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五十二章:终于回来了!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四百五十二章:终于回来了! (第1/3页)

    “大嫂,为什么你们害怕还是大明子民,大明也进行了乡土村社啊。”

    乌云琪格忍不住,好奇询问。

    这位说话的大嫂,很明显是从中原迁徙而来。

    这才几年时间,怎么就这么担心再次成为大明子民。

    据她了解,大明现在也不差啊。

    兄长麾下,一群研究经济的读书人,在兄长的指导下,搞出什么通货膨胀之类的术语。

    说什么,大明近一年发生的物价明显上涨,是由于钱多了造成的。

    说实话,她还是第一次听说,钱多了不好。

    这位大嫂看了看乌云琪格,又看了看朱棣,有些怯怯。

    话从口中秃噜出来,她才意识到,王爷也是陛下的儿子,现在大明当家做主的还是把他们从元末战乱拯救出来的皇帝陛下。

    她经历过元末战乱,当然挺感激朱皇帝平定天下。

    可更感谢燕王殿下。

    这样的日子,以前大伙儿从未想过。

    朱棣见这位大嫂不敢说了,笑道:“大嫂,其实我也想听听,你们为什么害怕再变成大明子民,这就意味着,肯定咱们燕藩做好的事情,大明没有做好,你们的声音,更能让我们明白,今后咱们燕藩的执政,该坚持哪些,该改变什么。”

    朱棣尽可能收敛这些年独掌一方,日盛一日,令人敬畏的威严。

    这位大嫂受到了极大鼓舞,咬牙,说道:“王爷,俺们听说,朝廷虽然大面积推行乡土村社,可没有施行雇工身股制,朝廷走一步退半步,将来的乡土村社,会不会也后退回去?”

    “还有……”

    一群妇女随之全都放开了,叽叽喳喳说着她们心中的担忧。

    “朝廷也没有施行免费的村学。”

    “朝廷的官老爷,没咱们燕藩的和气,咱们燕藩的官老爷,从不会对咱们百姓吆五喝六,有些县太爷,甚至还亲自给我们村,村办工坊生产的东西,联络商人……”

    ……

    新式的侧开门马车缓缓启动。

    朱棣坐在车内,向冲着他们招手的百姓挥了挥手,许久后,才扭头,静静沉思。

    哎!

    许久,叹了口气,“伱说百姓没有长远目光吧,但他们看问题挺实在的,就因为听说朝廷没有推行雇工身股制,走一步退半步,就担心,将来连现在推行的乡土村社都会倒退回去。”

    至于官员对百姓客气。

    不敢像大明那样,对百姓颐指气使,他倒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明白官老爷为何对士绅客气。

    就明白,为何现在对百姓客气。

    完不成税赋征收,当官的是要挨上面责罚的。

    关乎自己的官帽子。

    可现在乡土村社的百姓,形成了一个个经济一体化的小集团。

    已经不是原来的一盘散沙。

    原来,一家人受到官权的欺负,即便是同村乃至同姓同族,其他人大多都会冷眼旁观。

    可现在不会。

    “之前,有人上书,向我谏言,把征税的任务,交给乡土村社这个领导集体,当时我有些意动,同时,也有些犹豫,一旦把征税权,赋予乡土村社的领导集体,就等于对一个个本来不在权力体制内的领导集体进行了变相赋权,民选出来的领导集体,就极可能因为得到这项权力,为所欲为。”

    这次出来,到处走走看看,坐下来和百姓聊一聊后。

    他就更不会这样做了。

    “这些向我提出这种谏言的官员,分明已经感觉到,征税这个问题,随着百姓政治地位、经济地位、集体力量的增加,已经不是一件可以吆五喝六,颐指气使,甚至有利可图的事情,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大家当然不想干了!”

    不想干,他也要逼着他们干!

