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9章 遮羞布  满唐华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9章 遮羞布 (第3/3页)

木。

    “给他一副好棺材。”杨齐宣喃喃道,“反正也用不到了。”

    就在两日后,一封诏书召告天下。

    “今兆庶虽安,尚俟丰年之庆;边疆则静,犹有践更之劳。况自愧于隆周,敢追迹于大舜?昔年迫于万方之请,难违多士之心,东封泰山。于今惕厉,岂可更议嵩华?自贻惭恋,虽藉公卿,共康庶政,永惟菲薄,何以克堪?自春以来,久愆时雨,登封告禅,情所未遑,所封西岳宜停。”

    “……”

    是日,又下了一场雨,雨水浇在华山顶上的废墟之中,带走了灰烬。

    华山还是那座华山,巍峨地屹立在那,像是抖抖肩就能把凡人盖在它身上的庙宇抖落。所谓皇帝圣人,于它也不过是蝼蚁。

    不论如何,一场盛大的封禅大典,就此草草落幕。

    ~~

    同一天,老凉也赶到了华阴,把一个小匣子递在薛白手里。

    “郎君,李道长问,要炼的丹药是否像这样?”

    匣子里是个小瓷瓶,薛白从瓷瓶里倒出了粉末,搓在手心里,闻了闻,去院中剪了一截小竹筒来试了,发出小小的“砰”的一声闷响。

    “配比还不对,但材料对了,继续炼。”

    “喏。”

    “华山之事已经结束了,把人都带回去。”

    “喏。”

    老凉应过,咧嘴笑了笑,道:“郎君又做成了,连我也听说圣人停封西岳了。”

    薛白点点头,拍了拍老凉的肩,也没说什么。

    见过老凉之后,他走出屋舍,抬起头又看了一眼那高耸入云的华山,心想只怕再难找一个更好的机会刺杀李隆基了……

    ~~

    “太白兄原打算这次到长安寻我,可是想到刊报院任官?”

    “非也。”

    李白抬起头,捻须思量,任风吹拂着他宽大的衣袍,道:“我若出仕,志在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安社稷,济黎元。”

    眼下之意,他竟是看不上刊报院的小小官职。

    若说他狂傲,他还真当过翰林。

    薛白苦笑,道:“我可不能举荐太白兄为宰相。”

    “是啊。”

    李白也在想,自己明知薛白只是一个小官,为何还要来长安呢?

    须臾,他朗笑起来。

    “罢了,此番西来,不出仕又如何?既与薛郎饮酒对诗、游览华山,更讥讽了庸俗官吏,足谓畅意,不虚此行矣。”

    说罢,他已想通了,挥手便要与薛白告别,打算去汝州拜访好友元丹丘。

    倒也不是因为别的,他就是想念元丹丘了。

    若是面对旁人,薛白会留,想办法让对方的才华有用武之地,唯独对李白,他觉得没有人能拘得住李白。

    于是薛白只是抬手抱拳,道:“后会有期。”

    李白挥了挥手,转身往宗多君所在的车驾处走去,一边走,一边随口吟着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诗念罢,人已远去。

    ~~

    数日后,李白携妻到了汝州,见了他的挚友元丹丘。

    元丹丘是一位道人,也是真隐士。

    在大唐有很多人为谋晋身,也会到名川大山中归隐,待有了名望再出仕为官。元丹丘却对这些俗事不感兴趣,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但这次相见,李白却发现元丹丘有了一些不同。

    偶然谈及南诏、谈及封禅华山之事,元丹丘也能随口评点上几句。

    “丹丘子也知天下大事?”李白斟着酒问道:“不甘隐居了?”

    “贫道虽不出门,却知天下事,无它,看报而已。”

    元丹丘说着,手抚着宽袖向书搁子方向引了引。

    李白目光看去,见那搁子上摆着许多纸卷,却是近年来时兴的报纸,他不由笑道:“你这山居老道不知报纸该是平铺的。”

    “习惯了。”元丹丘道,“先说你是如何来的。”

    “此番倒是结识了一位妙人,但不知从何处夸起啊。”

    正此时,一个小道童匆匆跑来,道:“师父,昨日的《东都文报》已拿来了。”

    “不急,待为师先与太白饮上一巡。”

    “可报上有太白先生的诗。”

    “哦?”元丹丘道,“拿来,为师看看。”

    李白饮着酒,笑道:“正要说的便是此事,我与薛白在蓝田驿一杯酒一首诗,棋逢对手甚是畅快。”

    元丹丘却是喃喃念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不由放下酒杯,讶道:“这首诗也在报上?”

    他来了兴致,倾过身去看这份报纸。

    “太白啊太白,为何又写这样的讽谏诗?”元丹丘道,“惹得圣人不快。”

    “何妨?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李白笑道:“这岂非忠言?”

    “忠言?”元丹丘拍着膝叹息道,“忠言也得听进去才行。”

    他虽认为这样不妥,好在李白素有放浪形骸之名声,圣人总不与他计较。

    再往后翻,只见这些诗句下方,还学着长安的《大唐文萃》一般,有几句评语,他一看,不由哑然而笑。

    “太白,自己看吧,此报甚是推崇你啊。”

    李白还在想着圣人如今的骄固,目光落到那几列字上,不由道:“倒与我一般,好夸大其词。”

    说是夸大其词,但那几句评语却真是说到了他心里去,让他觉得这一趟西行收获甚丰,至少得了一知己。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与此同时,薛白还在慢腾腾地往潮阳上任,行一日、停三日,打听着各方消息。

    终于,一封南诏的消息到了。

    就连薛白这个提前预料到阁罗凤要叛唐的人看了也是有些吃惊。

    “哥奴一直说他心里有数,姚州这么快就丢了?”

    “据说是张虔陀中了美人计。”

    薛白摇了摇头,道:“刊出去,把真实情形散布开来。”

    “会不会太触怒圣人了?近来我们在各地的小报,刊的都不是好话。朝廷与各州县已有所警觉,禁民间报纸了。”

    “这算什么?我大唐包容开放,边镇能尽用胡将,岂能容不下几句谏言,只要是忠言,何惧它逆耳。”

    薛白还是那个态度,他不怕触怒李隆基。

    就像现在,他老老实实的,李隆基也没打算把他召回长安,只怕此时心里还在迁怒他之前乌鸦嘴,把南诏说反了。

    寄望于圣人自己回心转意,没有用。

    只有把声势造起来,给到李隆基足够的压力,才有可能启用他们这一批“忠言逆耳”的臣子。

    马上要春闱了,又是一年“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的时候,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最近哪一个不看各种报纸,见识李白与薛白的对诗?

    士民舆论,恰是一点就燃之际,而华山停封、南诏叛乱,上位者却还想着粉饰太平。

    不管有没有这报纸,事实就是,太平盛世一旦崩塌了,粉饰是粉饰不住的,也许第一条、第二条小小的细缝糊住了,但缝隙只会越来越大。

    想息事宁人、遮掩乱象?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做不到。

    薛白要做的就是一把将那块遮羞布扯掉,任遮羞布下密密麻麻的虫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到时谁能胜出,就不是靠巴结圣人,而是只能各凭本事了。

    (本章完)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