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六章:卫渊上书《对西夏攻防总略》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六章:卫渊上书《对西夏攻防总略》 (第3/3页)

    几人坐在赵祯的床榻前。

    卫渊献‘对西夏攻防总略’。

    他认真研究过范仲淹经略西夏之事,也从狄青与西夏的对战中有所感悟。

    所谓对西夏攻防总略,无外乎就是战时该怎么打,打完以后又该如何。

    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步步为营。

    与当年范仲淹对西夏之策略不谋而合。

    这份总略里,也详细提到了整改边军一事。

    即将各部、各番号所属军队进行整合,统一训练、任职,作战。

    且根据敌之寡众,长期向西夏边境进行滋扰,营田实边,主张主动发起小规模冲突,即避免大规模作战,小规模出击,如遇敌军大部主力,仍是以防守为主。

    待边境渐丰,遂转守为攻。

    为了不使让赵祯察觉到卫渊经营延边的真实目的,还特意提出,与西夏接壤各边城将领每三年一轮换。

    试图将那里打造成一个为大周源源不断培养出将才得地方。

    赵祯看过以后让众人传阅,缓缓道:“卫卿这份总略写得很详细,诸君以为如何?”

    文彦博率先发言,“按照此总略经略延边,至多十年,西夏将不足为患。”

    当年韩章跟着范仲淹经营过延边,所以很清楚,卫渊的这份总略,就是在范仲淹的策略上进行创新。

    起初,他年轻气盛,认为羽翼已丰满,遂主动向西夏发动大规模战役,导致兵败,经营数年之劳苦毁于一旦。

    从那以后,就践行起范仲淹的策略,那就是以积极防守为主。

    如今,看到卫渊所写之总略,他岂能反对?若是反对了,就是在质疑范仲淹了。

    “臣也认为可行。”

    “只是对西夏之战,要投入多少兵力,何人挂帅,打出怎样一个结果,仍需商议才可断定。”

    韩章表明自己的立场。

    赵祯道:“此事朕与卫卿早有商议,就用延边诸州府之兵力即可,若有扩大战势之情况,再行商议。”

    “至于这挂帅之人,朕正在思虑,诸君可有举荐人选?不妨说来听听。”

    一旦绝对对外作战,询问士大夫举荐合适将帅,是不成文的规定。

    最终,皇帝在众人举荐下,挑选一可堪大用的将才。

    韩章举荐的人选是种谔。

    当初他与范仲淹经略延边时对种谔是最为熟悉。

    待韩章话音刚落,文彦博赫然开口道:

    “官家,臣这里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臣入宫之前听坊间传闻,杨无敌后人杨怀仁有万夫莫当之勇,今日于军中与各将领比武也是无一败绩。”

    举荐杨怀仁?

    赵祯微微皱起眉头。

    这时,卫渊突然一笑,想要引起众人注意。

    文彦博故作不解道:“卫将军何故发笑?听闻这杨怀仁乃你部下之将,莫非是卫将军认为,杨怀仁难堪大用?”

    卫渊连忙摇头道:“非也,文相误会了。”

    “下官笑是因为文相举荐之人与下官不谋而合,这杨怀仁可堪大用。”

    文彦博抚须道:“卫将军也向官家举荐了杨怀仁?”

    赵祯点头道:“卫卿的确向朕提过杨怀仁,此事容后再议。”

    卫渊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管何人为帅,顾廷烨都要去渭州。

    杨怀仁去了,朝野上下的人都会盯着他,不会有太多人盯着顾廷烨。

    卫家与顾家的关系,在顾偃开请求卫渊照拂一二时,就已是荣辱与共。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去用顾廷烨。

    待众人相继离开皇宫以后,赵祯亦在思虑,到底该不该用杨怀仁。

    从形势上来判断,种谔才是那个该挂帅的人选。

    只是卫渊与文彦博都举荐了杨怀仁,又不好不用。

    毕竟,赵祯要用文彦博制衡韩章,若是在对西夏用兵的事情上不采取文彦博的建议,不利于他与韩章之间的制衡。

    思虑再三,赵祯才做出决定。

    分两路出击,一路以种谔为帅,领军三万。

    另外一路归杨怀仁率领,仍是领军三万。

    稍后,赵祯又看着放在身边的《对西夏攻防总略》,喃喃道:

    “卫卿之才强于狄卿啊。”

    (本章完)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