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贞观之治 (第2/3页)
修订《武德律》,制定《贞观律》。”
“后来,长孙无忌又组织十九位大臣与法律专家为《唐律》作注,完成《唐律疏议》三十卷,对后来的封建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完备的法律条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法。”
“对此,李世民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亲戚故友、王公大臣概不能外。”
“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因违反军令而被李靖治罪,后免死改判发配边疆。”
“有人上书,请求念其为秦王府旧臣予以宽大。”
“但李世民没有念及旧情,驳回上书,维持原判。”
“李世民认为赦免了他,便开了侥幸之路,有功的人很多,赦免他,其他人也会轻于犯法。”
“皇帝以身作则,执法如山。”
“在朕即天下的时代,还有哪个皇帝敢于像李世民这样,把自己关进权力的笼子里呢?也只有李世民可以做到。”
朱元璋:咱的大明律也是参考大唐律制定出来的。
他之所以参考大唐的律法,除了大唐本身强大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太宗和他一样,也是以民为本,把老百姓看得很重。
唐朝的律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最前面的除了关于皇宫皇帝这一类的规定之外,首先就是对官员的一些规定。
而像盗贼什么的,和老百姓有关系的,以前镇压老百姓的那些条例都在大唐律的后面。
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律法首先是监管官吏的。
一旦做了官,就要遵守法律,也要按照法律法规去办好分内的事情。
他的理念和李世民一样,首先官员做好了分内之事,才能去管理老百姓。
“法治的另一面是教化,李世民多次强调,执法要慎刑宽刑,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贞观五年,他将死刑的终审权收归朝廷。”
“而且对复审有了明确规定,以增加纠正冤假错案的机会。”
“第二年,李世民亲自审问囚犯,当他看到死刑犯即将被处死时。”
“心中顿生怜悯,便下令释放回家,约定来年秋季回来接受处决。”
“又令全国所有死囚一律释放,让他们在期限之前来京师集合。”
“第二年秋天期限到时,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组织,头一年释放的总共390名死囚,居然一个不少全部按时到达集合。”
“李世民十分感动,下令全部赦免。”
“贞观年间,每年正月二十一日这天,长安城万人空巷。”
“这一天,皇帝脱去龙袍,换上短衣便鞋,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以表示对农桑的重视。”
“这种景象,在古代数不清的封建帝王中并不多见,而李世民就是其中的一位。”
“贞观三年,唐太宗下令恢复被废弃数百年之久的藉田仪式。”
“百姓惊骇之余,无不欢呼雀跃。”
贞观时期的老百姓对于李世民无不感恩戴德,碰上一个对农桑重视的君主是他们这些老百姓的福气。
在他们的印象中,当今皇上从来不在农忙的时候征发徭役,或者是兵役。
最被他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关于太子要实行冠礼。
一般太子想要进行成年礼仪式,那就必须调集府兵来充当仪仗队。
但这个时候正好是春耕,皇上为了不耽误春耕,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种地,就没有去调集农民来充当仪仗,而是选择把冠礼往后推延了。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以说明他们的皇上对农桑的重视。
“在农业社会,粮食丰收与否与水利建设息息相关。”
“都江堰的建成,促成天府之国的千年富庶与稳定。”
“一次洪水或一次大旱,就可以致百姓颗粒无收。”
“而且可能造成社会动荡,政权动摇。”
“为了加强水利建设,李世民大力整顿治水机构。”
“贞观年间,仅《新唐书》记载的大型水利工程就达27个。”
“为解决扬州旱灾修建的扬州勾城塘水利工程,灌溉农田八百余顷,从此扬州连年丰收。”
“沧州疏通无棣河、长芦河、漳河及衡河,从此无复水害。”
“贞观七年,夏州朔方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
“贞观十年,汴州陈留开观音坡,灌田百顷,给粮食大丰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即便是现在的农民,无论长江南北,还依然享用着贞观年间的水利成果。”
主播每说到一个州郡,当地的老百姓就对李世民满怀敬意。
正是因为有当今皇上兴修水利,他们才能取得年年的大丰收,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
