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第1/3页)

    临近中午。

    “燕王又打赢了!”

    “之前金陵很多人还说,三峡口不好打,说什么,燕王在三峡口肯定会遭遇一场苦战!”

    “是苦战啊,燕王偏师,打了两天呢!”

    “哈哈……老张,你这阴阳怪气的话,可别让那些读书人听到。”

    ……

    三峡口大胜的消息传回金陵。

    金陵百姓顿觉扬眉吐气。

    捷报未传回前,那些读书人评头论足,说什么,燕王即便能攻克三峡口,也一定要付出巨大伤亡。

    大伙儿听闻,就私下议论不可能。

    那些读书人听到了。

    还要凑上来骂大伙儿一句愚民!

    说大伙儿盲目崇拜燕王?

    有些读书人更是过分,竟然写什么战况分析。

    交给街边酒肆的说书人,大张旗鼓分析。

    描绘三峡口地势艰险。

    说燕王偏师,是什么诸皇子联军,皇子们都没领兵打仗经验。

    甚至有人隐晦预测,燕王可能遭遇人生以来,最大的失败。

    大伙儿当然不相信了。

    可架不住,人家说的头头是道。

    都开始替燕王担心了。

    现在事实证明。

    这些喜欢出风头读书人的话,真不能听,不能信啊!

    这类读书人说话。

    他说东,大伙儿应该往西。

    他说左,大伙儿就要往右!

    ……

    朱府。

    “阿姐,这回读书人的信誉,在百姓心中算是破产了。”

    徐妙音抱着金豆子,笑的前俯后仰,“现在外面的百姓都在议论,读书人说往左,大家就应该往右!”

    徐妙云看了眼坐在旁边的乌云琪格,含笑嗔目道:“你都是出嫁的人了,别这么嘻嘻哈哈。”

    三峡口捷报的消息传回后。

    她也松了口气。

    这些年。

    大明的政治氛围十分宽松。

    原因有很多。

    首先,父皇比以前越来越自信了,更能容得下各种声音。

    其次,过去几年,朝廷在全力推动乡土村社,以及为北征备战。

    都需要宽松的政治氛围。

    如果政治氛围针尖对麦芒般紧张。

    必然会有很多本来利益受损的人,跳出来,指摘乡土村社、以及备战北征。

    政治氛围宽松。

    朝廷做朝廷的。

    这些利益受损的人,适当让他们去茶楼酒肆、勾栏场所发发牢骚。

    人的情绪,通过嘴巴,在茶楼酒肆、勾栏场所宣泄出来。

    总好过,这群人利益受损,情绪无处发泄,最终钻牛角尖,偏激的把矛盾拱到朝堂上。

    就和四郎在福建做事一样。

    士绅读书人可以骂他。

    但不能干扰、破坏四郎施政。

    大儒吴海破坏四郎施政,那就只能送吴海先生赴死。

    但也紧紧只是一个吴海。

    其他脑袋发烧发热的读书人。

    除了被丢到东番搞乡土村社,四郎再未惩处任何一人。

    以至于,直到现在,福建还有很多士绅读书人在骂四郎呢。

    商贾豪强资助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研究学社,除了他们认同了四郎的思想。

    其实,也有讨好四郎的意思。

    通过资助读书人,研究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扩大这一理念在读书人群体的支持者。

    一来,讨好四郎,以此对抗福建的牢骚声、咒骂声。

    二来,这群因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受益,且接受这一理念的商贾豪强,希望通过扩大读书人的支持,确保这一理念不被颠覆。

    ……

    总之,整体宽松的政治氛围。

    就导致了,大明境内的读书人十分活跃。

    就像金陵内,出现了很多读书人意见领袖。

    这些人通过传播自己的意见,迅速蕴养声望,无非就是想走捷径罢了。

    此番四郎偏师一路,进攻三峡口。

    百姓十分关注。

    对于这些乱头养望的意见领袖来说。

    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肯定要积极发表言论。

    若是判断对了。

    声望瞬间就会高涨无数倍。

    加之,朝中有些人不希望四郎风头太盛,想在百姓心中泼泼凉水。

    就让这些意见领袖们,在城中积极发表有关三峡口一战,一定会十分艰难的分析。

    而且,很多怀着客观中立的文武朝臣,都预测三峡口不好打。

    于是,金陵城内。

    对四郎攻克三峡口的舆论,就出现一边倒的悲观倾向。

    要说她不受影响。

    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就如妙音所说。

    此番,金陵比较有名,充当意见领袖的读书人,算是一个跟头,栽的灰头土脸。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四郎攻克三峡口很悲观。

    一个叫解缙的意见领袖,就坚持认为,三峡口难不住四郎。

    无论是谁。

    她对这群意见领袖并无特别好感。

    有人年轻,喜欢虚头巴脑,指点江山发表言论。

    可就是不肯踏实实干。

    有些意见领袖就更不齿。

    为名利,乱头养望!

