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 (第2/3页)

    “祖父,我也喜欢采绿师姐!”

    雍鸣突然故意插嘴。

    朱雄英扭头,握拳吓唬。

    雍鸣低头偷笑:“大哥,我还喜欢其他师姐,我喜欢师姐们偷偷给我好吃的。”

    噗!

    马秀英、朱元璋被逗笑。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

    朱元璋含笑看着雍鸣,抬手点了点,“你爹身上那点脸皮厚,无赖劲儿,全都让你学去了!”

    ……

    一家人一直聊到午后。

    朱元璋、马秀英表态,他们对这门婚事没有意见。

    只要朱标同意,等北征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不过,朱元璋提出一个要求。

    北征后。

    采绿不能跟着回东番了,要让采绿留在马秀英身边。

    说白了,就是让马秀英亲自教导。

    朱雄英想要反驳时。

    徐妙云替采绿答应下来。

    当初,她和大嫂七八岁时,也在母后身边待过两三年,得到母后亲自教导。

    那段时间,她在母后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宫内规矩多,但采绿能有这个机会,是采绿的福分。

    母后大风大浪走来,知识以及阅历沉淀的智慧,采绿能学到一两分。

    对采绿将来在皇宫生存,都受益无穷。

    徐妙云出宫时。

    朱元璋特批雍鸣和祈婳跟着回府。

    朱元璋知道,海军将领、海商来了金陵,肯定要去朱府拜访。

    朱棣不在。

    朱府做主的就是徐妙云和朱棣的嫡长子雍鸣。

    雍鸣现在接触这些海商,有利于将来继承朱棣创下的基业。

    ……

    果如朱元璋猜测。

    徐妙云带着朱雍鸣刚刚回府,娜仁托娅就匆匆来报,海商们全都在议事厅等着。

    徐妙云把小祈婳和金豆子,交给娜仁托娅,就带着雍鸣赶往议事厅。

    “大伙儿说说,王爷此番北征之后,会不会立国?”

    “对啊,我也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若是王爷立国,我是打算迁徙到王爷治下,做王爷的臣民。”

    “张兄,当初你可不是这样说的,你好像准备把你家庶子迁徙到王爷治下。”

    “嗨嗨,这不是形势发生变化了嘛,这几年,在东番待久了,我每次回咱们中原,总觉得各种不适应,咱们福建还好点,去其他地方,越发感觉难受。”

    “可不,我也有相同的感觉,福建氛围还比较接近东番,可咱们大明其他地方,太死气沉沉了。”

    ……

    徐妙云、朱雍鸣来到议事厅外,就听里面传出的议论声。

    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这些豪强商贾对东番的认同,恰恰说明了,四郎所做一些文化氛围的倡导是正确的。

    可这些话,在金陵说,若是传扬出去。

    恐怕又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王妃!”

    俞靖率领海军将领,坐在左侧,没有参与议论,率先看到徐妙云和朱雍鸣。

    海军将士哗啦整齐划一起身。

    商贾们后知后觉,忙起身。

    “拜见王妃、世子!”

    徐妙云牵着朱雍鸣走入议事厅时,众人齐齐行礼。

    徐妙云含笑点头,落座后,雍鸣站到了旁边。

    “刚才听大家议论的热闹,对于大家喜欢东番的氛围,我和四郎都十分高兴,不过,这里是金陵,大伙儿接下来说话做事,还是要注意点。”

    有些事情,必须提醒。

    海商们来金陵是为了做生意。

    她和四郎则希望,通过海商,把新气象引进来。

    不能因为海商们口不择言,影响了利国利民的好事。

    “是是是。”

    “王妃教导,我们记住了。”

    ……

    一众海商回想刚才谈论内容,纷纷意识到,激动之下,的确有些口无遮拦,纷纷保证。

    徐妙云一笑,转移话题,“陛下已经准许你们开办博览会的提议。”

    海商们已经从俞靖口中得知了。

    可再从徐妙云这里得到确认,依旧高兴。

    纷纷笑着交头接耳私语。

    徐妙云等待片刻,继续说:“既然要办博览会,就要办的出彩,办的别开生面,给金陵百姓,留下难以忘记的深刻记忆。”

    这样,才有利于,新气象的传播。

    “你们准备怎么办?有想法吗?”

    众海商相互对视。

    一名海商起身抱拳作揖,“王妃,此番我们带来的货物,有海外一些果干、香料,还有一些,从西边传来的琉璃制品、另外就是咱们福建乡土村社出产的棉布、丝织品、红枣玉米糕、茶叶、柿饼、炒栗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徐妙云边听边默默分类。

    海外的物产,主要是农作物果蔬制品。

    手工业制品。

    海外根本没法和大明相比。

    一直以来,福建的海贸都是往海外贩运手工制品。

    “福建的棉布、丝织品?”徐妙云看着海商们,好奇询问:“海贸供需已经无法消化福建产出?”

