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42)专利司?  陌上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42)专利司? (第2/3页)

答疑解疑。”

    陪着他来的是个工部的八品官员,听他唉声叹气地说得可怜,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观天仪的事,我去问过应县伯。我看呀,应伯倒不是不肯说,多半他自己是真的不知道。”

    田岫笑着让人给他们倒来茶水。她觉得,工部官员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根据她与商成打过的交道来看,毫无疑问,商成的眼界很开阔,见识也很广泛,但说不上精细,只能算是大而化之笼统含混博而不精的范畴。不管是焦炭还是玻璃,商成都是指点了一个大方向之后就撒手不管,什么工艺技艺流程之类的细节,通通都丢给别人去慢慢地摸索和总结。这或许是商成在燕山提督的任上养成的坏习惯,更可能是他本身就不熟悉这些东西,只能画出一个范畴,教别人去探究;这就难免给人留下一种眼高手低的印象。实际上,工部的很多官员对商成都是持这样的看法。不过,也有许多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比如说田岫眼前的这位太史局的汪大人。

    汪大人立刻就为商成作辩解:“哈呀,刘大人,你居然说应县伯不知道观天仪的制作之法?那你们工部是如何炼成的焦炭,又是如何制出的玻璃?”

    姓刘的工部官员不想和他争论,笑了一笑,低下头去喝水不再言语。

    汪大人一拳打在空气上,愣怔了一下,记起来自己的来意,回头又对田岫说:“田大人,能不能烦劳你走一趟?只要能把这观天仪造出来,我们太史局上上下下都感念你的功劳承你的人情!”

    “你们这么着急着要这个观天仪,这东西对你们太史局就有这样重要?”田岫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据她所知,太史局并不是没有观天仪,现在就有两座摆在太史寺的天象台上。既然手头上有现成的,太史局为什么还要这般着急呢?

    汪大人使劲地点着头:“是,很重要!非常急!”不可能不急啊!太史局是朝廷上数得上的清水衙门,每年除了户部拨的那点钱粮,其余的什么油水都没有,太史局上下百数十号官吏,早就饿得眼睛都绿了。年初好不容易被工部拖上一起烧玻璃,大家都还没来得及憧憬一下将来的美好时光,就被宰相公廨的一纸公文给打回原形。眼下工部把玻璃卖上了天一般高的价钱,一车一车地朝衙门里划拉制钱,太史局却只能站在旁边滴口水,两下一比较,这份失落的感觉简直就无法用语言来述说。特别是想到自己曾经是有机会与工部一起划拉的,这就更加地教人伤心悲痛无可名状!工部的玻璃买卖越是做得红火,太史局的悲愤就越是强烈,哪怕谁都知道卖玻璃所得的银钱不可能都归到工部,可就是压不下胸膛里一蹿一蹿的心火!玻璃的买卖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手指头缝里漏下一丁点的渣滓,就够工部吃喝上三五七八年了,更不消说太史局这种不起眼的小衙门;估计那点残羹剩饭都能让太史局撑死好几回。自从工部开始卖玻璃器皿,太史局那几个没能顶住宰相公廨的压力而被迫把玻璃交出去的正卿和少卿,就被自己人骂得连走路都不敢抬头。几个人知耻而后勇,既然玻璃赶不上了,那咱们就做观天仪!他们起草了一份奏疏,细致地论证指出,如今大赵沿用的唐朝《崇玄历》有缺陷,二十四节气的确凿时刻,已经到了必须修正的地步;改订旧历,颁布新历,就在眼前!制订新历的第一步,就是在各地设立十六个天象台和观象点,以便观测天象确定星位;而观天仪,就是这些天象台和观象点最重要的天文仪器。依照高宗时铸造两座观天仪的费用,又经过太史局的计算,平均每座观天仪大约须耗铜六千七百斤左右,再加上其他的铸造费用,每座观天仪大约要花一千五百缗,再加上十六座天象台和日圭这些石制物件,最后算下来,编制新历法的总费用大致在五十五万缗至六十万缗之间。

