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30 晋商刀头舔血,江宁城内狂揽存款  大清话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0 晋商刀头舔血,江宁城内狂揽存款 (第2/3页)

上去先放了一轮火枪,然后抽出骑兵长刀劈砍,砍死一百多人,俘虏几十人,其余的彻底跑进了大山。

    地势崎岖,骑兵不宜进入。

    兀思买干脆令人在此扎下营区,派遣了30多人,徒步携带火枪刀剑进山追杀。

    尽可能执行主的军令,不要让一个八旗逃到江北。

    他望着巍峨的大山,询问道:

    “此地何名?”

    “芜湖县,天门山。”

    “好山,当赋诗一首。”

    兀思买又来了诗兴:“两岸青山对对出,孤帆一片日不来。”

    一句诗错了两字,水平依旧在线。

    念完了,他遗憾的摇摇头:

    “吾觉得,李太白还是不如辛稼轩。你可知为何?”

    马夫疑惑道:

    “这俩人是我们营的新兵吗?我咋不认识?”

    兀思买望着脚下的长江水,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吾乃草原伯牙,江南子期安在?”

    ……

    李郁重新清点了战场兵力,

    江宁之战截止目前,民兵死亡1200余人,第一军团死亡800余人,近卫军团死亡400余人。

    另外有1000多号伤员,正在陆续往常州城转运。

    总兵力锐减到了4000多,骑兵和水师的损失还未算在内。

    因为暑热,拉肚子的水手也在急剧增加。

    枪炮损失倒是还好,因为后勤给力,很快都能补上。

    “派一个营,拿下安徽当涂县城,坐水师的船溯江而上。顺便派人通知兀思买归建。”

    “遵命。”

    正说着,突然属下来报:

    “后勤供应官,杜大人来了。”

    李郁心里一咯噔,连忙让人请进来。

    “老杜,出什么事了?”

    杜仁屏退左右,低声说道:

    “硝石供应跟不上了。此事机密,我不敢托付他人。”

    “成品火药还有多少存量?”

    “抛开各城池的储备、士兵手里的储备不算,苏州城库存各类火药6万斤,另有2万斤在运输途中,这两日会抵达军营。主公可知,战事截止今日,一共用掉了多少火药?”

    “多少?”

    “近18万斤。”

    李郁立即派人找来了后勤辎重官,开口就问道:

    “军中火药库存还有多少?”

    “一万五千斤。”

    “知道了,下去吧。”

    ……

    看似数字还挺大,实际上用起来超快。

    杜仁立即拿纸算了起来:

    “一支燧发射击三十多次,消耗1斤火药。一门12磅炮射击一次,消耗4斤火药。”

    “您的一个营火枪齐射5轮,就大约要用掉100斤火药。这还是小数目。”

    “这里有300门火炮吧?齐射一轮,就要消耗1000斤火药。”

    李郁抬头:“老杜,别说了。”

    过了半晌,他又问道:

    “硝石怎么突然短缺了?什么原因?”

    “天气原因,咱们的硝田产量急剧下降。还有就是咱们之前没打过大仗,严格来讲,江宁之战是第一次大型战役。所以,我们实际上都没意识到大型战争消耗火药的速度是何等恐怖。”

    “明白了,此事绝不能外泄。”

    “主公放心。”

    “江北怎么样?”

    “海兰察的800索伦骑兵在仪征集结,同时征集了200艘民船,看样子随时会渡江。不过咱们有战船在南岸提防他们,争取击沉在长江中。”

    “一定要小心。”

    杜仁在营中吃了一顿饭,就悄然离开了。

    对外说法是,为了押船送山地步兵营来前线。

    在七子山训练已久的云南横断山民组成的山地步兵营,终于赶到了。

    他们的装备,衣着都透露着格格不入。灰色黑色的衣服,奇形怪状的短刀,草鞋,甚至是赤脚。

    弓、弩、吹箭、短手铳都有人装备着。

    队列也不太整齐,许多人脸色不好,晕船。进入营地后就是呼呼大睡。

    ……

    一场大雨,让炎热的气温稍微降低。

    江宁城百姓终于体会到了战争的阴霾。

    “京师八旗援兵,一战尽没”的小道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不知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但是所有人都在自发成为传播链条的一环。

    米价,应声上涨。

    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加入排队购米的序列。

    李侍尧站在城墙上俯瞰这一幕,只觉得后背发凉,他总觉得似曾相识。

    琢磨了许久,才焕然大悟。

    这不就我亲爷爷李永芳的手笔吗?

    李永芳当年投靠老奴后,每逢攻城,必先派细作潜入城中。杀人,收买,纵火,散布谣言,无所不用其极!

    他闭上眼睛,隐约产生了一种幻觉,100多年前,爷爷李永芳开了一枪,100多年后,这颗子弹击中了自己的后背。

    江南贼酋,也姓李。

    难道是有什么隐情吗?

    回到总督府,他把族谱翻了出来。

    想寻找祖上是否有那么一脉,曾经在江南生存过?这么优秀的细作手法,不是亲戚关系,说出去谁信呐。

    ……

    “制台,出大事了。”

    “何事慌慌张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