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  我的大明新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一章 城市建设 (第3/3页)

心里的安全依靠,也是这些大臣们心里的依靠。

    不要城墙,这跟把自己脱光了面对对方的大刀有什么区别?

    为了说服这些大臣,朱瞻基携带文武百官来到了应天府外城正东的麒麟门。

    麒麟门因位于宋武帝刘裕初宁陵墓道的两只石麒麟而得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是为弥补和加强南京明城墙京城的防卫而建造。

    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城高大概在8到10米左右,城墙上则宽6到8米。

    这座城门因如今的朱高炽住在温泉别院,加上江南一带民众进京,大多经过这里,所以利用率非常高。

    但是因为人流,车流太大,城门当初的建设有些狭小,所以准备拆除重建。

    朱瞻基先让文武百官检查了这座要拆除的城墙,然后让化学研究院的道士们,在主要节点,一共安装了二十斤苦味酸炸药和一百多个雷酸汞雷管。

    二十斤炸药也不过是小小的一桶,但是苦味酸炸药的威力,还要大于后世著名的tnt炸药。

    这二十斤炸药被引爆了以后,一段巍峨的城墙,应声倒塌。

    这一幕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也颠覆了他们一直一来的心理假象。

    城墙是他们心理安全的底线,但是实际上,在古代的战争中,也只有灭国之战的时候,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大部分时候,奸细早就已经渗透了进来,让城墙失去作用。

    就像朱棣,要不是李景隆打开城门,他能顺利的当上皇帝吗?不一定。

    在他们心目中稳如泰山的城墙,现在面对新式炸药,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城墙真的有作用吗?

    能够让这些大臣反思,其实已经达到了朱瞻基的目的。

    人们的思维观念不是短时间就能改变过来的,即使是后世,经过了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接受了那么多外界的冲击,也一直到了新世纪,人们的思想才转变过来。

    大明的宣传能力当然没有执政党厉害,朱瞻基也没有想过一开始就彻底改变所有人。

    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另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城墙之外建设新城。

    旧城改造的成本,是远远高于在平地上建设新城的。在平地上建设新城,不管是一开始下水道铺设,还是道路的扩宽,都不会有任何障碍。

    而且,这些古城已经建设起来,虽然非常落后,但是依旧可以保存下来,作为以后的景区。

    而不是像后世一样,拆,拆,拆……

    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连超过五百年的建筑都少的可怜,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这种文化的断层,其实比经济的发展断层更加可怕。

    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以后还能继续发展,无非是时间的问题。

    但是文化断层一旦形成,今后想要在找回来,难度增加了无数倍,还不一定能成功。

    火枪的出现,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东方的战争模式。

    这不是原本历史中的只有几千,几万火门枪,工匠不超过万人。

    如今大明的火枪制造,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制度化,标准化。不管是谁当政,都不可能忽略火枪的作用了。

    以前的骑兵,可以强攻数倍于自己的步兵。但是现在,骑兵只剩下了机动性强于步兵。

    只有马刀的骑兵,不要说面对不比自己人数少的火枪兵,即使火枪手的人数少了一半,骑兵仍然不是对手。

    战争的模式已经改变,今后即使有造反,面对火枪根本没有反抗之力。

    即便异族也有了火枪,想要侵略,也根本不可能有大明的人多。

    不管怎么看,如今的大明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朱瞻基有这个自信。

    那么现在,城墙的确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更多地变成了一个城市的装饰。

    大臣们面对朱瞻基这强有力的事实说服,经过了半个月的斟酌,在七月十五这一日,通过了今后的城市建设方略。

    今后的城市建设,根据不同地区的习俗,气候,营造不同的建筑风格。

    而且,最重要的是,不同人口的城市。下水道,净水池,沼气池的建设,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除此之外,道路的宽度,绿化的栽植,也有相应的标准。

    朱瞻基不奢望每一个城市都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城市,但是绝对不愿意因为城市发展,牺牲了环境。

    大明不需要追赶谁,也没有被追赶的压力,所以,只需要有条不紊地发展,就足够了。

    这一份建设方略不涉及旧城改造,更不涉及城墙的去留,只是为今后的大明建设,提供一个标准。

    而真正的城市改造方略,要等到应天府进行改造以后,积累了经验,才会制定相应的标准。

    当时间进入八月的时候,工部和內监首先在清凉门外,前往夹江工业区的道路两边,开始建设两个普通百姓的小区。

    这两个小区,是工部和內监为在夹江工业区干活的普通百姓建造的,入住的标准是在应天府内城有房,并且在工坊里工作时间超过一定的期限。

    专利司的大楼建设,其他人还只是看热闹,但是这两个小区的建设,却是真的让整个应天府的百姓沸腾了起来。

    新房子是后世那种标准化的五层单元楼,但是不同的是,没有苏式建筑的呆板,反倒更像是新世纪新加坡的森林大厦,只是材料上不能比。

    根据大明的人口结构,每一套房子几乎都是三室一厅版本,然后都有一个大阳台,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玻璃窗子。

    然后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生理问题。

    因为房子建的结构有些傻大笨,阳台上不要说栽花种草,就是种树都没有关系。

    而且小区里面的绿化都严格遵循标准,还有小广场可以玩耍,闲聊。

    每一栋楼的房顶,在承重墙上方,都有一个水泥池砌的水箱,里面刷了油漆,保证水质,并且有专门的蒸汽机可以提供上水。

    这样的房子,不要说在这个时代,即便往后推几百年,也不会落伍啊!

    不花钱就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这让大明的普通百姓,如何不疯狂。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