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6 李郁的一颗暗棋,险些堵住江宁棋局的气眼  大清话事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16 李郁的一颗暗棋,险些堵住江宁棋局的气眼 (第3/3页)



    实际上,往南打除了长江方便联系之外,还有个重要因素。

    那就是皖北平原一望无垠,怕是扛不住清军骑兵的反复冲杀,而南边就不一样了,可以钻进大别山。

    ……

    造反是个高风险的事,不能光考虑胜利,不考虑失败。

    一般来说,失败的概率极大,超过九成九。

    皖北民风彪悍,历朝历代,都属于知名创业区。

    石氏是当地大族,练武风气浓厚。家族中男丁,皆擅长骑马刀枪,在当地名声显赫,同时也是当地“顺刀会”的首领人物。

    知县虽有提防监视,却也不愿过多得罪。

    洪圣帝赏赐下了2000两金子,其余再也没有了。

    石益开虽略有失望,也坦然接受了,暂且留在军中,仔细观察战况。

    而宋堂堂主,宋青城却在圣帝面前,痛骂李郁无耻、心黑、丝毫不把本教放在眼里。

    洪圣帝虽不喜,却也只能敷衍道:

    “眼下还不能和那厮撕破脸,你就不必再去了。”

    “朕会另派他人去江南,挖他的墙角,许以金帛女子争取他手下工匠。他给工匠发多少工钱,朕给十倍。”

    ……

    江南,

    镇江府丹阳城外,来了一支军队。

    乃是胡之晃率领江南提标的兵,一路西进,终于抵达了朝廷的地盘。

    军中还有一些仓皇逃出的文官、士绅。

    其中官职最高的就是江苏布政使朱珪,只不过很快就被两江总督李侍尧召了过去,宣读了贬官的圣旨。

    令他立即收拾行装南下,去广东南海县赴任。

    朱珪倒是坦然,如此处置已经是格外厚恩了。

    在大清朝做官,起起伏伏很正常。所以李侍尧也没有过多刁难他,反而询问了许多关于江南的事。

    “朱大人,提标可用否?”

    “制台,下官建议谨慎使用。”

    “嗯?何意?”

    朱珪连忙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又强调道:

    “虽然胡之晃确实是重挫了贼兵先锋,但下官还是不敢放下戒备。”

    “嗯,是得防着点。”

    于是,李侍尧就顺手下了一道调令。

    胡之晃部不得进入丹阳城。

    而是全师拔营至燕子矶渡江,驻扎到江北浦口的汤泉镇,清剿周边蠢蠢欲动的教匪。

    两江总督,管江苏、安徽、江西三个省的军务。

    白莲一闹事,许多反清势力就跟着不稳。因为,白莲是他们的老祖宗。

    在苏皖边界,目前有几百人的教匪出没。

    ……

    胡之晃接到总督府军令,心里一凉,但还是痛快的当天拔营。

    途中,有江宁八旗的马队监视。

    直到看着他麾下人马在燕子矶登船,才缓缓离去。

    望着涛涛江水,他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原本,李郁是希望他混入江宁城做内应的。

    一支2000人规模,战斗力不错的绿营兵,江宁城防肯定用得着。

    如此大费周折安置自己,

    说明李侍尧虽然对他不太放心,却也想用他这支兵。

    而很快,总督府就派来了两员参将,名义上归他节制,实际暗中监督。

    所需粮草,由江浦县解决。军饷,由总督府定期发放。

    如此,就不怕他掀起浪花。

    ……

    胡之晃只能暂时忘记自己的反贼身份,专心的当起了绿营将官。

    以(江浦县)温泉镇为中心,在四周反复的清剿。

    这一支教匪的名号叫红莲教,不知和白莲之间的辈分是怎么算的,总之是一脉相承。

    在经历了大小6次清剿战斗后,总督府派来的两个参将也基本放下了戒心。

    甚至在酒后,还公开表达了对老胡的同情。

    毕竟,他们都是亲眼目睹了这位上官指挥作战的英姿。有勇有谋,十分忠诚。

    光是砍下来的首级,就有300余级。

    汤泉镇周边百里,教匪销声匿迹。

    胡之晃也俨然成了当地炙手可热的人物,士绅商贾纷纷结交。

    恰逢乱世,绿营将官的地位水涨船高。

    慢慢的,他的兵甚至开始为商队保驾护航,捞取外快。

    就连江浦知县,都对他颇为赏识。称赞他练兵有方,骁勇善战,实乃武人本色。

    ……

    江浦县衙。

    知县酒酣,不经意的问道:

    “胡大人,可曾婚配否?”

    胡之晃放下酒杯,悲戚怀念道:

    “家小都陷在苏州城里了,属下也曾派人打听无果,房子都烧成白地了,大约是~”

    知县大喜,假意安慰道:

    “节哀,人死不能复生。本官有意为你保个媒,这位董大官人家财万贯,膝下无子,有一女儿~”

    同坐一桌,经营生药铺子生意的董姓商人,立马举杯颔首。

    坊间传闻,董掌柜和知县私交甚深。

    胡副将作出一副惊愕状:“合适吗?”

    “合适,太合适了。”众人立马附和。

    董大官人年过五旬,笑呵呵道:

    “不如先见上一面?女儿,出来罢。”

    只见屏风后转出一女子,

    满头珠翠,遍体金玉。

    凤钗斜插,酝酿出十分颜色;柳眉星眼,妆点就一段精神。

    (本章完)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