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我要做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七节 小麦的推广问题 (第2/3页)

编制。

    虽然是指明增加到农稷官的。

    但大农也因此抖了起来。

    大农衙门由此在整个北方的十几个郡国,都开始建设到乡亭一级的农稷官。

    刘彻看了看这两个家伙,摇了摇头。

    直不疑今年五十五岁了。

    他上任为大农令,也有差不多五年了。

    但他的业务能力,却在这五年里饱受质疑。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新技术和新工具层出不穷,中国农业技术和生产力开始跳跃发展的今天,直不疑这种旧式的依靠‘无为’,将工作交给属下,自己只管刷声望和名声的官僚,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继续担任九卿了。

    农业部长却对农业一窍不通。

    怎么说,都说不过去。

    况且,现在的大农,还跟少府共同管着盐铁衙门这个钱袋子。

    “朕或许应该搞一个西汉版的政协……”刘彻在心里思考着。

    但现实却让刘彻不得不继续依靠直不疑这样的老式官员来管理国家。

    新生代都太年轻了!

    汉室要完成新老交替,起码还需要十年之功!

    回到宫中后,刘彻就命人去召大农丞商容。

    对农业的问题,还是要问专家。

    在商容没来之前,刘彻就拿着大农衙门和丞相府的有关报告,看了起来。

    以便自己能对现在的汉家农业社会和生产力能有一个大略的估计。

    由于今年的冬小麦收获季节,实际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所以,此刻,北方的冬小麦亩产以及数据,都已经统计了出来。

    形势很喜人!

    在新的耕作技术和新的工具的辅助下,汉家冬小麦年年增高。

    去年,关中小麦亩产三石多一些。

    但在今年,亩产却已经突破了四石!

    甚至,某些膏腴之地,土地肥沃的地区,亩产达到了五石!

    而上林苑里那几百亩由农稷官们亲自照料的土地,亩产甚至最高达到了十石!

    这些数据,坚定了刘彻推动冬小麦作为主要农作物的决心。

    毕竟,小麦产量,现在已经是粟米的一点五倍以上。

    假如北方全部种植小麦,那么,等于汉家的粮食产量增加一点五倍,可以多养活一千万人口!

    而,小麦的产量,绝不止五石!

    要知道,五石小麦,换算成后世的重量,也不过一百五十公斤。

    而后世,一亩小麦,产个五六百公斤,轻轻松松。

    现在,汉家的技术,虽然拍马也赶不上后世。

    但亩产达到六七石左右,应该不过分。

    大约半个时辰后,商容就奉诏前来了。

    “未知陛下诏臣,有何吩咐?”商容顶着两只硕大黑眼圈,勉力打起精神拜道。

    刘彻一看,就知道这货大概又有好几天没睡了。

    自从商容上任大农丞以来,他就挑起了大农令衙门的农业工作。

    每年的八月九月,据说都是彻夜彻夜的挑灯工作。

    据说他每天光是给郡国农稷官,就要下达数百条命令。

    这让刘彻也有些感动。

    “卿且先安坐……”刘彻让人给商容端来一壶参茶,然后,才问道:“以卿之所见,北方郡国,推广冬小麦种植,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商容喝了一口参茶,提起些精神,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只在人力而已!”

    “请仔细说说看……”刘彻也好奇了起来。

    他设想过惯性、风俗和习惯,但商容的答案,却让刘彻感觉有些耳目一新。

    “回禀陛下,以臣在乡亭所观,于简牍所闻的情况来看,如今百姓,之所以还有许多种植粟米而不种小麦,多数情况都是这些百姓的家庭缺乏青壮劳动力,或者太过贫困……”商容答道:“请陛下许臣调阅大农七月庚子及庚寅之报告!”

    “可!”刘彻点点头,吩咐左右:“去将大农七月庚子以及庚寅之奏疏取来!”

    不多时,就有尚书郎将相关奏疏取来。

    刘彻拿到手里看了看,满意的点点头。

    商容不愧是他当年一手提拔上来,还赋予《新农书》主编重任的才俊。

    他的奏疏,不因为地位的变化,而依旧保留着当初在太子、宫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