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6章 医药、释奴、科举,扶持藩国国策不容动摇(初一快乐)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6章 医药、释奴、科举,扶持藩国国策不容动摇(初一快乐) (第2/3页)

    一人抽一管子,也够用了。

    现在没有冷藏技术,不然能拿出去卖。

    民间哪个医院,不养着血牛啊,医院出资买的奴隶,充当移动血站。

    输液技术,不止在人身上,在植物身上也有用,给树木打药,救治病重的树木。

    这项技术应用在各行各业,普及率极高。

    大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医疗的发达有直接关系。

    全体明人,是强制交医疗保险的。

    有病就能去医院治疗,所以小病能好,大病才死,人均寿命自然就提升了。

    可民间医院,都是私立的。

    对于拥有保险患者态度是很差的,因为不赚钱,或者说赚的少。

    医患纠纷,在这个时代也很多。

    一切走法院,按照法律来判,中枢是裁判,根本就不下场经营。

    但开医院的,都是达官显贵,看似和中枢没关系,其实千丝万缕,背后都是靠山。

    老百姓终究力量小,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自认倒霉罢了。

    一度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想整顿全医疗行业,却被中枢劝阻,想发展就得给民间自由,医疗行业确实有很多问题,但发展速度快也是肉眼可见的。

    大不了修改一下法律,给患者多一些补偿罢了。

    此事算不了了之。

    皇帝当得越久,朱祁钰越觉得无奈。

    尤其岁数越大,他精力下降,很多事情都没法管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太孙朱佑榶。

    等他继位的时候,拿这些王八蛋开刀。

    医疗行业快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最直观的是,仵作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仵作叫法医,不再只负责查案,也用于人体研究。

    人体学,早在景泰二十五年的时候,民间一个仵作提出来的。

    从此之后,人体学的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

    但这东西在民间很忌讳,从业人员被瞧不起,但在景泰二十五年,皇帝一连串政策,提高了法医的社会地位。

    并鼓励支持,民间学子从事法医行业,人体学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大学问。

    并将华佗和宋慈,奉为人体学、解剖学、外科祖师爷。

    有了皇帝撑腰,法医日子好过一些。

    为了让民间了解法医行业,在大学有一门必修课,就是人体学,但只有一个学分,一个学期上两节课,主要是让人了解人体学,不要再歧视这个职业。

    民间法医人才缺口很大。

    皇帝还追封了华佗和宋慈为王,大搞祭祀,民间依旧反响寥寥。

    谁家正常孩子学这东西呀。

    其实,人体研究,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因为大明奴隶多,对于犯重罪的奴隶,可以用于法医研究用。

    但必须是重罪,要经过批准才行的。

    大明用奴近五十年。

    民间出现了释放奴隶的声音,认为奴隶无罪,人人平等。

    这种圣母是哪里都有。

    中枢刚开始不屑一顾,但声音越来越大,甚至甚嚣尘上。

    皇帝下旨,令说释奴的人去看看中华江,没有奴隶的奉献,你们来修吗?

    所有相关发言的人,禁考科举。

    民间声音戛然而止。

    但,很快中枢就下旨,适当提升奴隶地位。

    大明奴隶高达3亿,其中官奴占大半,因为各地建设,用奴隶是划算的。

    这些年,中枢一直在释奴。

    一些对大明有贡献的奴隶,不但被释放,还发放明籍,发放田产、工具,甚至铺面等福利,有的还担任吏员。

    预估总释奴人数在3000万上下。

    发布圣旨后,提升奴隶待遇,尽可能保证奴隶生命安全,奴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至于释奴,中枢也讨论过。

    但皇帝不同意,认为这些都是外夷,被大明奴役过,一口气释放上亿奴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这种矛盾,会埋下分裂的种子,未来社会不安定因素。

    朝中重臣却不担心。

    看看这些年释放的奴隶,他们对大明的归属感,远超他们的母国,再说了,要相信大明的同化能力。

    同化异族,大明最擅长了。

    别管什么肤色,只要在大明三代,就会彻底变成明人,永远不会变的那种。

    太子和太孙也支持释奴,因为未来二十年,大明都没有大工程了,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奴隶。

    而把奴隶变成人口,这些奴隶都是熟练工,会大大提升工厂的运转,同时,大明要为藩国修铁路,这些人能做劳工,好处多多。

    重点是,中枢要负担官奴的吃喝用度,是一笔大开销。

    景泰五十六年,中枢下旨,放宽奴隶对大明贡献体系,允许给奴隶发放明籍。

    第一批释放的是,为大明工作十年以上的奴隶,转为明籍。

    人数高达3700万。

    朝廷负责妥善安置,并给他们发放功劳牌,朝廷承认他们为大明做的贡献,而非奴隶。

    算是为他们正名。

    此举是为了收买奴隶人心。

    中枢计划,未来十年内,持续释奴,官奴数目控制在5000万左右,保证基建用途即可。

    未来中枢也不再向外购买奴隶,至于民间奴隶,中枢也觉得适当减少。

    景泰朝,最重视教育、水利、道路、汉化。

    截止到景泰五十六年,全国27亿百姓,已经全说汉话了,包括臓区、蒙区,也通行汉字。

    即便方言有区别,但一笔写出来的是一样的文字。

    这是教育的功劳。

    但民间教师缺口量巨大,如今活跃在民间的教师队伍,有300万左右,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量。

