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我常风今日要做文官的敌人(万字章)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第218章 我常风今日要做文官的敌人(万字章) (第1/3页)

    弘治帝将五人的供状看了一遍。

    李东阳和常风跪倒在地,等待着皇帝对此案的决断。

    弘治帝先说了对程敏政的处罚,这个处罚令常风和李东阳震惊。

    弘治帝道:“程敏政玩忽职守导致试题外泄。幸而只泄给了徐经一人。”

    “勒令程敏政致仕吧。”

    皇上要罢程敏政的官?

    怎么可能?

    天下人皆知,皇上宽仁,倚重文官。程敏政以其出身、姻亲、科场名次、仕林名声,是朝中文官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啊!

    京官们闲来无事,预测谁是下一个入阁的人。最后的得出结论:九成是程敏政。

    然而这一回,皇上却将前途无量的程敏政一撸到底?

    李东阳连忙求情:“禀皇上。程敏政有罪。但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至多罚俸或降职”

    弘治帝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朕知道,他是你的好友。你自然要偏私!”

    “偏私”二字的分量极重。

    李东阳连忙噤声。这二字一出,程敏政他是不能保了。

    弘治帝问常风:“常卿,你说朕对程敏政的处罚妥当吗?”

    常风答:“皇上是古今第一圣明的君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答了,又好像没答。评价了,又好像没评价。

    年轻时,常风最看不起遇事只会喊“皇上万岁”的万岁阁老万安。

    上年纪之后,常风赫然发现,有时候,空喊万岁是一个绝对不会犯错的稳妥之法。

    李东阳感到很奇怪:一向宽仁的皇上,这一回怎么对程敏政如此严苛?

    常风心中却有数:明白了。文官势力这两年日益坐大。皇上这是在借惩治程敏政,对文官集团略施打压。

    弘治帝道:“朕圣明与否,自有后人评价。但程敏政,朕是一定要勒令他致仕的。”

    “就不要拟旨了。李东阳,你既跟程敏政私交不错。就由你去说,让他主动递致仕折子。朕会恩准。”

    弘治帝心意已决,李东阳无奈,只得拱手:“是,皇上。”

    弘治帝又道:“程敏政的家仆程旺、程忠父子,竟敢偷盗试题,卖予举子。着实可恨!可恶!着锦衣卫立即将二人密裁,无需经三法司。”

    常风拱手:“臣遵旨!”

    现在,只剩下无辜的会元唐寅、买考题的第二名徐经没有处置了。

    常风本来认为唐寅既然是清白的,就一定会平安无事,参加殿试。

    万万没想到,弘治帝竟说:“唐寅这人狂傲不堪。没有一点读书人的矜持、谦逊美德。”

    “杏榜还没公布呢。他就自称必是会元。这样的狂生,怎么配参加殿试,跻身金榜?”

    “拟旨,革除唐寅会元身份。永生不得再参加会试。只许为吏,不许为官。”

    这道旨意一下,唐寅的仕途尽毁!

    常风要为唐寅说情。

    常风道:“臣恭请皇上收回成命。唐寅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才学斐然。有本事的人自然就狂”

    弘治帝大手一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断了他的仕途也好。朝廷只是少了一名官员。大明会多一位名冠古今的才子。”

    常风愕然!

    有件事,常风不知道。

    弘治帝勤政,闲暇时喜欢看时人诗词、书画怡情养性,舒缓心情。

    内承运库内专门有一个箱子。里面装的都是弘治帝五年来收集的唐寅诗词、书画。

    弘治帝.是唐寅的小迷弟之一。

    他痛下决心,断了偶像的仕途,原因有二。

    其一,会试风波缘起于唐寅的狂人狂言。唐寅已经犯了读书人的众妒。

    程敏政仆人卖题的事,弘治帝并不打算公之于众,以免仕林人心浮动,危害社稷根本。

    总要公开处置一个人,安抚天下读书人。唐寅是最适合背锅的。

    其二,看似是惩罚唐寅,可换个角度想,未尝不是在保护唐寅。

    朝廷中的两榜进士多如牛毛,少唐寅一个不少。

    才子一旦踏入朝堂,就会被残酷的朝堂磨平棱角。

    大明会多一个庸碌的官僚,少一个独步天下的才子。

    官场可以没有唐寅,文坛不能没有唐寅!

    常风听了弘治帝意味深长的话,心中立即了然:啊,明白了。皇上是为了唐寅好啊。

    他立即高呼:“皇上圣明!皇上万岁!”

    最后一个需处罚的人,是买考题的徐经。

    贿买会试考题,是板上钉钉的死罪。

    万万没想到,弘治帝竟说:“徐经买考题之事,不宜公之于众。此人跟狂生唐寅交好,想来亦是狂儒童子之类。”

    “也革除他的贡士资格,永不得再考会试。此生只能为吏,不得为官。”

    常风已经摸清楚了弘治帝的意图:皇上这是要将科举舞弊案冷处理!

    程敏政名义上是自行致仕。跟会试无关。

    程忠、程旺是锦衣卫密裁。密裁这两个小人物,在京城中掀不起哪怕一丝涟漪。

    唐寅、徐经被剥夺贡士资格,断绝科举仕途。理由是他们“狂妄”。亦跟舞弊无关。

    李东阳心中大喜过望:妙啊!这样一来,阉宦们想借科举舞弊掀起大案的意图便不能实现。

    虽然程敏政丢了官。但朝堂,还是我们这些文臣的朝堂!

