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4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4章 谷国徐国鄫国篇:龙生九子 (第2/3页)

晋国,联合出兵攻打谷国。

    徐王没有争霸的野心,他也不是争霸的人。

    干脆拒绝了。

    之后晋国就开始针对徐国。

    反正徐国也不怕,沿海地区,都有山脉做遮挡,大不了将海岸城市放弃,缩进大山里,晋国也打不进来。

    再说了,徐国就是一个屎壳郎,吃进去恶心不说,还没肉。

    印度五王中,徐国最穷了。

    虽然矿产多,却没有充足的粮食基地,无法供养足够的人口,自然也就不具备称霸的本钱。

    矿产再值钱也要人挖的,挖出来炼好了才是钱。

    徐国最大人口容量在1.5亿左右。

    这还需要和宁国搞好关系,徐国需要宁国的粮食。

    所以,一旦联合晋国攻打谷国,徐国的粮道就断了。

    谁也不是傻子,谷国一定会联合宁国的,宁国必然会切断对晋徐粮食攻击。

    别忘了,旁边还有一个隐忍的许国呢。

    其实,印度还有一个毫无存在感的鄫国呢。

    徐国不争霸也不参与争霸。

    徐王是属棉花的,踩到就忍下了。

    大不了就找宗主国伸张正义。

    大明对世界的掌控还没衰落呢,你晋国再厉害,能和大明掰腕子吗?

    哪怕亲爹不在了,太子也会帮助徐国的。

    因为徐国的矿产,都出口给了大明,大明百越之地的生产,都靠徐国的矿产活着呢。

    景泰六十二年,徐王萌生发展工业的想法。

    随机就打消了。

    因为晋国要开战的意思太明显了,这个时候还是别当出头鸟,徐国地烂人穷,如果人富了,估计晋国一定会第一个挑软柿子捏的。

    徐国本想将金奈建设成经济特区。

    项目都成立了,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金奈距离晋国太近了,又在海上,很容易被晋国的海军摧毁的。

    有时候徐王觉得很憋屈。

    明明徐国能变得更好的,就这个晋国,非不让别人变好。

    晋国穷兵黩武,像疯子一样打这个打那个的,要统一什么印度,印度是你的吗?你有统一的法统吗?

    这是陛下封的封国,我们都是大明的藩国,凭什么你要当什么霸主国?

    陛下是你爹,不是我爹吗?

    我还是你兄长呢!

    为什么就不能安分下来,好好搞活经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做一个安安稳稳的国君,难道不好吗?

    非要战争!

    战争只会给百姓带来灾难!

    难道你想让印度进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吗?非得有无休止的战争,伱才满意?

    图什么呢!

    朱见漓很讨厌晋王,那个小老头,个头小心理变态,小萝卜头。

    小时候就因为被兄弟们耻笑,所以长大了你就想报复?

    如此霸道的晋王,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他就想统一印度,你被统一思想搞疯了吧?这里是印度,不是大明!没有什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家都是一样的封国,一样的国君,凭什么要当皇帝!

    你怎么不动动脑子呢!

    就算你能统一大明,皇帝会同意吗?大明会同意吗?

    你难道有本事和大明掰腕子吗?

    别傻了!

    看看大明,已经进入电气革命了,人家都有电话了,拨动按钮就能在千里之外听到声音!

    什么年代了,还拿刀枪斧钺去打仗呢?

    徐王最讨厌战争,也想远离战争。

    他不止这样告诫自己,也不停训导自己的儿子们。

    他对自己的太子很满意。

    他本来有九个儿子,却只有五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正因为儿子死得多,他对儿子们的教育抓得特别紧,他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徐太子朱佑栾贤名有礼,做事张弛有度。

    近两年,徐王正在放权,国家大事全都由徐太子朱佑栾来处置,他已经给朝廷上疏,要禅位给徐太子。

    和其他藩王家里不一样,徐王这一点特别像老皇帝,贪权却不霸权,懂得放权,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

    就像老皇帝,担心自己人老昏聩,就将权柄逐渐过渡给太子、太孙,爷孙三代人共同主持朝政,堪称一代佳话。

    甚至,他在国内时,也主持过朝政的。

    所有藩王,都处置过朝政的,甚至有很多都去当过地方督抚,如今远在封地的藩王们,谁不记挂着老爹的好?