    而这些教师,多是小学、初中教师,高中、大学、太学的教师稀缺到了极致,掌握经义的老先生,门槛儿巨高,不肯入官学任教,他们都开设学宫,办自己的学校。

    就相当于贵族学校。

    当初为了鼓励教育普及,皇帝是鼓励民间主动办学,集合中枢和民间的全力,普及教育。

    这就造成了,民办学校,远多于官办学校。

    民办学校师资能力强,因为办学的都是地方德高望重的老顽固,他们本就学富五车,能力高绝,因为各种原因不肯为中枢效力而已。

    官办学校,多是后来培养的师资力量,被动学习的人,和主动学习的人,知识掌握情况完全不能比。

    知识可不是死的。

    是要活学活用的,学知识是要用的,而不是应试考试的。

    大明只有两场应试考试,一场是高考,一场是科举,高考是义务教育的必经之路。

    科举,则是当官的考试。

    对科举士子而言,高考是手拿把攥的,基本都是高考尖子生,才能研读经义,进而参加科举,入仕为官。

    皇帝重视教育,朝廷自然就非常重视人才培养。

    大明各行各业人才井喷,和重视教育有直接关系。

    从三年义务教育,到今天已经是十二年义务教育了,走完义务教育,就要考虑人生道路了,而这个选择权,是交给学子自己的。

    想走仕途,就进入太学研读经义。

    如果想走技术人才的路,可以深造,也可以立刻去找工作;如果去企业行政岗位,也可深造,也可直接就业。

    大学,可不是混混就行的,上了大学就放飞自我了,那是不行的,大学学的是生活技能,如果你不学,毕业就失业。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路,考取基层公务员,但现在没人愿意做这行,基层公务员是没有上升途径的,连以前的吏都不如。

    而且,不是铁饭碗,是半聘用制的。

    基层公务员多是军官转业、举人实习的职位,想入仕,必须参加科举。

    明人全都早熟,基本四岁就要上一年级,十六岁高考。

    大学四年制,二十岁参加工作。

    若想从政,就要考研,研究生考试是严进严出,模拟的是科举考试,被民间称为小科举。

    太学不止是研读经义,也有化学、物理、人体、历史、哲学等等学科。

    学生可以选择提升从业技能,也可以转行从政,一门心思研读经义。

    前几年,苦读经义的人很多。

    结果科举无门,因为科举太卷了,研究生参加科举就别开玩笑了,得继续读国子监,读完博士,才能科举,参加科考第一关,考取秀才。

    大明27亿人,27亿人都想当官。

    就知道有多卷。

    科举一直以来就卷,景泰年间更卷了,即便是扩招,一个举人都难考,何况进士了。

    因为科举试卷鸡贼。

    出的题目特别活,不限于几本经义,涉及所有知识,什么都可能考,就看谁积累的多,谁命好。

    读完大学,再经过科举的千锤百炼,上来的都是精英。

    而这,是皇帝当初的构想。

    其实,景泰四十六年,皇帝就发现中枢无人可用,因为上下通道被关闭。

    皇帝杀了一波,重新打开通道,从基层吸纳大批人才上来。

    并进一步收紧科举,要学以致用的人才,吃苦型人才,懂经济的人才,胸怀天下的人才。

    对基层官员的考核,进行了一定程度更改。

    皇帝要的是能人,是全才,是天才。

    科举反正比以前更难了。

    皇帝希望卷,越卷,杀出来的人才越厉害。

    但只要考上举人,不愁找一份工作,大明人才井喷,人才不特别缺,但藩国缺人才呀,他们可以去藩国做官。

    科举以景泰二十五年划分。

    景泰二十五年以前,大明科举是维持古代科举制度,变革不多。

    但之后,科举难度翻倍增长,景泰五十年之后,科举难度,是以前的百倍。

    杀出来的都是全才。

    天文、地理、军事、政治无一不通,本国历史、外国历史,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全都得懂。

    机械记忆的根本就没用,题目出得特别诡异,角度刁钻,若不了解透彻,很有可能掉进坑里。

    对于科举出题,皇帝虽没有发言权,但是要过目的,皇帝不满意,直接罢了官职。

    景泰四十一年,春闱。

    出题人出的题目,过于机械化,皇帝事后看完试卷,直接免了出题人的官职,重新出题,重考。

    当时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直说这样的庸才,抓紧滚出朝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