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39.唐天师心满意足交班(二合一章节)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339.唐天师心满意足交班(二合一章节) (第1/3页)

    第340章 339.唐天师心满意足交班(二合一章节)

    命星神粉碎安知语的仙魂同时,其他法象回归雷俊本身。

    他甩甩拳头,转头看一旁。

    先前对方留下的那三十六根长幡之间,被大量元磁之力影响后,经不住消磨,这时已经全部崩断。

    好在,针对远方赤茶岭那边的大阵,这里的法仪已经发挥雷俊预期中的效果。

    足足七十二枚两仪天元法箓一起运转,耗费的法力之巨,让雷俊也长长呼出一口气。

    他挥挥手,将道幡残骸和这里的法仪彻底摧毁,然后一边调息恢复消耗的大量法力,一边天书暗面之力清理洗地。

    没啥有价值的收获,对应签运中提及的四品机缘,是我有什么地方疏漏了么……雷俊心道。

    也罢,没有亦无妨,本就是碰运气。

    雷俊正如此想着,高天之上大周天法镜转动,为他呈现远方的视野。

    有其他人正向断江谷这边靠近。

    来者,对雷俊而言相对陌生,没当面打过交道,只先前通过巴蜀之战的信报有少许了解,以及方才通过大周天法镜观测赤茶岭那边,曾见过对方出手。

    应该是黄泉里蜀山一脉中,仅次于姬尧等几位大乘高真的顶尖高手,八重天圆满修为的丁川。

    他那件本命法宝龙骨杀生剑相当抢眼。

    丁川此刻仙魂寄剑,龙骨杀生剑于半空中连连穿梭,当真如同矫矫天龙,卓尔不群。

    只是,其中流露出的冰冷死寂和凌厉杀气,令之看上去凶相毕露。

    其目的地,正是断江谷一带。

    显然,察觉断江谷法仪有异后,里蜀山方面马上有高手赶来。

    丁川携龙骨杀生剑靠近断江谷,只觉此地有浓郁的元磁之力弥漫。

    山谷内,一片狼藉,法仪被破坏,安知语、李源元等一众里蜀山修士尸骨无存。

    正当丁川入谷仔细查探之际,他突然心觉有异。

    道家炼器派高手敏锐的神魂洞察感知,让他发现,有某种隐秘的存在,正意图笼罩断江谷,将这里封闭。

    虽然心系大幽冥正反九宫仙阵和法仪,但丁川警觉之下,还是及时抽身后退。

    断江谷上方,原本隐秘无形的罡风,此刻涌现,伴随仿佛怒龙一般张开的根根蓑草。

    丁川仙魂寄剑,飞遁虽快,仍然被眼前诡异的景象阻隔一下。

    龙骨杀生剑自虚空中显形。

    他实力强悍,龙骨杀生剑杀伐凌厉,一剑之下,半空中蓑草飘荡。

    除早先九重天对手外,这是太清八景宝蓑现世以来承受的最强攻击。

    针对于一点力量集中下,犹胜此前商南的真武荡魔锤。

    但丁川和龙骨杀生剑被太清八景宝蓑一阻,八节白骨模样的飞剑,在半空中临时停顿。

    这一停,背后黑暗的星空涌动,顿时将与丁川仙魂相合的龙骨杀生剑容纳吞没。

    符箓派修士的神庭外景?

    是谁?

    丁川视野内,一片漆黑。

    远方,有点点星光闪烁。

    近处,则有较小的一片明黄区域。

    从中,丁川感应到令他不适的元磁之力。

    好在元磁之力当前较为微弱,不影响他飞剑驰骋。

    而在远方,分明立着一个身着紫袍的高大年轻道人。

    正是雷俊。

    丁川剑与魂合,原打算仙游天海,全力冲刺,破开这方神庭外景宇宙。

    但他注意力忽然被那年轻道人头顶上方悬浮的七口飞剑所吸引。

    飞剑呈北斗七星状排布,闪动淡淡光辉。

    看模样,就丁川所知,像是当初黄泉第一次逆伐蜀山受挫,万魂幡受损,安知语、李源元逃回酆都城后描述的那个大唐蜀山派剑修所祭炼的本命飞剑。

    陈东楼,应该是这个名字……

    眼下是怎么回事?

    丁川的仙魂重现半空中,冷冷注视雷俊,一言不发。

    但他的龙骨杀生剑忽然一震,便即飞斩雷俊。

    雷俊头顶,七星剑中的天枢剑,飞射而出,正面迎上。

    两口同样刚猛迅疾的飞剑,在半空中碰撞。

    龙骨杀生剑一顿,表面仿佛有丝丝火花迸射。

    但其剑身属实沉雄坚固,没有因这次碰撞而受损。

    倒是天枢剑倒飞而回。

    “符箓之力御剑?有些巧思但不伦不类,御剑术,还是要看我蜀山一脉传承!”