在皇上没有修建水利工程之前,他们时常面临旱灾,或是洪灾,给他们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粮食绝收那都是小事,严重的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但他们幸运的是遇上了一个好皇帝,为他们老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要是没有他们的皇上修建水利,他们肯定没有今天粮食大丰收的好日子。
“而在农业社会,发展经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人口。”
“隋末战乱,北方突厥掳去大量汉人。”
“同时,不少汉人为避乱而纷纷北逃,导致人口锐减。”
“唐高祖武德年间,全国人口仅存二百余万户,不及隋朝鼎盛时的四分之一。”
“李世民即位后,马上意识到人口严重缺乏的问题,迅速增加人口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为了稳固住汉人人口,李世民还规定,男二十女十五为法定结婚年龄。”
“生男丁的家庭则予以适当奖励,无能力娶妻者朝廷给予帮助。”
“李世民还把婚姻及人口增加情况纳入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指标,作为升降的参考。”
“到了李世民之子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初的永徽三年,全国登记的户数达三百八十万户,人口近两千万,比武德年间增加了近一倍。”
“人口是维系一个政权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检验治国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人口增加近一倍,可见李世民抚民以静的政策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
“贞观四年,关中农业丰收,流散人口纷纷回乡。”
“贞观六、七年,风调雨顺,广大山东地区一改昔日残破面貌。”
“贞观八年、九年、十三年一直到十六年,又是丰收年成。”
魏征:人口严重不足,增加老百姓人口是当务之急。
他之前从洛阳向东出发,一直到东海边,一路上根本就看不到几个人,可见人口匮乏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要是有人从洛阳去往山东,那必须自带干粮。
因为一路上就碰不到多少人家,根本就不能得到干粮的补充。
隋末战乱结束之后,当时的经济已经被破坏到及其严重的地步。
朱棣:当时贞观年间老百姓数量严重不足,李世民为了鼓励人口的增殖,为了鼓励多生孩子,下过不少圣旨。
他记得有一个就是鼓励寡妇再嫁,这个争议性很大。
毕竟在伦理道德中,寡妇是要守节的,根本就不能再嫁。
可李世民为了人口的繁殖,强行要求寡妇再嫁。
还有一个就是向突厥赎回汉人老百姓,快速的补充人口。
在隋末战乱的时候,一部分汉人被突厥劫掠去了,还有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纷纷逃到突厥。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世民从突厥赎回大量的老百姓,甚至有一年就赎回了八万汉人。
不过不得不说,李世民还是非常让他钦佩的。
同样是皇帝,他明显就做得没有李世民好。
贞观之治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孔子梦想的大同社会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比如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牛马遍布,老百姓生活安定,大家安居乐业。
这种种一切,都是李世民治理的结果。
他还需要好好学习,争取把大明朝也能治理成这样。
“社会初定,经济恢复,接下来,李世民终于可以着手解决头痛多年的边患问题。”
“贞观二年,唐太宗消灭割据势力梁师都,基本上解决了全国各地割据混乱的局面,统一了全中国。”
“两年后,名将李靖率唐军肃清了多年危害边疆的突厥势力,使唐王朝北方边疆得以安定下来。”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等或被击败,或主动归附。”
“唐朝势力达至天山南北,西部边疆从此稳定。”
“虽然当时的唐朝有足够的兵力取得战争胜利,但李世民认为,战争付出的代价太大,且稳定并不长久。”
“只有采取怀柔政策,以德服人,平等视之,才能让他们真心归附。”
“贞观十五年隆冬,十六岁的文成公主披上嫁衣,画上红妆。”
“这位聪慧美丽,饱读诗书的公主,即将离开故乡。”
“远嫁到遥远的吐蕃,成为其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
“这也是李世民与少数民族的联姻策略,不仅为吐蕃送去一桩婚事,还让文成公主带着大唐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精美的手工业品,甚至大批工匠和乐队。”
“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
“在和亲的队伍护送下,文成公主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进入吐蕃,也让汉人的农耕、纺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