    大明能有今天这般繁荣盛世,和老皇帝有直接关系。

    所以天下百姓把老皇帝捧上神坛。

    所以天下百姓不同意老皇帝禅让。

    这样神一样的皇帝,若他驾崩,哭声会绵延万里。

    徐王知道自己最没用,所以认真教育自己的儿子,希望儿子给自己长脸,把徐国治理好,得到父皇的夸赞。

    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所以,他一直在学自己的父皇,把儿子教育好,就开始放权。

    朱佑榷对朱佑栾的第一印象是帅。

    朱佑栾说话让人很舒服,看似油滑,却又很真诚,和他呆久了,会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连朱佑榷都愿意和朱佑栾亲近。

    他暗暗思考,等徐太子继位,印度局势怕是会再次变化。

    晋国行霸道,徐国行仁道,许国用忍道,宁国走王道,谷国则在致富路上狂奔。

    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而五国太子,都是不好相与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徐国太子。

    之前他还以为,晋太子最厉害,因为晋太子一身杀伐之气,说话粗莽,像个将军,作战身先士卒,勇猛非常,是一代霸王。

    可见识到徐太子之后才知道,晋太子不过莽夫罢了,徐太子算把人心琢磨透了。

    两个人一个像项羽,一个像刘邦。

    未来印度就是一波楚汉之争。

    再看看让许国、宁国苦恼的问题。

    在徐国没有。

    徐国人口八千万,汉人口达到7800万,外族人口200万。

    信印教的人也不多。

    因为徐国给晋国当狗,晋国帮忙清理的,又将一些愿意顺服的土人,汉化成了汉人。

    徐王做事润物细无声,看似什么都没做,悄无声息的却都做完了。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但,只要是龙的儿子,就都是真神。

    鄫国,是印度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王。

    这是朱佑榷兄弟在印度的最后一站。

    鄫国,在陆地上也有一块领土。

    保克海峡,上的弧形领土,全归属鄫国。

    但鄫国在印度存在感极低。

    连老皇帝都会忽略他的存在。

    整个斯里兰卡岛,都属于鄫国,之所以封鄫王在此,因为鄫王身体不好,是最早封出来的诸王。

    鄫王拖拖拉拉的活到了现在。

    他是皇六子,母妃是毛妃,毛胜是他曾外公,娶的是项忠孙女。

    今年五十四岁了。

    已经缠绵病榻三年了。

    来到鄫国才是朱佑榷兄弟俩的真实目的,就是代老皇帝看一看,朱见潮的身体情况。

    老皇帝在京师,担心六儿子的健康问题,所以派两个孙子来看看。

    可兄弟俩看到的情况十分不乐观。

    据鄫太子朱佑梈说,鄫王已经三天不进米粮了,也就这几天了。

    闻讯,朱佑榷兄弟心情黯然。

    堂堂龙子圣孙,也逃不过这一天的。

    就在朱佑榷盘旋第三天,鄫王薨逝了。

    老皇帝给鄫王的亲笔信,没人敢拆,只能随鄫王而去了。

    鄫国要向上国报丧的。

    可朱佑榷却拦住了鄫太子,因为老皇帝岁数太大了,怕是经不起丧子之痛,先承奏疏到内阁,让内阁看着情况报丧吧。

    朱佑梈哭成个泪人:“父亲在世时,就常念叨要去京师见一见皇祖父,却俗事缠身,无法去尽孝。”

    “皇祖母薨逝的消息传来时,父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足七天,再打开房间时,已经白了头发。”

    “他总说,自己没在皇祖母膝下尽孝,所以皇祖母早夭。”

