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4章 第九次廷议  红楼襄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4章 第九次廷议 (第3/3页)

贪腐,而是巡查各衙门转运粮草的情况。

    几天之后消息传来,这让甘肃大批官员松了口气。

    这帮人也是真被吓住了,如今哪还敢在王培安眼皮底下乱来,于是民夫们的钱粮得到了足额拨付,让他这王青天的名号响彻了西北。

    又是七八天后,西北的消息传回京城,而此时的廷议还没得出结果。

    六月二十三奏本到阁,到如今已是七月十八,只差几天时间就快一个月,两方派系已进行了八次辩论,都没有辩出结果来。

    这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因为朱咸铭没表态。

    但实际上,最查贪腐这种正大光明的事不表态,其实朱咸铭的态度已经很明显。

    作为皇帝,他当然不能说不查,所以需要由臣下来提,而且还得通过廷议这种方式。

    崇政殿乃是常朝之所,常朝每旬首日开展一次,除去每月首日的大朝会,这里一个月最多使用两次。

    但在七月,在这过去的十八天时间里,加上常朝这里已使用足足六次,其中廷议就举行了五次。

    本来一开始,廷议是在乾清宫举行,可虽然参议范围的扩大,乾清宫地方小便转移到了这里。

    此事的崇政殿正进行第六次廷议,加上乾清宫那三次这便已是第九次。

    内阁大臣和六部九卿,六部和督察院外加五寺佐贰官,以及六科给事中、翰林院学士和詹事府春坊官,现场有七十多号人。

    两方人马泾渭分明,此刻各自站在了一边,依次发言阐述己方观点,亦或者驳斥对方的观点。

    此刻正说话的,乃是督察院佥都御史周新阳。

    他的态度是支持严查此案,简单来说是站陈锦昀一方,可以将其称之为“清流”。

    “伤风害理,莫甚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所谓……”

    周新阳滔滔不绝的讲着,然而他面对的却是空着的御座,旁边站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通。

    在吕通左右,分别还有秉笔太监戴权和刘忠,他他们三个人便是代表皇帝来听。

    但此时朱咸铭就在殿内,只不过在东侧的几排高大书架间,手里正拿着甘肃锦衣卫发回的奏报。

    甘肃锦衣卫正在整饬,新到任的千户已开始主事,这便是他发回的情况奏报。

    近些日子,王培安手段“收敛”了不少,已少有人官员的下狱的消息传来,意味着这件事正在慢慢降温。

    将奏报拿给跟在身后的程英,朱咸铭知道事情也到了该收尾的时候。

    总体而言,朝廷上还是见风使舵的人多,如今支持已以大局为重,暂缓查案的声音已占据多数。

    当朱咸铭想着这些时,却听廷议声音陡然变大,却是两方秩序失控互喷起来。

    “诸位,注意仪态,注意仪态……”

    “议事就议事,不要扯其他事情……”

    因廷议是闭门会议,所以并无礼官约束纪律,此刻只能靠司礼监的三位来弹压。

    可现场这么多人,又岂是他三人能压得住,便导致局势不但没有被控制,反而参与骂战的人越来越多。

    这样的情况前几次也出现过,最终两位阁臣发话得以压下,可今日这两位都面露寒光盯着对方。

    眼看着从骂战就要转变为肢体冲突,朱咸铭也知道自己该出现表态了,想来这也是他那两位好臣子的心思。

    “陛下驾到!”

    随着宦官的高声呼喊,原本还在吵嚷的众人安静了下来,并迅速归班整理起朝服。

    几息之后,在几名宦官随行下,身着赭黄色衮服朱咸铭从东侧便门出现。

    在场众位官员当即跪伏于地,而后高声参拜道:“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落座后,朱咸铭没有叫众人起身,而是拿起桌上奏本看了起来,这是王培安六月二十三发回的原件。

    就是这道奏疏,引起了朝廷二十几天的骂战,以至于现在都没通过批答票拟,足可角逐拟票时间最长的奏疏。

    看了将近有一分钟,当在场官员膝盖难受时,朱咸铭终于开口:“都是科甲及第的贤良之士,如今却如市井小人一般,相互谩骂乃至于要动手,你们可真是朕的好臣子!”

    “今日之事若传出去,天下百姓不会说你们,只会骂朕是昏聩不明的庸君,否则殿陛之间岂会有如此荒唐之事!”

    在场这些官员,都是科甲及第的饱学之士,当然知晓“君忧臣辱,君辱臣死”的道理。

    所以当皇帝给自己定罪时,在场众人便再度叩首,非常整齐喊道:“臣等万死!”

    (本章完)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