    李东阳高呼:“皇上圣明!”

    弘治十二年的科场舞弊案,似乎画上了句号。只是似乎而已。

    弘治帝明发了一道圣旨:经内阁、翰林院、锦衣卫重阅案卷,会试并不存在舞弊情事。诸贡士照旧参加殿试。

    会试第一名唐寅、第二名徐经狂妄,不配参加殿试。革除贡士资格,由其余贡士按名次递补。

    本科贡士的员额是三百人。去了两人,三百零一名、三百零二名顺利补录入杏榜。

    可怜的常风!他是第三百零三名。

    也就是说,这次就差一个名次,便能会试拔贡。

    可能这就是命吧。

    落第举子们见唐寅、徐经被剥夺了贡士资格,个个幸灾乐祸,心理平衡了。也不再闹事,各自踏上了出京返乡的旅程。

    正值阳春三月。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唐寅和徐经骑着健骡,落寞的出了京城。

    徐经是咎由自取。唐寅却是无妄之灾,跟着他倒霉。

    以唐寅的才学,就算闭着眼睛参加殿试,把墨泼了脸上,脸滚答卷,也能拿个一、二甲的名次,混个进士及第或进士出身。

    但现在.他此生与科举无缘。

    唐寅万念俱灰,并不打算回江南。而是打算游览下北方的名山大川,见识下各地的女人。

    徐经心有余悸,但又十分庆幸。这回是掉脑袋的罪啊,竟然死里逃生。万幸万幸。

    徐经对唐寅满怀歉意的说:“唐兄,这一回是我害了你啊。我对不起你。”

    说完徐经从袖中掏出了一张三千两的银票:“这笔银子,权当我给你赔罪的。”

    本来徐经以为唐寅不会收,至少也会客气客气。

    没想到,唐寅一把将银票抢在手里:“才三千两啊!徐兄家财何止数十万贯?多给两千凑个半万之数岂不美哉?”

    “你害了我,补偿我是应当的!”

    徐经听了这话,大喜过望:“有有有!唐兄稍等!”

    说完徐经打开了行李,翻找出了几张银票:“这是两千四百两。全给你。”

    唐寅道:“《诗经》之中,失意文人总假托‘求好女’来抒发自己想要得到明君重用的政治抱负。”

    “我仕途已断。此生就只能实实在在的求好女,寄情于勾栏,沉醉于美女。”

    “徐兄给我的五千多两,我会尽数充为嫖资!”

    徐经忙不迭的作揖:“是我害了唐兄啊。”

    唐寅道:“罢了。一切皆是命数。”

    就在此时,一名骑士纵马狂奔,来到了二人面前。

    骑士是锦衣卫的常屠夫。

    二人见到常风,吓得下意识的一缩脖。

    该不会朝廷改了主意,要杀我们俩吧?

    徐经提醒唐寅:“唐兄,快跪下。”

    二人“噗通”跪倒在地。忙不迭的请求:“常大人饶命。”

    常风看到这滑稽的一幕,忍俊不禁。

    常风道:“二位误会了。我此来,一是给你们送行。二是有人托我给唐先生赠一首送别诗。”

    说完常风从怀中拿出了一封信,递给唐寅。

    唐寅有些奇怪,什么人的送别诗,值得锦衣卫的屠夫亲自来送?

    他打开信笺,只见信中是一首五言送别诗。

    “离愁别绪随风散,相思之情绕心回。送君赴别情难抒,相逢即是梦中游。”

    坦率的讲,这首诗写的很一般。在弘治朝第一才子唐寅面前,简直就是学童水平。

    这首诗的署名更让唐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署名:纪桂子。

    唐寅心道:我从未听说过这人,更没有交情。他为何要给我写送别诗?还是锦衣卫的巨佬亲自转赠?

    唐寅自然不会也不敢想:当今皇上生母姓纪,原籍广西。广西,桂也!

    十四年前蔡侍郎府邸栽赃储君的信,署的化名便是纪桂子。

    弘治帝很喜欢唐寅,想在他出京时赠他一首送别诗。诗写完,却不知道该如何署名。

    他想起了十四年前贵妃党给他取的化名。干脆署名纪桂子。

    唐寅问:“常大人,敢问这位纪兄是?”

    常风微微一笑:“在大明,仰慕唐先生的人有千千万。他只是其中之一。你就不要追问了。”

    唐寅道:“时候不早了。学生告辞。”

    常风却道:“唐先生。我办案多年,遇到过无数人。”

    “我曾遇到过一个很有趣的人。姓石,名明月。”

    “他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今日转赠于你。”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唐寅拱手:“受教。”

    常风拱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唐先生,后会有期!”

    常风一语成谶,果然后会有期。十几年后,常风跟唐寅还会相逢。只不过,相逢的地点不是京师,而是南昌。

    弘治帝是一位明君。他断了唐寅的仕途,大明多了一位名冠千古的风流才子。

    接下来的岁月中,唐寅寄情于勾栏,泄情于商女。成为了真正的风流才子唐伯虎。

    有明一代,才子之冠,应为两人。一为唐寅,二为徐渭不是哪位名人说的,网络作家胖可乐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ianqihaotianmi.org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