    “父亲弥留之际,还在呼唤着祖父和祖母……”

    朱佑梈已经四十四岁了,却哭个不停。

    其实毛妃也活到了六十岁,算是寿终正寝。

    她是得了急病,需要开刀手术的,但她不肯被医生看身体,坚持不肯手术,最后耽搁了病死的。

    这事成为鄫王心中最大的痛。

    鄫王总说,如果他学医的话该多好,他就可以为母亲手术了。

    朱佑梈自幼是在宫中长大的。

    和宫里是有感情的,看看鄫国紫禁城的一草一木,完全复原紫禁城,复原的不是蒯祥建的,而是朱祁钰改过的紫禁城。

    像晋国的紫禁城,就融合了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

    谷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印度当地的建筑风格。

    唯独鄫国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复刻。

    鄫王是年长皇子,本该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毕竟他是最大的兄长,可他性子偏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来。

    所以,在得知徐国送土给晋国,他认为自己是兄长,有督促弟弟的责任,但他又说不了晋王。

    干脆将自己在陆地上的疆土,送给徐国,弥补徐国的损失。

    就像马尔代夫,本来也是鄫国的领土。

    但因为晋国霸道。

    他将马尔代夫当做礼物,送给晋国,消弭晋国和其他诸国的仇恨。

    他做好兄长该做的责任。

    但他还时时自责,觉得他这个兄长没做好,每年他都会给中枢上疏,庇护印度五王,为晋国开脱,为诸国开解矛盾。

    即便晋王很霸道,对鄫王,也得发自肺腑的叫一声六哥。

    朱见潮确实没本事。

    但他有长者风范,他能有效处置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每次他都吃亏,补贴自己的弟弟们。

    像谷国吃了大亏,朱见潮送五百斤黄金,补偿谷国。

    谷王沉溺于玩乐,他则不停派使臣去督促谷王,教化谷王向善。

    像许王爱搞基建,他就会搜罗各种建筑图纸,给许王送去。

    宁王和许王有矛盾,每次他都会调节矛盾,让诸王恢复旧好。

    别看鄫国存在感最低。

    但鄫王却是印度五王心里最敬爱的兄长,他的话,有时候比太子还管用。

    鄫国很弱,只有斯里兰卡一块地盘,国民3000万。

    军政经实力都不强。

    不是鄫国没有,而是鄫王送给了诸王,鄫王内帑空空如也,所有资产,都送给了弟弟们。

    像斯里兰卡的清理,和晋国一样彻底。

    因为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晋国清理的,三千万国民,全是汉人。

    那次清理,是晋王主动派兵来清理的,可见兄弟感情。

    鄫王病逝的消息,传到整个印度。

    五王不约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来鄫国送葬。

    就这份声势,足见鄫王在印度的号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枢的奏疏,都只是提及鄫王病逝的消息,没有人直接告诉老皇帝。

    五王心里都有他亲爹的。

    亲爹年纪太大了,怕是经不起这份打击。

    朱佑榷兄弟俩,在治丧后,也要乘坐宝船,前往土耳其继藩。

    五王会面的情景,他们很想看。

    但时间都是计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时间走,奏报送到中枢去,会引起老皇帝警觉,所以他们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对着灵柩磕头后,便离开了鄫国。

    在鄫国港口。

    他们看见鄫国百姓,脸上幸福而自由,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就如他们的王一样,承担着沉重的兄长责任,做好一个兄长,维系好一个家庭,才能维系好一个国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宝船,要穿过浩瀚的大唐洋,进入他们的藩国。

    在登船前一刻,他们朝着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别了,故乡,再也见不到了!

    他们就如鄫王一样,离开宫中后,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故乡了,土耳其,就是他们的新家园。

    而在宫中。

    朱见淇心情真的不太好,两个时常相伴的儿子,出去继藩了。

    虽然家人还在宫中,但用不了几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见不到了。

    就像他那些弟弟们。

    小时候,他还会担心弟弟们威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