    福建产出的低价棉布、丝织品,四郎一直以来是不希望在大明内部进行倾销的。

    对大明原有从事这些行业的百姓,冲击太大了。

    “王爷,棉布、丝织品海贸还能消化,我们只是带了少量货品来金陵试水,主要是想推销给朝廷……”

    徐妙云看了眼海商们。

    这群人的鼻子太敏锐了。

    几个月前检阅新军。

    这群人只是听说,朝廷对陆军第一镇的纸甲很感兴趣。

    这次就带来了丝绢,想要推销给朝廷制造纸甲。

    怎么说呢。

    算是一件好事吧。

    朝廷军队对铁的需求减少。

    就如四郎所说,铁就可以大量供应民间。

    百姓使用的铁制农具价格就会下降。

    有利于粮食增产。

    东番的铁,除了制造火铳、火炮。

    几乎全都用于制造廉价农具,提供给一个个乡土村社。

    即便如此,铁的需求量依旧无法满足。

    以至于,冶铁工坊在不断增加人手同时,一群匠人正在琢磨,如何更大规模冶铁。

    四郎说。

    只要大规模廉价冶铁得到突破,不光军事力量会突飞猛进。

    民间经济也会突飞猛进。

    “王妃,至于茶叶、柿饼、红枣玉米糕这些小货品,是叶大人让我们带上的,叶大人正在精细化发展咱们福建乡土村社,依托已经发展起来的资源,开始深挖潜力……”

    徐妙云微微点头。

    福建本来就有茶山。

    四郎没去前。

    福建的茶山,主要走精品高价的路线。

    都是士绅利用自家山地进行培育种植。

    四郎去建安搞乡土村社开始后,就在一些多山,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

    把朝廷的一些山地,命人砍伐了树木,以村为单位,沿着山地,种上了一陇陇茶树。

    走的就是量大廉价的路线。

    过去几年,茶树逐渐成长,就开始往海外贩运。

    不过,比较困难。

    主要是陈家阻断了航道。

    对茶叶的需求,主要还是极西之地。

    四海周围的国家,也就有钱的精英层才会品茶。

    百姓穷的衣不蔽体,温饱都要依靠气候环境,四季不绝的果蔬充饥。

    怎么可能喝得起茶。

    这就造成,福建量大廉价的茶叶,一直销路不畅。

    对百姓富裕的贡献比较小。

    很显然,叶茂等不及开拓海外销路,准备将福建百姓种植的廉价茶叶,销往大明。

    这倒是可以。

    很多读书人家庭,城内小富之家,其实并不宽裕。

    这类家庭,少不了茶叶。

    太昂贵的茶叶,负担吃力。

    福建百姓种植的廉价茶叶,刚好能满足他们。

    将来,乡土村社越来越多建成后。

    农村百姓家也会饮茶。

    就像土桥村乡亲。

    他们离开那会儿,乡亲们还在喝白水。

    这次回村。

    去那一家,都要拿出茶叶招待她和四郎。

    一种负担小,廉价的茶叶,在大明,未来肯定有很大需求。

    茶叶一物,能使人们手中的钱财运转起来。

    按照四郎的话说。

    钱财只有流动起来,民间才会越来越富裕繁荣。

    ……

    徐妙云耐心听完后,提议道:“咱们东番推行的烹炒菜肴、火锅菜系,你们经常吃,不知你们会不会做?”

    “王妃,我们不会做,不过我们的船上有人会做。”

    “对,我等现在就离不开这口吃。”

    “海外这些香料,运用在烹饪中,实在是太美味了。”

    ……

    众人纷纷含笑附和。

    徐妙云笑笑。

    新的烹饪,是未来推行新华夏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化要融入百姓衣食住行。

    如此,才能润物细无声,把新华夏文化,根植到异域百姓心中。

    “既然船上有擅长这方面烹饪的能人,到时候,把你们带来的香料,用到食物中,博览会中做些可口的食物,让百姓免费品尝……”

    没有什么印象。

    能比得上,口中味蕾留下的印象。

    “这样吧,采购食材肯定少不了花钱,我给你们准备三万两银子……”

    这段时间,父皇没少赏赐东西。

    银钱方面,她和四郎虽然紧巴巴的,倒也不在乎这些。

    反正够吃够穿。

    存着那么多银子做什么?

    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商贾们推辞不过,最终接受,并且商议,所有人再凑两万两,拿出五万两准备食材。

    议定后。

    商贾们匆匆离开,去准备。

    徐妙云看向俞靖,“左相和你们商议转运俘虏之事吗?”

    此事,她最关心。

    人口问题,一直困扰四郎。

    草原人,虽然不是中原汉民。

    可元朝统治这些年。

    大多数草原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

    也被中原很多文化习俗同化了。

    这样一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