    “绝不能让来自民间群体,对官员形成的压力,消失掉,这种压力,能长期有效,很好的遏制官僚风气。”

    当初他曾设想过。

    当商业进一步发展,彻底取消农业税。

    现在看来,可以不断减轻农业税赋。

    但绝不能取消。

    “农业税,如今看来,已经不单单为政权营运提供钱财支撑,更是遏制官僚风气的一把利器,一旦官员无法从与百姓这种互动中,感受到压力,他们的官僚风气,必然会迅速猖獗泛滥。”

    徐妙云笑笑,询问:“那你设想中的百姓监督制度,准备什么时候执行?”

    四郎设想中。

    一个县,将来会有零零散散几百个村子。

    这些村子,内部要从乡土村社领导层外,选出代表,参与县一级的监督。

    比如监督各种公共建设,如农田水利、道路等维护,征召徭役,支出明细等等。

    将来,还要对审判做出监督。

    比如,如果县府审判被罚之人,认为自己有冤情,只要集齐临近周边,数个村,乡土村社集体支持,村民代表,就能要求上一级州府重新公开审理调查。

    审理结果,最终还要向本县百姓进行公示。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数个村都认为审判不公。

    这种情况就意味着,审判结果的确引起了很大民怨。

    上一级州府进行公开审理。

    即可以有效减少冤假错案。

    同时,也能疏导民怨。

    如果连本村周边数个村乡亲的支持也得不到,要么是审理判决是对的。

    要么,就是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连周围人都认为,没必要为了一口气,而钻牛角尖。

    这类为了一口气,钻牛角尖的百姓不是没有。

    而且还不少。

    就如同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一样。

    政权运营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永远都是在照顾,笼络绝大多数人。

    朱棣摇头,“还不到时候,至少得二十年以后,新生代普遍扫盲后

    越是精英层,越是肮脏。

    这是必然的。

    “百姓做点坏事,顶天了,就是偷人家几颗鸡蛋,掐几个麦穗,可精英层的肮脏龌龊,那才叫真正的恶,就拿我来说吧,为了给整个大明起到警示作用,告诫大明各地乡土村社,不能接受士绅入股参与,我可以明知福建好几个村发生了,百姓过的宛若牛羊牲畜,可我就能硬着心肠,放任自流,只为警钟敲响时,足够振聋发聩。”

    “我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多数人,但我明知,却放任自流的内幕被传出去,依着百姓的质朴,会怎么想?”

    “而很多时候,顶层权力斗争的肮脏龌龊,还没有我这种好的出发点,大多是为了自身,或者是某个小圈层的利益,做一些肮脏龌龊的交易和勾当,这些事情传出去,百姓的质朴价值观,如何认同我们这个政权?”

    他不光是为了维护他这一系的政权考量。

    也在思考。

    即便百姓因为未来顶层权力斗争的肮脏龌龊,把他这一系的政权推翻了。

    再拥立一个政权,还能比他现在构造的这一套好?

    这世间,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无非是,矮子里拔高个罢了。

    ……

    临近中午。

    朱棣一行人抵达马尼拉湾。

    如今的马尼拉湾,经过数年发展,已经完全大变模样了。

    吕宋三百万人口。

    整个马尼拉湾,常住人口就有七十万,还有十几万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于海商船队,以及吕宋各地,来马尼拉湾做生意的商人。

    马尼拉也不叫马尼拉了。

    叫燕京。

    天下第一的天然海湾,如今被称作燕京港。

    整个都城,坐落于海湾两侧。

    北侧,东北部,靠近密集的红树林地带是朱棣选定的王宫。

    除此之外,北部还集中有体育竞技区、花园广场、中枢国子监、中枢各部办公官衙也设置在海湾北部。

    整个北部,是一个集政治、文化、体育的中心。

    海湾南边,红树林中间,有一条宽阔的水泥硬化永备道路,直接连接南部的陆军大营,以及海军军港。

    除此之外、水泥厂、钢铁厂、制砖厂、手摇缝纫机厂、玻璃厂、以及正在新建的自行车厂、钟表厂……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