    丁川长啸一声,龙骨杀生剑自动飞回他身边一个盘旋。

    然后,他仙魂寄剑,龙骨杀生剑剑气剑意猛然暴涨。

    雷俊的神庭外景内,灰雾缭绕,仿佛现出一头全身由骨骼组成的真龙身姿,发出无声长吟。

    龙吟看似无声,但震慑四方生灵神魂。

    丁川一身修为,全在这一口龙骨杀生剑上。

    此宝不仅杀伐犀利,其本身亦坚固难破,同时杀气直接震慑侵袭对手神魂,伤敌于无形。

    便是许多同为八重天境界的高手,被剑气一慑,亦需静心凝神,抱元守一。

    饶是如此,他们也可能感觉各自神魂有不稳之感,法力运转不畅。

    同丁川仙魂合一的龙骨杀生剑,则在半空里猛然一晃。

    接着便在原本位置消失。

    再出现时,已然到了雷俊面前近处。

    同一时刻,北斗七剑第二剑,天璇剑,飞驰而出。

    剑锋针尖对麦芒下,撞击龙骨杀生剑剑尖。

    丁川剑势同样一往无前,不闪不避,正面硬碰天璇剑。

    天璇剑向后倒飞而出。

    只是其中力量,明显较先前天枢剑有所增长。

    ……但还不够!

    丁川反而放下心来,龙骨杀生剑继续向前,无惧正面硬碰雷俊的第三剑、第四剑……

    他剑势素来以雄浑沉重著称,今天便要正面击溃这個敢于挑战蜀山飞剑的符箓派修士!

    雷俊的第三剑,更加刚猛暴烈。

    丁川和龙骨杀生剑仍吃得消。

    然后,第四剑。

    龙骨杀生剑继续向前,但剑身一颤,去势放缓。

    丁川心头猛然一沉。

    对方剑势竟然仿佛没有尽头,不断拔高。

    这便罢了,更让他介意的是另一件事。

    丁川虽傲,但一直提防雷俊的“飞剑”只是障眼法,警惕他突然施展符箓派修士的神通手段。

    所以其仙魂始终警惕,洞察感知四方变化。

    此刻,他忽然发现,这方神庭宇宙整体变得不同了。

    远方星光点点,似是密集不少。

    但更大的变化是,近处那一片明晃晃的明黄区域,相比先前,急剧扩大!

    并且还是不停继续扩张!

    当中蕴含的元磁之力,不断高涨。

    而这些元磁之力……直接影响雷俊的飞剑。

    连对数剑,丁川方才就觉得这符箓派修士的“飞剑”有些异样。

    现在他心中忽然一片恍然:

    ……难怪对面一剑强过一剑!

    只是,七剑连环,瞬息连贯而至。

    第五剑,当场打停龙骨杀生剑。

    第六剑,剑锋一点对撞,撞碎龙骨杀生剑剑尖!

    丁川这件本命法宝的第一节,直接碎裂开来。

    到这时,他便是欲要仙游天海再行变招,也已经来不及。

    第七剑轰然而至,将龙骨杀生剑余下七节,全部打碎,直接轰穿粗大的骨节,从中央贯通而过,飞向远方。

    丁川残破的仙魂,被震得同法宝分离。

    他毕生修为全部凝聚在这一口飞剑上,此刻飞剑被毁,他仙魂也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难以维持人形。

    龙骨杀生剑针对雷俊神魂的震慑和攻击,更仿佛无效一般。

    雷俊平静目视对视,神情淡定,波澜不惊。

    先前倒飞而回的七星第一剑天枢剑,在半空里略微停顿后,剑尖重新指向丁川,这时在虚空中一闪。

    比前七剑更快更猛。

    仿佛有丝丝雷光乍现。

    紧接着便贯通丁川已经残破不堪的残魂。

    阳刚雷火自缺口处爆发出来,向外扩张,顿时将残魂彻底摧毁燃尽。

    远远飞出的七口飞剑,这时再全部飞回,重新呈北斗七星状排布于雷俊头顶上空。

    雷俊招招手,一道深红流光飞向他。

    里蜀山修士这趟上来没有占据根基长期安营扎寨的预期。

    不管是紫青双剑等蜀山至宝,还是巴蜀之地的丁口,他们更多都是抱着先捞一票就撤的打算。

    余者,除非局面顺利到超乎想象,否则都是未来再徐徐图之。

    所以李源元、安知语等里蜀山修士除了布置法仪所需,随身也都不带什么东西。

    私人积蓄,都留在自家黄泉酆都城。

    不过丁川有少许例外。

    雷俊击毙对方后,清理对方残魂时,发现一些特殊的东西,他将之留下。

    一块骨。

    骨头小巧玲珑,呈现深红色,有淡淡光辉流转。

    从中传出较为矛盾的气息。

    仿佛灵动的天地灵气同凶恶的妖气恶氛交织在一起。

    整体呈现仿佛源自荒莽世界的原始真性。

    【绛灵荒骨】

    雷俊脑海中福至心灵,呈现如此名目。

    品质相当不俗,不过相对于人族修士而言,感觉更适用于非人生灵。

    丁川持有此宝,想来更多是用以温养他的本命法宝龙骨杀生剑。

    说起来,就目前所知,里蜀山衍生道家轮回五道,其中之一名为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