    “嫂子,这些意见领袖,朝廷就不管?”乌云琪格突然开口。

    她刚来大明时。

    还没这种情况。

    这些年,这种情况越来越热闹了。

    有时候,这些所谓意见领袖说的事情,实在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就比如,义兄朱粗鲁领兵回朝半年前。

    关于朱粗鲁的议论突然多了起来。

    而她也突然成为了被这些意见领袖评头论足的对象。

    也就她只是个俘虏。

    这里是大明!

    要是换草原,她必然骑马操刀,即便追到天涯海角,都要砍下这些乱嚼舌根家伙的狗头!

    好在,等朱粗鲁回来后。

    这群胆小鬼,突然息声,不敢再瞎说半个字。

    整个大明上上下下,都知道,义兄朱粗鲁那是把嫂子捧在手心里。

    徐妙云看向乌云琪格,含笑道:“四郎说,这些意见领袖别有目的的声音,虽然听着让人恶心,短时间内,还能造成一些负面影响,长远来看,反而是一件好事。”

    徐妙音、乌云琪格好看的眉角微挑,诧异看着徐妙云。

    徐妙云笑着解释,“其实,四郎也是受张三丰张真人启发,张真人说,没有黑,就无法证明白存在,没有恶,就无法证明真善美之好。”

    “别有用心的言论,只要不影响大局,影响一点局部,没什么不好,别有用心,就一定会被戳穿,在戳穿证明的过程中,百姓就接受了一次实践教育……”

    四郎在福建时,经张真人提醒后。

    就明悟,这是训导百姓,启发百姓的一种好办法。

    让所有百姓都读书识字,根本不现实。

    不,即便读书识字,糊涂蛋不一样很多嘛。

    只有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发生了。

    即便是不识字的百姓经历了。

    也能增长教训。

    而且,百姓不识字。

    更珍惜经验教训。

    她无法判定。

    大明这种宽松氛围,能持续多久。

    但可以肯定。

    四郎海外建立的基业,肯定要逐步提倡宽松氛围。

    只要不影响大局,借此训导民众,迅速掌握一定辨识能力。

    ……

    治国无非就是以愚治民,还是以‘开智’治民。

    四郎显然更认可‘开智’。

    以愚治民,民智未开。

    治理天下是更简单一些。

    可统治一群没有开民智的百姓。

    别有用心之人,太容易颠覆了。

    他们以外来人,统御异域百姓。

    若是以愚治民。

    更容易被人利用颠覆。

    大明内部,一些敌视他们的人,都有可能去资助异域一些失败的精英层,挑起族群矛盾,打着驱赶外来者的旗号,颠覆他们。

    隐患如此之大。

    还不如直接开民智。

    首先在统治疆域内,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民智开。

    底层百姓总会明白,到底是接受他们的统治好,还是接受原本王朝的统治好。

    经济利益暂时稳定民心。

    然后用包装在乡土村社和雇工身股制的中原文化,灌输同化异域之民。

    同时吸纳一些异域传统文化。

    同时,在一些日常总要影响每个人的方面。

    比如服饰、发饰、饭食方面。

    摒弃大明文化、摒弃异域文化,提出一种全新文化。

    比如,服饰方面的分体式衣服。

    比如,四郎从福建招揽了一批厨子。

    什么都不做。

    专门研究新的烹饪方式。

    又比如。

    进忠正在带着一群读书人,对四郎提出的拼音法进行修改。

    当初她帮着四郎修缮的拼音法,是在金陵话的基础上,弄出来的。

    现在正在修订的这部拼音法,口语发音,和各地口音都不一样。

    有些类似北方话。

    却又不完全像。

    总之,无论是服饰、发饰、烹饪、亦或是‘官话口音’,将来都要通过他们这些人带头。

    形成潮流。

    最终,结合教育。

    彻底形成一种新华夏文化!

    从而形成统治内,所有人对这种文化的自豪、认同。

    总之,就是把始皇帝做过的,书同文、车同轨重新做一遍。

    不过,吸取始皇帝,强硬推行秦制的教训。

    他们不会强行推行明制。

    华夏文化要包含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新服饰、发饰、烹饪、‘官话口音’,包容吸收一些,不重要,不影响大局的异域文化。

    以新华夏文化的面貌示人。

    始皇帝强推秦制。

    六国百姓强烈感受到,秦制要征服他们。

    是人就有逆反心。

    而提倡一种,有别于明制,但精髓却是华夏文化的新文化。

    就不是他们这群外来者,征服异域之民。

    而是双方文化碰撞,包容兼蓄,产生的一种新文化。

    只不过是华夏文明更优秀。

    占据了主导地位罢了!

    这样更温和一些,从而达到,隐患最小,反抗心理最小的同化目的。

    如此。

    将来雍鸣继承基业。

    也不怕,隐患太多,强势压着的火山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