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四民税收论》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1章 《四民税收论》 (第2/3页)

 可是,这段话他越想越是心中发毛,其中几乎已经透漏了些许本质――并未从他们读圣贤书的角度,去信奉先秦之前的礼教。

    反而,从他们从没有思考过的角度,引人深思。

    最直观的便是:人无姓名,与草木何异?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似乎在阐述当时,诸侯国的各个贵族之间,将各自的黎民百姓并未看做同等的“人”!

    嘶!

    心中只是刚浮现这个念头,就很快被他们所驱除。

    这些是古时候的事情,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深思辩论,但苏闲接下来话,却几乎直指主题了。

    四民税收!

    果然。

    却见下一刻,苏闲只是略微思考,就开门见山。

    但写出来的,却更让他们心颤。

    【赋役赋役,其一税赋、其二劳役。】

    【朝廷强加百姓赋役,是以维持国度正常运转,卫所将士出自天下百姓,奉养将士的粮草,同样出自天下百姓。如今朝堂官员、民间胥吏、工匠灶户,依然是天下百姓。】

    【可天下百姓并非一家,为千万家之组合。】

    【国朝为安定天下也好,调配资源也罢,遵循古训,士农工商。】

    【从古至今,皆是以……后三民,供养前一民!】

    此话一出。

    一旁的黄恪和贾贤,均是脸色大变。

    苏闲这句话虽然是本质,或许人人都能知道。

    但有些话大家都在心里都没什么,可若是明晃晃的说出来,其本质却有些残酷,容易引起民心大变!

    此话……恐怕有国朝动乱之忧!

    “我说小少爷啊……”黄恪急了,想让苏闲删掉这最后一段话,这可要比上次的盐引,更让他们心里发寒。

    哪怕是有“百无禁忌”的帝王之命。

    他们此次,也没有了刚才的淡然,黄恪本是提醒苏闲,让他不要再进入胡相的视野,所以才好心提醒。

    可现在来看,何止于如此?

    恐怕陛下看到,也要心神胆颤吧?

    然而。

    苏闲对于两人,乃至那位吕善的惊恐表情,却闻所未闻,他既然已经开始,就不会停下。

    更不要说,如果不说出来这些,不将东西说清楚,如何去吹接下来的风呢?

    毕竟。

    一直以来在大本堂说的,只是上位者所听从的“小儿玩闹”引出的深思也好,或者干脆就是明晃晃的建议也罢。

    这些东西说白了,从上而下,没有人去撬动自己的跟脚。

    但从下而上,有了民心加持,结果就不一定了。

    当然!

    如果现在当朝的,并非开国君主,苏闲决然不会这么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今这位至高无上的洪武皇帝,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集权!

    既然如此,苏闲所说的这些,只会更加集权!

    【如今我大明刚开国十二载,比之人之一生而言,不过嘤嘤幼儿。】

    【故而,此赋役之说,单以前宋来论。】

    【前宋废弛武备,文教大兴,士大夫高唱大宋繁华、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可真是如此?】

    【前宋赋役,百姓每户每年都要派出男丁,参与每年一次、两次,直到吏治败坏后,甚至数次乃至永久之劳役!】

    【百姓耕种土地,纳粮缴税,吏治清明之时,或可与朝廷规定的一般无二。可若是吏治败坏,便是数不清楚,各色各样的苛捐杂税!】

    【民间发生灾害,前宋官府想的第一步,并非是赈济灾民,而是合理将灾民充为配军,然后借此配军再吃空饷!】

    【如此反复,不出数十年,纵然前宋有百万可观之兵力,但可战者,却寥寥无几。】

    【而如此越来越多的配军粮饷,却皆出自于天下百姓之手。】

    【官府征缴时盘剥,下发时继续盘剥。】

    【以至于本是稳定的“山”字结构,到头来,却变成了倒山字结构,地基不稳,势必坍塌!】

    【前宋之危局可见,我大明若想不重蹈覆辙,整治吏治是一方面,而更多的却更是要杜绝――】

    【官绅一体不纳粮!】

    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