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3章 大家大家  人人都爱马文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3章 大家大家 (第3/3页)

他虽眼中有惑,却是个不会直接戳破的人,什么都没有追问。

    梁山伯未问,祝英台很快被其他想法转移了注意力,嘀嘀咕咕:“东西不够,不然烟还能大点,再不济弄点□□丢那几个刺客,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马文才耳尖,一听“烟更大”,“□□”,突然福灵心至,扭头向她急问:“你是说,你能让平地凭空起烟,无物自动起火?”

    祝英台一怔,立刻反应了过来,连忙摇手:“不是平地凭空起烟,只不过是有足够的媒介,可以让烟火看起来很吓人罢了。就像今日,我是利用煤炭,不,利用木炭的不完全燃烧起了烟,这种烟虽然大,可是还是可以呛人。如果材料够,我还能做出不呛人的白烟来。”

    她最擅长的就是化学,也知道这时代除了装神弄鬼的人没几个钻研这个的,听到马文才感兴趣,立刻兴致勃勃地解释了起来。

    “至于□□,就是投掷出去会快速起火的助燃物,用瓶子装着,用的时候点燃了丢出去就行,也是看着吓人,其实没什么杀伤力的。不过……”

    她不确定地咬了咬手指头。

    “要增加杀伤力,也不是很难。”

    “马文才,你们好生生说这个做什么?”

    傅歧越听越是摸不着头脑,满脸蒙圈。

    “祝英台懂不少方术,她在家喜欢折腾炼丹。”马文才担心日后祝英台突然展露出这种本事让人无端猜忌,先透了点底。

    “我在想,她会的东西平日里不太用的到,可是在这种时候却能发挥作用。你们想,这只是驱赶百姓,如果是在战场上呢?一方突然起火,或敌营突然冒烟?”

    他知道日后还会再有兵祸,对兵书的研读从未落下过一天,但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但今日祝英台对烟雾的活用,让他有了不少想法。

    傅歧也是将门出身,马文才一点,眼睛顿时一亮。

    “天啊,要祝英台真会做这些,确实是奇袭的好手段,尤其在以弱击强,或声东击西之时……”

    一时间,两双炙热的眼神紧紧盯着祝英台不放,看的祝英台有些不安。

    “你们,你们这么看我做什么……”

    梁山伯自然知道这些“伎俩”若用的好了会如何,远的不说,若真有暴民生乱,能平地起烟的本事就可以驱散不少意志不坚的百姓。

    就算不这么用,白烟这种本事,在佛道两门“装神弄鬼”也是好用的。

    见祝英台惴惴不安,梁山伯不由自主地向前了一步,挡在了祝英台身前。

    “现在又不是战时,你们也不是什么将军,想这些未免太远了。”

    梁山伯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祝英台有这种本事,日后你们有要用上的地方,她难道还会推辞不成?”

    “就是就是,你们要真去打仗,我一定把这些本事都交给你们!”

    祝英台在梁山伯身后探了个脑袋,笑眯眯地说。

    “你真会讨好人……”

    傅歧嘀咕了一句,似乎也觉得现在说这个,像是小孩子讨论怎么能沙场杀敌一样,很快就移过了目光。

    但物尽其用的马文才却不同,立刻又在心里记了一笔。

    “能制酒,能炼金,能造烟雾,能起烈火吗?”

    他心中想着。

    “能起黑烟白烟,说不定毒烟也能制。有这样的本事,绝不能让她在闺中就这么蹉跎了……”

    几人在这里各怀心事,陈庆之那边已经问完了崔廉,一脸疲惫的出来了。

    见陈庆之满脸疲惫,还有些悲哀之色。

    陈庆之本就体弱,这一路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又是落水又是遇刺,几个少年都担心他哪天就病了,现在见他神情难看,哪里还记得刚刚说些什么,立刻收起心事,送陈庆之回徐家医馆。

    陈庆之虽然累,但更多是精神上的,侍卫们牵来了驴,他一路骑着驴回去,又休息了一下午,总算是恢复了元气。

    晚膳时,照例是所有人聚在一起用餐,陈庆之见几人都是欲言又止,满眼好奇,知道不透露一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是睡不着觉的。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这崔廉……”

    他苦笑了一下,放下了筷子。

    “还真算不上是被诬陷了。”

    傅歧当场就差点摔了碗。

    “他真的通敌?”

    “他确实是和一个魏国人接触过多。”

    陈庆之不便说太多,只是捡了些不重要的说,“那魏国人以前确实是魏国的官员,而且不是什么小官,只是他性格耿直,加之年事已高,许多年前就已经丢了官,如今是个白身,四处云游,一心一意著书立传而已……”

    “即是如此,那也该在元魏境内游历,为何跑来梁国?又怎么和崔太守相识?”

    梁山伯也有些疑惑。

    “若是其他学问,著书立传自是不需游历,可这位魏国的前任官员,研究的却是河流水利。”

    陈庆之叹气,“他在魏国也是出了名的大家,几十年来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和淮河以北,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地理变化,河道分布、沿岸灌溉,也记录当地的传说、历史,北方的水道地理早已经被他记录成册,只是因为南北相隔,梁魏邦交已经有许多年没有恢复,这位老者想要研究南方的水利地理,却一直得不到机会来梁国……”

    陈庆之说的像是什么人物的传奇,马、梁等人自是听得眼睛都不眨,精神集中,可祝英台却从陈庆之刚开始说起就有点坐立不安,神色也极为古怪。

    陈庆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自然没注意祝英台的神色,继续说了下去:

    “我之前也说了,那魏国的大家年纪大了,虽身体还算硬朗,可到了那个年纪,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变成黄土一坯。他著的那书,若不能记载淮河以南的水道,就算不上是什么可靠之书。因为河道不如山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情况也不断发生变化,河流会改道,地名有变更、城镇村落有兴衰,之前的地理水经之书,已经不能视作准则……”

    请支持正版订购全文,首发(晋)江文学。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