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五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  朕真的不务正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朕当初欠考虑了 (第2/3页)

乐意皇帝多笑笑,冷的像石头的小皇帝,连已经自杀的罗汝芳都怕。

    “太宰有心了,无碍。”朱翊钧仍旧满脸笑意的说道。

    万士和仍然没有归班入座,而是再俯首说道:“陛下,最近这些个迁徙的富户回京了,他们必然心怀怨怼,臣是为陛下担忧,当是时,恐有可乘之隙,臣以为诚不可取急也。”

    海瑞眉头一挑,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附太宰议。”

    万士和这个马屁精,真的提到了一个朝臣没有注意到的点儿,京城的权豪们,都是被教训了好多次,已经教训好了,多数都不敢做这等忤逆的事儿,再说皇帝本身武艺了得,已经是青年组第一高手的陛下,可不是那么好杀的。

    可是这些个南衙来的富户们还没教训过,他们可都是迁来的,那心里的怨气,必然会付诸于行动。

    廷臣们都习惯了无敌的陛下,不觉得有问题,可马屁精万士和注意到了。

    作为帝党,万士和极尽谄媚之能,忧陛下所忧,愁陛下所愁。

    “臣等附议。”吕调阳和王崇古站了出来,一起赞同,这的确是必须重视的一件事,万一陛下真的给这帮迁来的富户给阴到了,天下不宁。

    富家翁们都知道,不要让儿孙们创业,甚至找些掌柜的,也不要儿孙们执掌家业,因为儿孙们真的会把家给败光,国事也是如此,比如建文君朱允炆,就是个铁打的例子,朱元璋为了给他留下一个能够掌控的局面,做了那么多事,朱允炆就是越做越错,越错越做,最后把江山给丢了。

    这是因为儿孙很少有把事业经营的极好。

    国事糜烂需要一个明事理的皇帝,陛下这样的君王,没了,让群臣去哪里寻摸一个去?刘禅但凡是有陛下三分样子,诸葛丞相也不至于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了。

    “诸位所言有理,那就从诸位所议,操阅军马就不必停了。”朱翊钧答应了下来。

    二十三日去宜城伯府都是在廷议北大营操阅军马之后,到了地头,天都快黑了,也说不了多少事,就得赶个大早回京,张居正喜好熬夜,这好不容易把毛病给改了,朱翊钧也不好带着一个问题深入讨论,这廷议停一天,也未尝不可。

    廷议是廷议,操阅军马是操阅军马,朱翊钧还是要去的,走的是德胜门的兵道。

    “臣等遵旨。”万士和见陛下答应了下来,松了口气,南人和北人的政斗手段是完全不同的,风格都不同,当年成祖文皇帝就在南衙很不适应,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北方,硬碰硬,朱棣谁都不怕,可是软钉子吃多了,那真的是难受的很。

    不熟悉他们的手段,万士和是生怕小皇帝栽跟头,小皇帝栽了跟头,万士和这种谄媚臣工,就是第一个死的佞臣了。

    王崇古比万士和的处境还要糟,他当然不喜欢小皇帝出什么意外,他还指望着陛下给他分红呢!

    经过廷议之后,二十四日的廷议从陛下三月初三大婚后,休沐一日,皇帝歇着,可不代表廷臣们会歇着,除了廷议还有大堆的事儿要做。

    马自强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陛下所忧虑之事,就是大明进士们眼高手低,说的一套一套的,铁树都能开花,可是一动手,都漏了怯。”

    “其实在国初,太祖高皇帝就察觉到了。”

    “太祖高皇帝早就注意到了?”朱翊钧愕然,他觉得贱儒误国,居然不是他带来的风力舆论,在明初时候就有了?

    马自强俯首说道:“洪武六年,太祖与中山王徐达手谈对弈言:朕设科举,以求天下之贤オ,务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以资任用。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辞,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

    “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求实求贤之意也。”

    洪武六年,大明战神、倚之为万里长城的徐达在岭北战败,狼狈回到了应天府,等待着朱元璋的处置,朱元璋以徐达功大为由,赦免了徐达的战败。

    打了一辈子仗的朱元璋当然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胜负乃是兵家常事,没有什么常胜将军,打仗这种事,朱元璋非常清楚,事在人为,漠北元昭宗和王保保君臣一心,没打赢,是胡元气数未尽。

    朱元璋找徐达下棋是为了给徐达分配任务,让徐达北上在当时还是北平的顺天府练兵,抵御胡虏南下,徐达这一走最少也要三年。

    朱元璋找徐达下棋,就抱怨,他设立科举是为了求贤才,结果科举考试考出来的进士,看他们的文章都有可取之处,可是一试一用,所学能够践行的少之又少,他求贤若渴,可是天下却以虚文应付,这不是他求贤的本意。

    朱翊钧觉得读书人嘴上功夫一流,一落到实际就现了原形,这立刻就成了祖宗之法。

    朱元璋都这么说过,不服去找朱元璋反对去!

    “臣这说这件旧事,其实就是说今日考校矛盾说和算学之必要,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必然对矛盾二字洞悉明辨,对于算学之规矩,清晰明悟,经世致用为宜。”

    “这仁和县搞出一千二百万亩田来,也让穷民苦力笑话咱们大明的进士,连个清丈都清不明白,贻笑大方。”马自强为自己的吏治法补充理由,眼高于顶,不能把所学付诸于实践,墨守成规还是养在翰林院好了,别去地方霍霍百姓了。

    “大宗伯所言有理,当时中山王徐达如何回复太祖高皇帝的?”朱翊钧好奇,徐达对这些贱儒们,有什么神奇的手段没有,这现成的作业,不抄白不抄,这可是祖宗成法!

    谭纶冷不丁的说道:“从军。”

    谭纶知道这段旧事。

    “从军。”马自强肯定了谭纶的回答,这些眼高手低的家伙,从军是最好的手段,彼时大明多战,从军那都是要人命的活儿,从军苦,可是从军之后,大明儒学士乱七八糟的毛病,全都治好了。

    万士和十分确信的说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彼时从军都要行万里路,至少他们的眼界开阔了,做事不再小气了,一如到了大宁卫的周良寅,悬在头上的刀逼的他必须要将所学付诸于实践,否则就是死。”

    谭纶短兵几乎天下无敌,就连戚继光都不是对手,曾省吾少司马督师平定都掌蛮的时候,也是深入蛮荒,王崇古的环首刀也玩的出神入化,这一点王谦深有体会。

    谭纶是浙党,曾省吾是楚党,王崇古是晋党,好坏不论的话,这都是循吏,给他们差事,他们真的能办妥当。

    “手无缚鸡之力,入了京营哭爹喊娘,到了军营都是一帮祖宗。”俞大猷反对贱儒从军,皇帝不喜欢贱儒,军队的丘八们也不喜欢大头巾,这群贱儒入了京营,又是要待遇又是鼓动军心,军队山头文化本就严重,再加上这些个贱儒,那再强的京营,也会变得羸弱,还不如没有。

    俞大猷反对贱儒从军。

    “俞帅所虑周全。”朱翊钧深以为然的点头,他整日操阅军马,贱儒到了军营,那就是特么臭狗屎烂了一锅汤,好好的振武大势必然受到阻碍,与其让贱儒从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