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2章 这是朕的大明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这是朕的大明 (第2/3页)

调北军去,能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问题。

    毕竟这些都是大明精锐。

    打发走他们三个,又把胡濙请来。

    “老臣觉得,调北军比招百姓强,毕竟这些要移民的,对中枢多有怨怼,一旦给他们发放武器,老柬之地怕是永无宁日啊。”

    胡濙担心这些人会在当地做大,脱离大明统治。

    “调吧,让于康带兵去!”

    皇帝拍板。

    选于康,主要是于康有屠城经验,本想让杨信去的,奈何胡濙认为皇帝身边的将领太少,需要杨信拱卫。

    朱祁钰把杨信诏入宫中,安抚一番。

    调北军二十万南下入老柬,赚钱去喽。

    此刻。

    项忠坐镇琉球,派出多名使者,带着礼物出使倭国各个势力,主要想在倭国征兵。

    琉球王对项忠毕恭毕敬,毕竟这位天使的官职有点高。

    项忠为渤海水师总兵官,掌十五万水师。

    还有一个很高的文勋,正二品正治上卿。

    项忠驻入琉球期间,帮助琉球击败了数次倭寇扰边,让琉球王尚德王见识到了大明水师的能力。

    听说这样的水师,高达七十万!

    琉球人本来没有姓氏,是大明赐给他们的姓氏,而如今在琉球掌权的,主要是太祖皇帝恩准入琉球的福建三十六姓。

    琉球很小,但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项忠入琉球之后,架船转了一圈,发觉此地不愧叫万国津梁,东西贸易都要经过此地,还是挟制倭国的战略要冲。

    北面是对马岛,南面是琉球,倭国就如夹心饼干一样被夹在中间。

    他没入倭国,主要是垂涎这片地方。

    听说郭登三人打下了柬埔寨,他若说服琉球并入大明,功劳肯定比梁珤要高。

    梁珤真郁闷,被皇帝闲置多年,转为水师,本以为会在倭寇上发光发热,结果倭寇被招降了,他只能去开拓宝州府去了。

    项忠帮琉球收回几座被倭寇侵占的岛屿,展示明军的强大。

    琉球好吃好喝供着明军,而明军太多,几天就把琉球吃穷了,项忠带来三万大军,几百船礼物。

    赐给琉球的不多,赐给倭国各大势力的很多,主要是在人家地盘上征兵。

    项忠驻跸琉球二十天,尚德王去找项忠哭诉,求大明支援些粮食。

    “王上,天兵在琉球一应用度,本官自会结算,无须下国掏钱。”项忠语气不善。

    尚德王想解释,但项忠不听。

    又吃了十天,把琉球吃断顿了。

    项忠率兵进入王都,督促琉球供给粮食。

    “上使,琉球已经没粮了呀!”尚德王想过花钱贿赂项忠,但项忠单独住在一座小岛上,不和琉球人往来。

    “王上,本官说过了,暂时驻跸琉球而已,大明的粮食转眼即到,到时候还给你琉球便是。”

    “上使,我们真没粮食了,不信您去找啊。”

    项忠很不爽:“罢了,琉球不敬上国,本官也不在琉球受这窝囊气,即刻回航,请陛下做主便是。”

    “耽搁了陛下的大事,本官不知道你们琉球担不担得起!告辞!”

    说罢,项忠愤怒离开。

    路上,郭懋有些抱怨:“直接拿下来便是,耽搁那些时间干嘛?区区撮尔小国,一战荡之。”

    “咱们还得和倭国做生意呢,最好让琉球王乖乖上表内附,送去国内荣养便是。”

    项忠看得深远,皇帝为什么对这块嘴边肉不吃呢?

    因为想吃它,一定会和倭国交恶,倭国是战国时代,将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全是能人。

    皇帝垂涎倭国的武士,想用倭国武士开拓百越之地呢。

    这和老柬不一样,这两块地方不算肥肉,也是肉,而且急着安置人口,不得不打。

    琉球纯属一块鸡肋,大明看不上,也不着急吃。

    “大王,明军真的准备离开琉球了!”

    尚德王脑袋轰的一声炸开了:“开罪上国,可怎么办啊?”

    琉球王赶紧上表皇帝解释。

    却不挽留项忠,因为明军太能吃了,琉球真的供不起啊。

    朱祁钰收到项忠的催粮奏疏。

    “项忠,战略眼光是极佳的,这是个帅才啊。”

    “琉球之事交给他吧,朕不过问。”

    这点小事,项忠会做好的。

    等着接收琉球便是。

    琉球安置不了多少百姓,只是战略位置足够重要。

    可等大明占据倭国后,琉球的战略位置就不重要了。

    梁珤已经开辟了航道,朱祁钰让他向南,开拓去吕宋岛的航线。

    浙江也在移民,往宝州府移,往舟山上移,往海上的小岛上移。

    这些岛,以前都被倭寇盘踞。

    如今倭寇荡清,该移些百姓上去,彻底占领,这些都是近海,没多大风险。

    浙江的卫所也从内地移到海岛上去。

    不止浙江,各沿海省都在往岛上移民,悬挂龙旗,纳入鱼鳞册。

    “给项忠传旨,加速招募兵卒。”

    朱祁钰交代一句,便继续看其他奏疏。

    主要是户部呈上来的奏疏,今年年景好,大丰收,但北方冷的太早,热河的牲畜冻死很多,牧民损失很大。

    北方粮价平稳,盐价正在缓步下降。

    蜂窝煤的诞生,煤价下跌,但蜂窝煤确实不如黑煤好烧。

    热河于年底已经彻底竣工,整个热河全部建造完毕,明年可把疆土继续往外推,建设汉州都司。

    南木北运,让整个北方受益。

    尤其开发交趾后,热带的木材更便宜,各家百姓都在买木材建房子,盖水泥房子。

    户部把今年的工厂数也统计出来了,景泰十一年新开的工厂高达1.7万家,总数超过了3万家,商业井喷。

    还有详细的植树数额,种植了多少棵,死了多少棵。

    整个景泰十一年的详细情况,都在上面。

    朱祁钰看得津津有味。

    热河建城二百余座,开垦可种植的荒地高达57万亩。

    “这么多?李秉、王恕是有大功的啊!”

