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一十四节 切割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一十四节 切割 (第2/3页)

    “及朕之皇祖高皇帝,宁肯用高阳酒、徒,也不愿与儒者分说!”刘彻痛心疾首的道:“以往,朕不甚了了此中之因,今日才算明白了!此盖儒者皆严于律人,而属于律己,己身不修,何以齐家、治国,佐朕匡天下?”

    颜异听得冷汗直冒,几乎就要魂飞魄散!

    离开了皇帝信任和支持的学派,是个什么下场?

    旁的不用去看,就看看杨朱学派的尸体,还有现在几乎消踪匿迹的杂家,就知道厉害关系了。

    儒家诚然是很牛逼,生命力也顽强无比。

    但是……

    颜异自问,若当今天子真的要尽罢儒生。

    那么,不出二十年,儒家就要跟杨朱学派一样消亡了。

    “陛下!”颜异立刻叩首拜道:“臣愚以为陛下所言,或有些以偏概全……”

    “臣与臣之所奉之儒家之学,盖自仲尼以降,孜孜不倦,所求者,上佐君父,下安黎庶,致道三代也!儒,柔也,以柔济刚,而刚柔并济,是故法先王,隆礼仪,谨乎臣子而贵之于上,人主用之,则宣明大义,理顺阴阳!故仲尼曰: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今陛下以一狄山而不用儒家,岂非楚人买其珠于郑?”

    刘彻听了,呵呵一笑。

    所谓楚人买其珠于郑,这是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

    也是后世成语买椟还珠的来源。

    只是,你一个儒生,拿着法家的寓意来说事,也是绝了。

    不过,考虑到,现在诸子百家的交融之势,刘彻也就不在意。

    现在的儒生,不仅仅会应用法家的理论和学说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他们连黄老派和墨家的东西,也可以拿来用。

    而且,这个趋势,是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其实,现在的诸子百家的巨头们,谁要没在本业之余,兼修几门诸子之学,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了。

    譬如胡毋生,他除了《春秋》外,还兼修了《商君书》《韩非子》。

    董仲舒则还是大名鼎鼎的《道德经》《管子》等典籍方面的专家。

    至于胡毋生的弟子公孙弘,若刘彻没记错,他在拜入胡毋生门下前,是吕不韦的推崇者,他自学过《吕氏春秋》。

    基本上,曾经活跃于史书上的巨头们,人人都曾在本业外,兼修了他学。

    无论儒法,都是兼容并蓄。

    以他山之石,来攻我之玉!

    所以,在事实上,历史上的罢黩百家独尊儒术。

    与其说是一次思想革命,不如说是一次政治斗争和清洗异己和不同意见的学术倾轧。

    不同意当政者的,统统被清洗掉了。

    “卿之言固然有理,但朕喜欢,听其言而观其行!”刘彻淡淡的道:“儒者,是朕之臣,诸夏之学,还是匈奴之臣,夷狄之学,朕还是要再看看的!华夷之辨,夷夏之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抓紧,谁不抓紧,谁就是天下之大敌,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诺!”颜异立刻叩首。

    然后,刘彻就走下台阶,道:“朕还要去石渠阁,与将军列侯,商议军国之事,卿等就先退下吧!”

    “诺!”汲黯与颜异都是大礼一拜。

    ………………………………

    当皇帝劳资公开喊话:你是想当朕的臣子还是匈奴的臣子之后。

    儒家各派,都是菊花一痒,脖子一凉。

    然后,他们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近日,吾有所闻,有巨鹿郡狄山者,诈称儒生,妖言惑众,鼓噪舆论,实可谓之贼也!”太学之中,胡毋生再次开炮,猛烈抨击狄山这个他见都没见过的儒生,并且毫不犹豫的将他开除出儒生的行列。

    “贼子自古以诈,伪做君子,徒行非法之事,其口称圣王,实则心无诸夏,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袵!一个儒生,倘若连华夷之辨,夷夏之别,都不知道,何以谓之儒?”

    “彼谷梁,言必称贵义,却教出了狄山这样的贼臣,谷梁之诈伪,可见一斑!”

    胡毋生自是毫无压力的。

    因为那狄山是谷梁派的人,跟他公羊派本就是仇家。

    而且,对公羊派来说,主战和雪耻,是公羊派现在能兴盛发达的根本所在。

    自然,喷起来,胡毋生是神清气爽。

    就连素来不喜欢开喷的董仲舒,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明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