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父真是料孙如神!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大父真是料孙如神! (第2/3页)

,拿大秦最大的三代举例,王离从军的时候直接就是亲兵。

    什么叫亲兵,是核心指挥官的警卫员,人家起手都是一辆战车。

    警卫员和小卒理论上来说是一个级别,但那能一样么?

    不是生死一线,绝境之下,王离压根没有亲临前线的可能。

    仗打完,哪怕是败仗,凭王离的能量都能混一个保驾之功……

    秦朝还规定宗室不上战场不能袭爵呢……

    上战场和亲临前线那完全是两回事。

    当然,虽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再怎么说也是上去走了一趟,眼睛不瞎起码能看出来点东西,也不至于闹出来完全外行的笑话。

    从这一点上来看也算是通过制度强行的提升了权贵之家们的下线,虽然也就那么一点点……

    所以弄清楚这一点就明白了……

    在商君规定置法吏为天下师以后,秦国后续规定学室弟子最起码是吏员的子嗣以后,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秦朝的学室,也就是正规的晋升机构已经沦为了关内秦吏的自留地。

    当然,这个制度确实是吊打六国的。

    而秦朝在上升期不断鲸吞的过程中,内部当然也不会出现大规模腐化和内卷。

    就连现在摆在明面上的问题也是吏员不够,而不是蛋糕不够大,所以秦吏,学室出身的秦吏,一直都没出问题,哪怕他们没有什么竞争。

    在秦朝灭亡的时候,这群秦吏都还抱着高人一等的骄傲,是萧何和刘邦亲自出面获得了他们的信任,若不然关内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刘邦最强大的后勤支援之地。

    能力确实没的说,但骄傲是一把双刃剑。

    譬如世袭秦吏普遍看不起通过军功爵进入学室的。

    而正规学室出身的秦吏更看不起那些没有进入学室学习而临时凑数的秦吏。

    同理,关内的秦吏也看不上关外的秦吏。

    秦朝一直从关内往关外输送秦吏。

    根据记载,通常都是考核成绩比较差的秦吏才会被输送到关外。

    而那些考核失败的秦吏在得知自己要被输送到关外以后通常也是如丧考妣。

    秦朝大方向上其实没有做错,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文化习俗……

    但是因为没有经验的原因,小方向上出错的问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像这样的小错误比比皆是。

    甚至始皇帝本人嘴里都时常蹦出来六国旧地,官员说谁谁出身燕赵之地也都是常事。

    所以,别看有七成秦吏并非学室出身,可实际上,这七成的秦吏,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

    不是学室出身的秦吏大部分是没有资格成为官员的……就算有资格,通常也捞不到什么像样的官位。(没什么后台的情况下。)

    真正的读书人,真正自负才学的人,是不能够接受这种不公平的竞争和鄙视的。

    “我明白了……你想让学室广泛的面相诸子百家乃至于天下进行弟子的录取,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必须是吏的子嗣亦或者因为军功爵或者达官贵人的推举和要求,”赵泗开口说道。

    “殿下明智!”喜点了点头。

    “实际上念叨来念叨去,诸子百家对大秦的怨言和牢骚,说穿了是对法家的不满,正规的晋升途径一直都被法家所把控……但是在我看来,诸子百家,不管他们学的东西如何,理念是什么,能够通读秦律,并且能够根据秦律来治理地方上的百姓,就有了成为吏员的资格,治理百姓,并不需要那么复杂。”喜开口说道。

    “先生之言,如雷贯耳也!”赵泗闻声感慨。

    要这么说,还真是……这一点实际上是秦国给法家背锅了。

    实际上学术学说,闹来闹去无非就为一个工作岗位罢了。

    大秦一统天下,诸子百家直接经历下岗潮。

    读书人嘛,自然也就心有怨言……

    当然,这并非大秦毁灭的关键性因素,大秦的毁灭实际上还是建立在底层庶人渴望的安定并没有到来。

    至于上升渠道的封闭,历史已经给出了证明,只要底层人能够活下去,就算上升渠道封闭,也不会天下大乱。

    “只是这样一来,原先的学室制度也就不够用了,现在学室之权皆在于郡县之长,最后息归于丞相,如果要面相天下进行考核录用,那就得重新设置一个专门负责用于办学的官职乃至于体系。”赵泗开口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