    热河因肉罐头而闻名,经过一年的耕耘,热河彻底建造完毕,预计在十年内,达到自给自足。

    这个速度让朱祁钰十分满意。

    “宋杰到了吗?”朱祁钰之前把宋杰诏来拱卫,让柳溥去热河。

    “回皇爷,北方上冻了,走陆路过来的,速度要慢不少。”冯孝回禀。

    “他到了就宣来,朕要亲自问他。”

    朱祁钰把热河的情况全部看完,沉吟道:“热河能开垦出来的耕地不多,难以养活过多人口,这是个限制。”

    “朕之前就说,用羊毛拴住草原,毛衣、毛裤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应该加大力度,再从世界商人手里购买种羊,改善羊的品种。”

    朱祁钰一边说,一边记。

    看完了热河。

    看到辽宁,李贤在辽宁三年,给辽宁掀开崭新的一面,辽宁已经彻底从战乱的千里无人烟,变成了富裕省份。

    尤其鞍山铁厂,成为辽宁的重中之重。

    商辂必能延续李贤的政策,辽宁的发展会欣欣向上的。

    旁边的吉林,在王来的政治、经济手段下,已经让各族臣服,也移过去一批人,但人口还是特别少。

    倒是宁夏的发展,让朱祁钰意想不到。

    原杰任宁夏督抚不到两年,宁夏已经建造了一大半,预计景泰十三年底完全竣工。

    宁夏是一边打仗一边建造一边发展。

    今年种植了玉米,却死了很多,收成非常差。

    主要玉米不适应宁夏气候,还需要慢慢培育,如今种子没那么稀缺,有多是时间让宁夏慢慢发展。

    宁夏也做毛纺织、肉罐头,热河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甚至还借着和瓦剌诸部近,和瓦剌诸部贸易,生意做的不错。

    再看甘肃,去年一年,甘肃都在挖井、种树、建城。

    甘肃除哈密外,已经全部建造完毕。

    而支撑甘肃的恰恰是石油,从玉门关开采石油,熬制成煤油和沥青,然后运输装船,让甘肃变得繁荣。

    因石油而兴,这个边陲省份,一跃成为煤油灯之省,天下煤油看甘肃。

    玉米在甘肃种植十分成功,但是,玉米十分吃肥力,农业肥无法提供玉米充足的营养,如今徐珵正在开发肥料。

    景泰十一年,甘肃的粮食不但自给自足,还卖给了宁夏一批。

    “当初朕没调范广去,是正确的。”

    “寇深真的厉害。”

    朱祁钰十分满意寇深的做法。

    陈友死后,满速儿攻打哈密和肃州,没占多少便宜,寇深就和满速儿讲和,愿意和满速儿贸易。

    做的是贩人贸易。

    不是甘肃缺人,而是建设缺人。

    东察合台汗国别的没有,人肯定有多是,就和大明做起了贸易。

    一批批奴隶进入甘肃,开采石油。

    大明特别缺石油,目前只有玉门和延安有石油,根本不够铺遍全国的道路。

    寇深竟派人和满速儿商谈,做石油贸易。

    东察合台汗国竟然还真有!

    在库车(苦先),有个露天油田,从元朝就在开采。

    如今东察合台汗国开采,卖给大明。

    从甘肃、陕西来的一桶桶沥青送入京师。

    在姚夔主持下,已经修建了三条沥青驰道。

    一条是从京师到天津,途经通州、香河、武清、到天津、大沽。

    修建这条沥青路,动用了170万人,修了足足七个月,死了12万奴隶,7万平民。

    一条是从北京到承德,途经顺义、怀柔、密云、潮河、滦平、承德。

    动用了320万人,修建了14个月,死了24万奴隶。

    一条是从北京到真定,途经卢沟桥、良乡、涿州、定兴、安肃、清苑、定州、新乐、真定。

    动用了210万人,修建了九个月,死了4万奴隶。

    三条路同时修的,于入冬前竣工。

    修的都是大驰道,可同时行驶四辆马车,属于四车道,路上皆驿站、兵站,不许人随便上来。

    “姚夔是能力的,但也真是不给朕省钱啊。”

    朱祁钰苦笑,三条路同时修,确实快,但钱花的是真多呀。

    主要是材料稀缺,沥青太少了。

    户部的奏疏里写着,玉门油厂、延安油厂雇佣采油工740万人,日夜不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要!!!重要!!由于言情小说阁在百度上可能搜索不到了,所以请各位网友们把我们言情小说阁→→→→阅读记录←←←保存到浏览器收藏夹里,打开返回到自己最近阅读的小说页面,以便实时阅读小说最新精彩内容!言情小说阁承诺:所有的小说绝对最快实时更新最新章节,也可以记住我们的域名:www.xianqihaotianmi.org(鲜妻好甜蜜) 谢谢大家的支持!很重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