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章 退学威龙  盛唐挽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51章 退学威龙 (第1/3页)

    这天,契丹战俘终于被五百幽州边镇将士押送到长安。每天都跟杨玉环夜夜笙歌的李隆基,得知此事后大悦,下令犒赏有功将士。

    生擒一人,酬获人绢十匹;斩首者,绢五匹;其功勋爵位等,可由幽州节度府自行分配。

    这个赏赐很丰厚了,因为按人头斩获来算,可以说这些士卒一个个都捞得脑满肠肥了。

    要知道,如今早已不是初唐建功立业的时代了。唐国可以获得的土地,也早就获得并巩固下来了。捞军功的难度,远胜以往。

    府兵制度的名存实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打仗已经无利可图,变成了纯粹应付差事的“恶事”。

    就算偶尔能在边境大胜敌国,斩获无算,基层士兵也捞不到什么好处。唐国中枢往往就是用勋官与爵位打发一下。

    对于军功赏赐,朝廷给爵位给得很爽快,但给财帛却又给得很小气,用個成语概括一下,就是典型的“口惠实不至”。

    和《木兰辞》里面介绍的一样,唐代军功,也是实行了“十二转”制度。

    当年北魏的时候,打仗如果是“军功十二转”,那战后封赏可就是“赏赐百千强”了。

    什么叫“转”?

    每次战斗中表现最突出的那位将领,可以获得“三转”功勋。

    双方兵力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太小的战斗不算数),在以少胜多的战斗中歼灭(斩杀俘虏)敌人百分之四十兵力,就可以获得“五转”功勋。

    其他斩将级别、在战斗中发挥什么作用,都由上级负责计算转数。多次战斗的功勋可以累加,凑够十一转,可以受封柱国,十二转以上,封顶了,就是上柱国。

    不过到了盛唐,这一套完全变味了。

    这一时期唐国究竟有多少“上柱国”,无人知晓,占比也不好统计。比如说江南与蜀地,乃是朝廷的钱袋子,服兵役的人很少,占比自然低得可怜。

    但是,河西那边的情况是,本地男丁中,把没有服役过的也算在基数里面,有“上柱国”头衔的人超过了20%以上,接近四分之一了!

    保守估计,五个男丁中超过一个人是上柱国,这种赏赐不仅不值得夸耀,甚至某种程度上说还带着羞辱人的意味。

    此番幽州藩镇大胜,这五百人的封赏抚恤,按常规来说,就是方有德自己处理了,把军功十二转算一算,给些勋官就完事了。能在“无诏入京”的情况下请赏,面子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李隆基不见得每次都同意,但谁让他刚刚把儿子寿王李琩的老婆搞到手了,正玩得起劲呢。

    方有德的军功,就变成他跟“儿媳”吹嘘自己文治武功的资本。

    这是幽州边镇将士们的幸运,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跟之前的统帅都不一样,把士卒们的生死与利益放在心上的节度使。

    这也是幽州边镇将士们的不幸,因为无论他们创造了多少战功,实际上还是需要有一个强力人物为其争取利益,现在的大唐,又有多少“方有德”?

    李隆基心情好的时候,又有多少呢?

    万一报功的时候,恰好这位大唐圣人心情不好怎么办?

    当然了,也得亏是领赏与需要抚恤的士卒只有五百人,要是再多点,可能李隆基也会捂住腰包,随便糊弄一下得了。

    正当长安酒坊的士子们在讴歌边镇大胜,唐国威严照耀四方之时,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欢欣鼓舞,比如说那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幽州节度使……的独子。

    兴庆宫后门的方家宅院内书房里,方重勇一脸无奈看着两手空空的郑叔清,有气无力的问道:“你是特意来嘲讽我的么?”

    “我为什么要来嘲讽你?”

    郑叔清一脸古怪问道。

    “我还以为我已经很出名了呢。”

    方重勇叹了口气,把自己“退学威龙”的遭遇跟对方描述了一番。

    “你是说,你先进国子监,然后因为年龄不够被拒收;后面进了弘文馆,又因为你父亲的进言,被革除学籍?”

    郑叔清一脸惊讶,这等离谱的经历,他长这么大头一次听说,也算是长见识了。

    “对,然后给我补了一个千牛卫中郎将,一个九岁的千牛卫中郎将,你说可笑不可笑。”

    方重勇脸上就差没写“生无可恋”四个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