    太史局的这份公文,提出的时机恰倒好处。虽然东元二十二年的国库收入还没有最后统计出来,但从已经整理好的州县帐簿来看,今年又有可能陷入滞涨甚至是倒退的情况。正当以张朴为首的宰相公廨正在为此事而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份公文简直就成了救命稻草。宰相公廨在接到公文的第一时间,就把它刊登到邸报上,其用意自然是不言而喻:不是宰相们不努力,而是历法有问题;历法有问题,又如何用历法来指导庄户们耕作?庄户不能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耕作,粮食的产量自然就会出现倒退;没有粮食,养不活人口,又从哪里征收赋税……总之一句话,改订新历,势在必行!户部拨款六十万缗,着太史局立即着手新历法的编订。

    不过,宰相公廨关于编订新历法的公文被户部否定了。户部尚书是正在与张朴争夺左相位置的吏部尚书韩仪的同窗挚友,他才不管改订历法要不要紧急不急迫。他振振有辞地说,从大赵立国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一直都是沿用《崇玄历》,除去一些特殊的年份,哪年国库收入没有增长?所以《崇玄历》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肯定不是《崇玄历》!所以他不同意对太史局拨款。即便真正要拨款,也须得等到工部试制观天仪成功之后再说。

    要是没有户部尚书最后那句话,太史局多半也就死了心。太史局正卿之所以抛出这么一份奏疏,目的不过是转移人们的视线,让自己少挨一些骂,让日子好过一点,成不成事都无所谓。结果有了户部尚书的这句话,假戏也必须真做了。听说可能有足顶五年的六十万缗度支,太史局上下当时就炸了窝。太史局正卿和两位少卿立即做了明确分工,他负责找户部要拨款催钱粮,汪少卿及第以后在工部做过事,虽然是十年前的故事了,可毕竟是有几分渊源,所以督促工部尽快制作观天仪就由汪少卿一力承担;至于太史局的大事小情,都由另外一位少卿担起来一一反正也没什么大事;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切为了六十万缗!就这样,眼下汪大人完全把工部当成了自己的家,见天早晚都在工部衙门里进进出出,不知道内情的人或许会以为他来工部任职了也说不定。

    听完汪大人的话,田岫有些哭笑不得。她说:“汪大人,你守在我们工部衙门也不是办法。你看我们工部烧制玻璃的经过,就该知道,这观天仪的制作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汪大人没有吭声。

    田岫明白,汪少卿不说话,其实就是在表明态度一一在观天仪的事情上,太史局并不信任工部。这一点未可厚非,同时也是事实。玻璃关系到工部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不少人的官箴与前程,所以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地做事。但观天仪却不一样。这个东西是当初宰相公廨为了安抚太史局的情绪而随手丢给工部的,做好了那是工部应该的,做不好……做不好也就做不好了,跟利益前途什么的毫无关碍,最多也就是被人念几句,不伤筋不动骨的,所以人们都不太上心。也不能说是不上心,只不过,想用玻璃制作观天仪看起来简单,很可能比烧制玻璃更加地困难。比如老的观天仪一座就重达几千斤,要是把同样重量的铜料烧制成空心的铜管的话,就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工部作坊、兵部作坊,还有大内御制监的老人们,一听这个份量就齐齐地摇头;实芯的都是大难题,更别提这是空心的铜管了。何况还要在铜管和铜帽上雕出螺丝纹,两样螺丝纹还必须要楔合……她从壁柜里拿出几根铜管和几个铜帽,还有一匣玻璃镜片,都放到桌案上。她说:“汪大人,铜管和铜帽这两样东西做起来很容易,但是想在上面刻出螺丝纹就差不多和登天一般难。不瞒你说,我们工部铜器作坊里二十多位大匠,几乎都在做这个事情。但这事实在太难了。一个大匠一个月都未必能做出一套彼此搭配铜管和铜帽。从七月份到现在,我们拿到手上能用来试做观天仪的铜管和铜帽,也只有不到三十套……”

    “现在是三十一套了。”旁边那个工部的官员插嘴说道。

    田岫没理会他的话,继续说:“……还有这些玻璃镜片。这样的镜片很容易磨制,稍微大一点的玉石作坊就能办到,但是,要想让两个镜片互相配合,从而达到应县伯说的那种效果,”她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