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全球化的弊端 (第2/3页)
道:“老杨是我九原郡的战斗英雄,当年跟着初代漠北国公远征过匈奴,要不是断了一只手,以他的资历怎么也能当太守。”
陈舍和徐绍看向杨育顿时尊敬了三分。
杨雄道:“县令高看老朽了,老朽只在军中学了几百个大字,这等学历放在我大汉连人才都算不上,能当蔷夫已经是老朽的极限了。”
几人寒暄一阵进入了乡县署,比起临沃县,红日乡就更加落后了,整个乡就一南一北两条街道相对繁华,普遍有两层的小楼房,一旁还有一个小的集贸市场,四周乡村的农作物,牲口在此汇聚,而后运输到县城贩卖。
乡署的格局也有大汉历三十年代的风格,两层的平楼加中心的一个小操场,楼房外面贴的是马赛克瓷砖,因为年久失修,有不少地方已经破败了。
当陈舍他们进入乡署,大司农的小吏已经在巡查红日乡的农业数据了。
而陈舍则找杨雄闲聊,问村里的人口,土地,乡村农户的经济情况,以及乡里的可能。
而杨雄则滔滔不绝的诉苦:“上面的汉吏拍脑袋制定政策,也不管这政策是不是适合就要我们做。就像前两年,朝廷要集村并乡。”
“这是好事啊,只有集中的资源,朝廷才能给你们通水,通电,通电话,通路,红日乡要是通路了,你们的粮食和牲口也好卖,日子也会好过。要是这个村几十人,那个村几十人,朝廷即便是有一座金山也不够修路把你们联系起来。”陈舍道。
在减免了农业的田赋之后,大汉对继续增加农户收入新道路就是集村并乡,集中资源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人口集中了才能更好的生产,也方便大汉朝廷用最少的资源,把大汉的乡村联通在全国大市场当中,这个政策在关中,中原施展的都不差,朝廷整平土地,联系工程队,以最低廉的价格帮助农户建设三层的楼房,有庭有院,甚至还可以在阳台上晾晒粮食,完成四通,同时一些福利设施也可以集中建设,小学,体育馆,医馆,广播站都可以建设,关中和中原已经开始大量兴起这种300户到500户之间的大型村落。
杨育道:“但我们这里不是中原,土地没有中原富裕,这里是河套,地形复杂,又是高山又是谷地的,哪来那么大的田地集中种地。最重要的是放牧也是我们的主业,三五百户牧民居中在一起,这要多大的草场,多大的牧场,下官向上级汇报了这里的情况,但上面的人根本不理会啊,就抓住我们乡,说我们不执行朝廷的政策,年年给我们下等的评级,这上官也不能不讲实际,不讲道理吧,做不到的事情硬要下官来做。”
“还有我们的上级太多,本以为装了电话方便联系,结果却成了抓包的了,什么上级都要我们执行政策,哪个官署都能管到我们,但朝廷又要我们精兵简政,整个乡家老朽就十几号人,而且我等还不属于脱产官吏,本身自己家里就一堆农活,哪里忙的过来。”
杨育的苦水很多,整整倒了一天。陈舍仔细聆听,不时用笔记本记录杨育说的话。
而徐绍他们则在查看红日乡各项数据。看完这些资料他算是大开眼界了,没想到小小一个乡村会议竟然如此之多。
除了一月没有什么会议之外,二月的春耕准备会,三月春耕动员会,四月讲卫生动员会,五月讲文明动员会,六月夏收动员会,七月知识下乡会议,八月乡村体育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重要的会议通知,要红日乡开会动员,要他们有发言。
他随意翻了几本会议纪要,发言都是一个模板,明显都是套路。
接下来十天,陈舍他们连着逛了十几个乡村,这些乡村的道路甚至连十字路都没多少,大部分都是泥巴土路,在这种冰雪季节有多难行走是可想而知了,徐绍他们有时候都得下车推车。
而后到了乡村之后,陈舍和徐绍他们代表朝廷送一些实物衣服给村里的三老和贫困户,同时也听取他们在生活当中的困难。
农村的三老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甚至感恩戴德,知道陈舍他们是朝廷下来的大官,不少老人都对陈舍下跪道:“这个世道也就是朝廷看中我的老朽,每个月给我的米面粮油,还发福利,这两年俸禄还翻了翻,1000钱太多了,根本不完。”
钱是英雄胆,大汉老人的地位明显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高了,他们的养老金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家人,于是在大汉普通百姓也能孝顺父母。越是底层的百姓越是把他们的父母照顾的妥妥当当的,希望他们能多领几年的养老金。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但相对而言,村中青壮就对现在的生活不满了。
~~~太现实了,~~~~~~~~~~~改了~~~~~~。
大汉历63年1月7日,九原郡,临沃县火车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