千年以后的那个天朝,当王朝统治到了六十年以后,也要重提‘乡贤’一词。

    所谓的乡贤是什么?

    任何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

    这帮人,就是吃入不吐骨头的恶魔。

    所谓的王朝周期律的缔造者,一半是老天爷,一半就是这些人。

    刘询不愿意自己统治的国家,成为‘乡贤’的乐园,就只能放出军国主义这头怪兽。

    至少,刘询觉得,军国主义比起地主乡绅率兽食人好太多了!

    而在另一个方面,以退伍伤残军人作为地方最基层的管理者,旁的不说,起码在尚武这一点上,是没错的。

    更何况,伤残退伍军人,经受过军队的磨砺后,无论眼光还是见识,肯定要强过哪些宅在乡村的土财主。

    姑且不论他们的良心是否会比地主乡绅们好一点。

    但至少,有见识的人跟没见识的人,那是两个级别的存在。

    而且,三五年后,刘询的布局完成,地方基层的亭长与里正都换成了退役伤残军人,到那个时候,就可以颁布动员法,实现真正的全民皆兵!

    虽然有着如此多的打算和计划,但刘询还是觉得不安。

    武人势力太强势,所有皇帝都会本能的不安。

    但转念一想,刘询就晒笑了起来:“比起武将集团,文官集团才是真正的怪兽,朕即以考举放出了文官集团,若不放出武将加以制衡,未来的汉室,岂非要变成软脚虾了?”

    这样一想,刘询心里就舒服多了。

    刘询一脚把汉室的政体重新踢回军国主义。

    关中和北方郡国自然是高呼天子圣明,体恤士民。

    但南方就不同了。

    北方是武人的大本营,也是直面匈奴压力的第一线,几十年来,北方的地主豪强,官宦世家,其实已经与武将集团合为一体。

    之后,将近千年,关陇武将集团,就是决定王朝命运,天下兴衰的主要力量之一。

    但南方承平日久,什么匈奴,什么夷狄,都跟他们离得远远的。

    对于外敌入寇,也没有什么切肤之痛。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脑子里面想的,也只有怎么兼并更多土地,获得更多财富。

    北方士族,传家之训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以武一切,以文持之。

    但到了南方,事情就掉了个个。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